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音樂以群眾為主體,音樂為核心,給人們帶來了愉悅的精神享受。本文積極思考和探索群眾文化音樂推廣及發展的方法,希望在提高人們文化水平的同時,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進步。
關鍵詞:群眾文化 音樂 推廣 發展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業余時間組織參與,滿足自我精神需求、陶冶情操的社會文化。其中,音樂是較為廣泛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群眾文化音樂活動能讓群眾積極參與進來享受音樂,使人們的身心得到愉悅和放松,拉近鄰里間的距離,值得推廣和普及。
一、群眾音樂的社會功能
從社會人文的角度來看,首先,群眾音樂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無論是參與者還是欣賞者,都能在音樂中舒緩神經,釋放壓力,對生活充滿熱愛,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其次,群眾音樂將大眾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投入和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也能產生情感共鳴,促進交流和溝通。最后,群眾音樂提高了人們的審美,并且對音樂藝術有了更高的追求。
從社會建設角度來看,一方面,群眾音樂增進了不同區域文化的溝通,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積極推廣和發展群眾音樂有利于傳播特色地域文化,增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進而相互產生獨特的藝術合作。另一方面,群眾音樂助推了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文化的進步必然促使社會發展的進步,推廣這種文化還有利于加強區域的對外合作。
二、對群眾文化音樂推廣及發展的思考
(一)積極開展主題音樂活動
定期開展主題音樂活動,通過文藝比賽的形式,為群眾提供展現才藝的平臺,展現本地群眾文化的魅力。不同的音樂主題展現了當地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還可吸引不同地區的音樂文化團體。同時,群眾還可以多走出去參加其他地區各類型的群眾文化表演,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也對本土音樂文化起到推廣的作用。
(二)發揮優勢,打造群眾文化品牌
當群眾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為了更好地弘揚群眾文化,打造群眾文化品牌勢必能帶來更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品牌的推廣更加深入人心,也能夠號召當地群眾積極參與群眾文化建設,讓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三)實施音樂藝術考核機制,提高群眾的音樂藝術水準
音樂能夠陶冶情操,促進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實施音樂藝術考核機制,讓群眾對音樂有更加明確的評判標準,對自身的音樂藝術水平有正確的認知,從而更加注重培訓和練習,不斷學習和進步。這樣既能促進群眾音樂向著高要求、高標準不斷發展,也能使該地區整體音樂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四)文化館應為群眾文化音樂推廣提供便利
文化館是開展各類群眾文化的活動場所,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機構。為打造群眾文化品牌,落實群眾文化建設,文化館實現了音樂信息資源的共享,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精神需求。文化館為開展音樂活動,提供了舒適的欣賞環境,儲備了專業的音樂技術人才,配備了先進的音樂設備,可以給人最佳的體驗。文化館內的設計還應融入當地特色的音樂元素,充分展現當地音樂文化的涵養和魅力。另外,文化館可設立專門的曲藝培訓基地,重點培養音樂藝術人才,將當地音樂藝術發揚光大。
(五)提高文化工作者的責任感、使命感
各地都需要做好文化工作者的培訓工作,這是一個充滿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文化工作者需要對本地音樂文化充滿熱愛,他們應足夠了解并樂意積極投入到發揚民族文化的工作中去。
(六)落實音樂推廣、普及等各類活動
群眾文化音樂應用廣泛,它能夠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例如在公園、校園、商場、社區、企業等場所都可以結合相應的音樂,使人們在舒緩的音樂中得到放松,在振奮人心的音樂中得到力量。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就會構造出有特色的音樂文化,群眾文化音樂也將傳播得更遠。
三、結語
推廣和發展群眾文化音樂對社會進步有著積極的影響。目前,我國群眾文化發展還不夠完善,很多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健全,群眾文化音樂活動還有待豐富。加快推廣的步伐仍須靠社會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以提高群眾文化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白霞.群眾音樂文化的社會功能及其開展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8(04).
[2]陳標.淺談群眾音樂活動的開展策略[J].北方音樂,2019(04).
(作者簡介:熊洪濤,男,大專,江西省豐城市文化館,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