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慧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七十周年的大喜日子,也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金融戰線的一大批稿件。這批稿件的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熱情謳歌祖國母親在70年里發生的天翻地覆的巨變,滿懷激情地講述了金融戰線大步改革創新取得的驕人業績,發自內心地抒發了立足本職崗位盡心盡責工作為祖國母親增光添彩的決心,讀來令人感動。這里,我們選取其中的一部分稿件刊出,以饗讀者。
我生逢其時,與祖國的改革開放同年歲,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新一代,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長大。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剛上小學,爸爸到當時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特區參觀考察,給我帶回的禮物是當時在內地還很少見的五元錢一塊的電子手表,我如獲至寶,樂得好幾天都合不攏嘴。那個年代,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被人們稱為“三轉一響”“四大件”,是當時的“奢侈品”啊!爸爸對我說:“再悠長的歲月都是一分一秒過去的,萬里長征也是從第一步啟程,希望你珍惜時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爸爸的話我銘記在心。
那時候,我家有一臺縫紉機,鄰居家的大媽們總是聚在我家,把需要縫補的衣服送到我家里,我媽媽就踩著那臺縫紉機給鄰居縫衣服、打補丁。每到過年,我和弟弟的新衣服都是媽媽親手裁剪的,然后用縫紉機縫出來。小時候,我印象最深的是爸媽自己手工做了一個木質的彈簧沙發,媽媽用縫沙發套子剩下的燈芯絨花布給我做了一件花衣服和一雙花布鞋,在那個衣服補了又補的年代,我第一次不用等到過年就有新衣服新鞋子穿,讓弟弟羨慕了好久好久。
最讓鄰居們羨慕不已的是我家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爸爸閑時總是把它擦得锃亮。那時的住房沒有衛生間,洗澡要到離縣城兩三公里外的“溫泉澡堂”。每到周末,爸爸就騎著自行車帶著全家人去洗澡,我橫坐在三角架上緊緊抓著龍頭,媽媽抱著弟弟坐在后車架上。洗完澡回到家,我們倒是一身清爽,爸爸卻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但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偶爾會有輛小汽車從我們身邊駛過,我心里暗暗地想:什么時候要是我們能坐著小汽車去洗澡就好了,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到了80年代末期的時候,爸媽用省吃儉用的錢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那時的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被稱為新的“三轉一響”。小城里有一臺電視機的人家少之又少,家里面經常會有絡繹不絕的客人來參觀,每天晚上客廳里也總是擠滿了來看電視節目的小伙伴。就在那臺電視機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電飯鍋的廣告,竟然天真地對媽媽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我也要買一臺這種的鍋,連米都不用放,放上水、插上電,出門玩一會兒回家就可以吃飯了。”媽媽哈哈大笑:“傻閨女,世上哪有不用米就可以煮出米飯的鍋啊!”一臺電視機,給我們家人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也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到了90年代,我們國家進入了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了,黑白電視機已經被彩色電視機所取代,電冰箱、洗衣機、液化灶,逐漸變為普通百姓常見的家用電器,“三轉一響”似乎有了更為豐富的含義。
就在這時候,電話逐漸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記得1993年我上高中,那時候家里有一部手搖式電話,每次打電話都要一只手拿起聽筒、一只手搖動手柄,搖通了電信局的接號員,才能轉接到對方的電話號碼,像極了戰爭電影中冒著烽火硝煙呼叫指揮所的通訊員。我剛上大學的那年,家里安上了程控電話,終于有了屬于我家自己的電話號碼,可以撥打全國的電話號碼甚至是國際長途了。每到周六的晚上,是我和爸爸約定好的通話時間,那是學校電話亭最繁忙的時段,電話亭前面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同學們都是為了和家人通話而安靜、耐心地等待著。
不久以后,傳呼機、手提電話迅速普及并開始了飛速的淘汰和更新換代,空調、電腦、汽車也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再也沒有人愿意提起有著時代烙印的“三轉一響”了,因為時代的巨變、經濟的騰飛,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簡簡單單的“三轉一響”已經不足以概括人們心目中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新鮮事物,網絡時代來臨,正式開啟了信息高速路的時代。
大學畢業后,我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進入到人民銀行工作。隔行如隔山,過去只知道人民銀行是“印鈔票的”。等我到了人民銀行工作,才真正清楚人民銀行的性質,這也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1999年12月31日,那是我進入人民銀行工作后的第一個年終決算。在那個世人歡度千禧之年的元旦前夜,我和同事們一起共同應對電腦“千年蟲”。那一夜,營業室里燈火通明,全行的同事們也徹夜未眠,會計、國庫、發行崗位上的同事們一邊翻著憑證、賬表,一邊手指如飛似的撥打著算盤,認真比對手工得出的數據與計算機系統中的數據,那專注的神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我終于明白了,那么枯燥的阿拉伯數字,是人民銀行職能、職責的體現。我的師傅也帶著我加入到了核對數據的行列中,她是個有著20多年工齡的老會計。我問師傅:“要是計算機真的發生了千年蟲問題怎么辦?”師傅停下了正在翻打憑證的手,抬頭凝視了我兩三秒,緩緩說:“要是真的出現了千年蟲,我們就全部恢復手工賬務,絕對不會讓計算機的問題影響到人民銀行的業務。”師傅的話像釘子一樣釘在我的心里,不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讓任何事情影響了人民銀行的業務!這是對業務一絲不茍、近乎嚴苛的工作態度,是銀行從業者應該遵循并終身恪守的職業操守,正是這份對央行事業的摯愛和執著,引導著我開始了我的職業生涯。
在基層人民銀行工作的這十多年里,也是祖國改革開放不斷擴大深入的時期,經濟、科技、文化、國防等領域全面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節節攀升,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祖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人民銀行的各項業務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工聯行的業務早已不復存在,現代化支付系統讓資金清算實現了“零在途”,手工分發、翻打稅票的場景已成為歷史,橫向聯網系統的運用極大提高了國庫資金的使用效率,就連人民幣發行庫的業務也隨著現金支付方式的改變而發生著變化,手工復點殘損人民幣的時代早已過去,手機支付、移動支付帶給人們更為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改變了人們使用現金的習慣。央行“普惠金融服務站”遍布我家鄉的每一個村莊,讓身在大山深處、交通不便的鄉親們,再也不用爬山越嶺、舟車勞頓地趕到鎮上才能取到國家農補資金了,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現代化的金融服務,學會了運用金融知識實現了脫貧致富,日子越過越紅火了。而我們家,也和千千萬萬的普通家庭一樣,過上了原來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生活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爸爸已經退休,過著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日子。我和弟弟都已為人父母,住上了寬敞明亮、配套齊全的樓房。每逢節假日,全家人一起要么坐飛機、坐高鐵去遠游,要么開著車去自駕游,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三轉一響”這個帶著深深時代烙印的詞語,已經徹底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中國人,一名基層央行的青年員工,能生活在這樣的太平盛世,能親身參與到基層央行業務發展和建設中,能親眼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逐漸變為現實,我感到無比的榮耀與自豪。昨天已成為歷史,明天會更加美好。祖國已進入新時代,我也進入了不惑之年。在金融體制改革的前沿,在基層央行的普通崗位上,我們要傳承和發揚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用新的風貌,沿著新的航向,朝著新的目標而不懈努力,不負韶華、不負新時代。
作者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