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會面臨許多挑戰與機遇。而建立民族音樂文化自信與傳播民族音樂文化,則有助于中國民族音樂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 人類命運共同體 民族音樂
“一帶一路”延續了古絲綢之路精神,并以此為紐帶,將沿線各個國家和地區聯結在一起。這一戰略的提出符合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耙粠б宦贰钡膽鹇阅繕耸墙⒄位バ?、經濟一體化、文化包容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1]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雖然始于倡導經濟合作,但又不限于經濟合作,它還使得各個國家在互通互聯的過程中,來自不同地區的不同的文化得以傳播、融合、延續,從而推動文化全球化的健康發展。
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每個國家都在經歷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使各個國家可以協同合作,一起面對挑戰,從而實現共同發展,而且為各個地區的文化傳播提供了一條途徑。在如今的社會發展趨勢下,商業的和外來的文化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保護、弘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的問題。
文化的交融已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正如《世界遺產視野下的“一帶一路”》一書中提到的,“沒有外來文化的參照,我們很難看清楚自身。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共性,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借鑒乃至融合,古人為我們提供了經驗、教訓和方向。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不同的文化享有許多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交流的價值在于影響人們的思想、行為,對于任何一個民族、國家,外來文化不僅是補充,還將激發出創造和發展的活力。” [2]優秀的文化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精神品質,而音樂作為文化的一個方面,既可以從中窺見這個國家的歷史發展脈絡,還能感受到這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因此,音樂可以最直接地充當起聯結不同文化的橋梁。那么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們該如何在音樂中構建起交流思想的橋梁,從而為世界的繁榮與發展做出貢獻呢?
首先,要樹立本民族音樂的自信心。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音樂文化資源更是豐富多樣。從古至今,積累下來的優秀音樂作品不勝枚舉,而每首作品背后蘊含的情感內涵亦值得我們傳承和保護。在傳承的過程中,我們要平衡好知識、技能和人文、情感的關系,保護好傳承至今的優秀音樂文化,并且在學校、社會上積極傳播,形成良性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播環境,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對我國優秀音樂文化的認識。作為學習音樂教育的青年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要從多方面汲取藝術養分,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為民族音樂的保護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其次,積極向外傳播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曾提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就是說,世界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得益于各個民族所滋生出來的璀璨文化,而“音樂無國界”,音樂超越了語言,成為人們心靈溝通的神奇工具。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音樂的發展要走出去,以高度的自信心對外傳播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我們可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音樂上的合作,以文化溝通交流的目的舉辦音樂會,在展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同時,以謙虛包容的心態感受各國文化的豐富多彩。還可以成立更多的音樂教育機構,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各自選派出優秀的音樂人才,往來教學,這樣既傳播了本土音樂文化,又對異國音樂文化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如今,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的聯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密切、深入。我們也比以往更容易接觸到形態各異的世界各國文化。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傳承我國音樂文化,不僅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還要善于挖掘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背后所蘊含的民族精神,要有敢于開拓的意識和樂于傳播的積極性。相信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的音樂文化將會得到廣泛的傳播和高度的認可,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百度詞條[OL]. https://baike.so.com/doc/7487210-7757266.html.
[2]國家圖書館,中國圓明園學會.世界遺產視野下的“一帶一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作者簡介:張一帆,女,本科,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