崔傳剛
疫情發展牽動人心。在病毒傳播威脅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居民出行和消費活動的減少也給企業經營帶來沖擊。盡管目前很多公司陸續復工,生產開始走上正軌,但還是有不少企業,尤其是那些以提供線下服務為主的中小微企業還尚未能夠恢復元氣。據了解,這類企業的現金流多數只能支持1-3個月,若無法及時恢復經營,它們勢必落入更艱難的境地。
遇到這種意外狀況,國家首先要出手紓困。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都出臺了不少企業救助措施。這些政策落實下去,將有助于減輕中小微在債務、稅費以及租金方面的壓力。
不過,企業主們也應該清楚,政策紓困只能解決燃眉之急,企業生存發展終歸靠的是自己。企業經營本身就充滿風險,一家企業若想持久生存,就必須學會如何面對逆境,具備“反脆弱”的能力,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環境變化中進化。
要保住現金流原則上就是四個字:開源節流。節流自然不用說,在非常時期,一家企業一定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降低費用和消耗。比節流更重要的是開源。中小微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差,但好處是船小好調頭,可以采取更靈活的經營策略,想方設法渡難關。
對于這些企業而言,利用互聯網將線下服務線上化,顯然是現在最容易也最值得去采取的一種策略轉變。在中國,互聯網早已成為一種基礎設施,消費端的互聯網化已到了成熟階段,產業互聯網建設也已經初具眉目,這些都為企業的線上線下業務連接創造了條件。然而之前很多較傳統企業并不怎么重視線上發展,他們認為線下才是利潤主來源,線上頂多算個補充。還有些企業已經有了線上意識,只是尚未將其提上日程。但窮則思變,這次疫情可能會讓不少企業加快自身的數字化進程,畢竟這已經變成了關乎生死的大事。舉個例子,月初餐飲企業西貝的老板因為實體店關閉在網上呼救,但后來通過大力發展線上經營來自救,僅僅過了半個月,西貝的外賣業務就已經翻倍,線上收入占到了總收入的80%。
很多現有的技術工具都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例如遠程辦公軟件可以把員工協作搬到網上,瑜伽教練也可以通過直播APP來帶著學員健身等等。但問題是企業不但要有使用技術手段的意識,更要學會如何靈活利用這些手段和工具,甚至要考慮如何通過新技術手段去建立新經營模式。比如一些餐飲企業開始把直播架在了后廚間,通過廚藝傳授來帶貨。很多短期內形成的新策略未必能夠彌補全部的損失,也未必能持續,但它起碼是開源的一種創新,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幫助企業度過寒冬。
此外積極的自救也有助于維系企業和原先客戶間的情感。只要企業心里想著客戶,積極為其提供服務,客戶就不會忘記你,非常時期過后,他們還會是你最重要的消費者。簡而言之,企業自救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種必需。企業自救首先要有短期舉措,但有條件的企業也一定要為長期經營做好新模式探索,維系住長期客戶。▲(作者是財經作家)
環球時報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