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油畫創作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眾多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創作者通過隱喻的表現形式能夠更多地表達內心情感,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直擊人的內心,讓人們思考更深層次的東西。創作者從最早的簡單描繪客觀自然現象到如今運用一些客觀事物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這個過程是一個質的飛躍,同時對創作表現的主題、反映的社會現象有更多的思考和要求。
關鍵詞:油畫 隱喻 象征 情感
一、隱喻與油畫創作
在黑格爾看來,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每個歷史階段都有它獨特的藝術種類和形態。其中,西方對隱喻的研究歷史久遠,最早提到這一理論的是亞里士多德,他說隱喻是把一種事物的含義賦予到另一種事物上?;貧w到油畫創作中,隱喻的體現其實是一個過程,它包括畫面的色彩、內容、構圖等。這些因素在畫面中都起到了不同的隱喻作用,并且它們和諧地在一個畫面中。繪畫早先是單純地描繪客觀事物,對事物進行再現。隨著人類的發展,思想的進步,藝術家更注重精神世界的表達。他們會借助一些事物的含義來折射出一些道理,諷刺一些社會現象或表達人文情懷。所以隱喻的出現,使得畫面中的客觀事物超越了它本身的含義,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隱喻更是具有創造性的,具有隱喻性的繪畫作品能夠讓人們自行去聯想一些更深層次的含義,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每個人的思想情感都有所不同,感悟到的含義也有所差別,因此,隱喻具有創造性。
二、國內油畫領域對隱喻應用的代表
20世紀80年代,丁方、王廣義、舒群等一些畫家,運用超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的手法隱喻某種情景,揭示某種社會現狀,引發了一些人的高度關注。以姜國芳的“紫禁城系列”為例,他的作品《上朝》表現出了隱喻概念。年紀尚小的皇帝坐在象征權力的龍椅上,這樣不和諧的組合隱喻了清朝落后的制度,隨意盤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眼中還帶有一點倦意,然而還要坐在那里假裝上朝理政,隱喻了當時的社會現象。
三、國外油畫領域對隱喻應用的代表
西班牙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在20世紀30年代創作的作品《格爾尼卡》,揭示了當時法西斯對西班牙北部的暴行。畫面采用的是單純的黑、白、灰三種顏色,更能體現戰后那種凄涼的場景。這幅畫中畫家運用了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來表現戰后民眾遭受痛苦的情景。畫面中一位婦女拖著沉重的身體沖向畫面中央,畫面左邊一位母親抱著已經死去的孩子絕望地哭泣,還有站立著仰頭嘶吼的馬、馬匹的掙扎和怒吼的形象,都代表了人們無助、害怕的心情,馬的表情帶有對死亡和戰爭的恐懼。畫面上部有一只像眼睛的燈,正是隱喻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心情。躺在地上的男人手中握著斷了的劍,隱喻的是戰斗的士兵。作者把一些事物用幾何形體的方式加以夸張變形,組合在一個畫面中,變成了抽象的符號和某種隱喻,表達了作者的憤怒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四、隱喻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油畫創作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自己的作品表現內心的感受,運用隱喻的形式后,自己的情感不是直接表達出來,而是含蓄又恰當地表達。在油畫創作中運用隱喻的表現手法,重要的是題材如何選擇,題材可分為肖像、風景等,這些題材的選擇主要是處理和安排主題內容,再進行一系列的安排布置,使畫面看起來和諧,又可以恰好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還有構圖方面,有些畫家一般運用“拼盤式構圖”,把原本不可能在一起的事物安排到一個畫面中,隱喻一些現象,用空間架構來安排各個元素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作者的觀念表達。
五、結語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們對藝術的追求從未間斷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思想的進步,象征性和隱喻性的繪畫方式越來越受到畫家的推崇,也越來越具有豐富的表達性,更加吸引觀眾的目光,激發觀眾對畫面隱喻的思考。隱喻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承載著畫家對社會現狀的關注,還有身上的社會責任感。如今的油畫作品中更加注重挖掘隱喻的力量,讓人們自覺地去感受、領會其隱喻的時代含義。
參考文獻:
[1]常銳倫.繪畫構圖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2]馬躍.畢加索圖傳[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
[3]王林.美術概念100問[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4.
[4][美]約翰·R·塞爾.意向性——論心靈哲學[M].劉葉濤,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
[5]黃有柱.圖形藝術的隱喻語言探析[J].美術觀察,2003(08).
[6][美]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騰守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7]常寧生.全球化與中國當代藝術[J].美術報,2012(01).
(作者簡介:李慧,女,碩士研究生,遼寧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油畫>)(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