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雙秀 唐青生



摘要: 本文在構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對貴州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從2008年到2017年,貴州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總體狀況在不斷向好,同時根據相關指標提出了進一步發展貴州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因子分析法? 優化措施
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對農村金融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為全國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貴州省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目前仍面臨著農村金融發展相對滯后,農村金融資源供給不足、配置效率低下,農村資金大量流出,農村金融發展需求不足等諸多問題。因此,不斷培育和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就顯得迫在眉睫。
一、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定義
目前,學界關于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性觀點。黃慶安(2005)認為農村金融生態由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農村金融生態主體和農村金融生態調節三大部分共同組成,是各類農村金融主體與其生存環境以及金融主體相互之間,在長期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相應特征、發揮特定效用的動態平衡系統。張瑞懷等(2007)認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由農村金融生態主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社會、法制、信用、地方政府服務等因素綜合構成。吳慶田(2011)指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是農村金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金融發展環境、信貸環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陳莎(2016)提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是農村金融主體經營發展的外部環境,它由經濟、社會、文化、制度和地方政府服務等諸多因素組成,具體包括金融發展環境、經濟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綜合上述研究成果,本文認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主要包括農村經濟發展環境、農村金融發展環境、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環境、農村信用法制環境等因素,并以此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二、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評價體系的構建
本文基于金融生態環境現有研究成果,結合貴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認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的選取既要能綜合反映貴州農村金融發展狀況,又要考慮數據可得性、可比性等基本原則,故本研究選擇了農村金融發展環境、農村經濟發展環境、政府公共服務環境、農村信用法制環境等4大類9個指標來定量描述。具體指標詳見表1。
三、實證分析
(一)評價方法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8—2017年貴州省相關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貴州統計年鑒》《貴州省金融運行報告》、省銀保監局、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網站等,具體數據詳見表2。本文采用SPSS18.0專業軟件來完成因子分析,在分析前對相關指標數據進行樣本缺失值填補和預處理。
上式可以用矩陣 X=AF+ aε表示,其中:A(A=a11, a12,…,anm)為因子載荷矩陣;a(a=a1,a2,…,an)為ε的系數向量;F1,F2,…,Fm為m個因子;x1,x2,…,xn為n個原有變量;m小于n;ε為原有變量不能被因子所解釋的部分,其均值為0,也就是所謂的特殊因子,類似于多元回歸分析中的殘差部分。
(二)實證過程
1.驗證原有變量之間的相關性。KMO和Bartlett檢驗相關數據詳見表3,KMO值大于0.6,Bartlett球形度檢驗p值小于0.001,綜合上述兩個指標,選取的原有變量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2.提取公共因子,簡化原始變量。如表4所示,提取出3個公共因子,其累計的方差貢獻率為90.83%,因此用這3個公共因子來代替原有的9個變量是比較理想的。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3.求解因子載荷矩陣。采用最大方差法對因子載荷矩陣實施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由表5可知:旋轉后,農村金融相關率、農村金融從業人員密度、農業保險深度等變量在第1個公共因子上負荷較高,因此將這些變量用第1個公共因子來刻畫,信息丟失較少,效果比較理想;依次照推,第2個公共因子主要刻畫農業貢獻率等變量;第3個公共因子主要刻畫地方財政支農力度等指標。
4.因子綜合得分。將3個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分別除以累計方差貢獻率,其比值作為3個公共因子在綜合因子中的權重。公式如下:
G=0.56634×FAC1_1+0.22661×FAC2_1+0.11537×FAC3_1 (2)
其中:G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得分,FAC1_1為第1個公共因子的得分,FAC2_1為第2個公共因子的得分,FAC3_1為第3個公共因子的得分。詳見表6。圖1為貴州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綜合得分情況。
圖1 貴州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綜合得分情況
(三)結果分析
由圖1的綜合得分情況看,從2008年的-0.89上升到2017年的0.95,表明貴州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總體狀況不斷向好,促使貴州省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社會不斷協調發展進步。
根據表4因子旋轉矩陣可以看出,第1個公共因子可以概括為金融發展環境,第2個公共因子概括為經濟發展環境;第3個公共因子概括為公共服務環境。貴州農村金融發展環境最大的影響因素為金融發展環境,其次為經濟發展環境,公共服務環境影響較弱。
四、優化對策
良好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形成必須依靠各級政府、企業、農戶、涉農金融機構等各類經濟主體的共同參與,下面針對實證結果,對進一步改善貴州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金融的經濟基礎
一是加大脫貧攻堅精準實施力度,引導和動員社會各界及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充分整合社會閑散資金、企業及愛心人士慈善捐助等多渠道資金,用足用好上海、廣州等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城市對貴州的相關支持政策,積極探索利用消費扶貧政策,讓貴州產品走出去來帶動貴州農村經濟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加大力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逐步替代種植蔬菜、水果、中藥材、茶葉、食用菌等特色經濟作物。通過“三變”改革,借助“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示范引領作用,培育一批品質好、市場占有率高、叫得響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做大做強水城紅心獼猴桃、“湄潭翠芽”等貴州省農業知名品牌。
三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加快鄉村旅游業發展。通過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方式實現轉移就業,充分發揮青山綠水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尤其是鄉村旅游業,借力農旅一體化、民宿旅游等助推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二)建立健全新型農村金融體系,強化金融支農力度
一是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鼓勵農村金融機構著力實施農村金融市場開發和農村金融產品開發。大力扶持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鼓勵和引導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建立長效支農機制,充分發揮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資產實力和非正規金融機構的人脈信譽優勢,構建符合貴州省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現代金融體系。
二是優化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引進金融專業人才。創新和優化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在農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基礎上,創新農業農村合作組織大額聯保貸款等金融產品。加大農業保險鼓勵引導和補貼力度,分散農業項目風險。加強農村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給予優惠政策,鼓勵金融專業人才落戶貴州。
三是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形式,探索建立農村金融超市。由政府提供可以滿足金融機構相關要求的房屋或場地,引導和鼓勵銀行、保險等多種金融機構自動服務機具入駐,可提供基本的存取款、貸款預約、轉賬匯款、金融知識宣傳等服務。逐步探索將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繳費服務等農村業務納入農村金融超市的服務范圍,讓農村金融超市逐步替代農村金融機構營業網點。
(三)強化政府服務意識,提升地方政府執政能力和水平
一是轉變職能定位,強化服務意識。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農村產業扶持配套政策,同時著力改善農村醫療、養老、教育等公共服務。強化依法治國理念和信用意識,大力推行依法執政,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司法公正和權威,保障和踐行政府誠信。加大對農村低收入家庭、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當前,貴州省農村地區基層政府應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規范地方政府行政行為,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建設農村金融發展長效協調機制。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減少不當干預。地方政府要修正對農村金融機構的不當干預。健全完善誠信檔案和信用信息數據庫,實現全社會資源共享。借助“大數據”手段,實現信用評級數據共享共用,逐步解決人民銀行、各家銀行等金融機構、政府發展改革部門重復開展信用評級的問題,全面實現信用擔保貸款無障礙推進。完善財政和稅收優惠政策,采取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取消利率限制、減免稅費、補貼專項費用等多種措施和手段,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數字金融和綠色金融,更好發揮政府政策引導作用。
三是強化教育宣傳引導,提升農村文化軟實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村民文化水平,改善農村文化匱乏現狀。在鄉土人才、農民工等培訓中,強化誠信、金融等知識普及力度。不斷提升農村金融需求主體資信水平,培育農村金融發展優質客戶群。加強輿論監督,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利用各種媒體等輿論監督手段,公開企業和個人不守信用、故意逃債等行為,以提高公眾的誠信意識。強化基層村民自治力度,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農村脫貧攻堅、農村金融的積極性,提升其參與感和獲得感。
參考文獻:
[1]黃慶安.論我國農村金融生態評價標準體系的構建[J].福建金融,2005(10):12-14.
[2]徐諾金.論我國的金融生態問題[J].金融研究,2005(2):35-45.
[3]張瑞懷,張強.農村金融生態研究:一個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框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2):13-15.
[4]向明,劉利紅.欠發達地區金融生態評估與分析:以貴州為例[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8(5):99-103.
[5]吳慶田.金融效率視角下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優化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1.
[6]苗曉峪.新疆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J].對外經貿,2015(12):111-113.
[7]張守志等.廣西沿邊金融改革試驗區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5(5):59-67.
[8]陳莎.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分析[J].企業導報,2016(1):16-18.
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