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生
廣州市增城區地方公路管理總站 廣東 廣州 511300
隨著人均持有汽車數量不斷提高,增加了農村公路車流量,在此背景下加劇了農村公路破損問題,降低了農路使用壽命[1]。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不少農村逐步修建瀝青路面,但沒有做好相關保護工作同樣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路面塌陷、裂縫等,直接損害水泥路面,降低路面平整度,影響形成穩定與安全。為了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出行需要,保證可以正常使用瀝青路面,延長公路使用期限必須采取有關的養護措施,對公路進行預防性養護也就是在公路受損之前采取養護措施,為農村公路正常運行奠定基礎。
從預防性公路養護步驟來看,主要包含以下幾點:首先,確定養護周期。瀝青路面與水泥路面是比較常見的公路形式,需要技術部門詳細分析公路的應用情況,做好相關技術分析工作,準確預測公路預防性養護周期,為開展養護工作奠定基礎。其次,制定養護方案。建設現代農村公路必須仔細調研當地自然情況以及車與人流量等方面情況,建立與當地情況相符合的數據庫,發揮收集到的信息的作用組織技術人員做好相關評估工作,制定更為嚴格的養護標準,制定科學性較強的養護方案。此外,公路維護是預防性公路養護的本質,除了需要進行周期性養護工作之外,還需要以路面基本特點與實際條件為基礎對路面狀況進行階段性測試,一旦發生病害都需要及時進行檢修,改善公路服務功能,降低此類問題的發生概率。最后,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管理是任何項目都不可缺少的,對公路進行預防性養護同樣如此,因而可以通過強化公路管理的方式及時發現公路潛在病害。所以,工作人員要加大巡查力度,發現問題立即上報,合理利用資源提高公路性能。
通常都是通過土工格對植被養護的方式對公路邊坡進行預防性養護。對公路邊坡進行預防性養護除了可以提高邊坡穩定性之外還能解決邊坡問題,最大限度發揮植被在改善環境方面的作用,這是目前比較常用的處理邊坡問題的方法。眾所周知,農村治理垃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對周邊環境產生較大污染,生態環境也不如人意,存在嚴重的損壞水土、植被等問題,而要想改善這一問題,必須對公路邊坡進行預防性養護。但在具體的工作中仍然需要注意預防病蟲害,必要時在邊坡噴砂農藥,通過增加植被種類與數量的方式穩固邊坡。
農村建成農路后需要經過測試后才可以投入使用,但應用一段時間之后經常會發現各類問題,出現這種問題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對交通正常運輸產生直接影響,比較常見的路面病害有龜裂、水裂縫等,路面積水裂縫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公路破損現象,主要誘因是受到路標處積水的影響,其順著裂縫流入到瀝青路面的表層下[2]。公路長時間受到各種荷載力的影響,瀝青也逐步被腐蝕,路面受損程度比較嚴重,若部分區域積水較大則直接影響路基。所以,一旦出現病害必須及時進行修復,比較常用的有幾種灌縫方法,主要是沿著加熱瀝青縫進行澆筑,以此修復裂縫。該方法比較簡單,且成本不高,并不會對瀝青路面產生損壞。但當前階段,我國廣泛應用瀝青路面預見性養護技術,在原有技術上得到創新,因此必須深入研究與分析,保證精湛的施工工藝,提高施工效率。
農村公路的預見性養護,通常來說涵洞與橋梁的預見性防護是比較重要的內容。這個過程中必須重點檢查隧道與檢查橋梁,因此,必須及時發現在應用橋梁隧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定期清除出現的雜物,確保路面清潔。若橋涵出口出現較多淤泥,工作人員必須及時清除,做好日常維護工作,確保排水系統的通常,避免影響隧洞橋涵的使用與運行。此外,定期檢查橋涵與隧道的伸縮縫與泄水孔,主動修復扶手與欄桿等,在具體的工作中需要保證這些關鍵點在應用過程中可以正常運行,避免受到破壞。
農村建設公路時,路基排水問題是比較重要的問題,可通過排水工程技師排除積水,避免因為積水太深對公路直接產生損害。因此,對路基進行預防性養護需要工作人員嚴格檢查排水情況,在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分析與排水有關的影響原因,再結合分析的結果采取有效的處理方法。受到積水的影響路基可能嚴重變形,因此,必須設置排水設置提高公路排水能力。若因為車輛通行問題直接損壞排水溝,必須及時處理,保證可以及時排出積水,做好路基養護工作。
從當前階段農村公路預防性養護技術分析,絕大多數都是從傳統養護技術延伸而來,而微表處理技術指的是以稀漿封層技術為基礎進行發展,保留傳統稀漿封層技術的優點,以此為基礎得到相應的提高,社會效益更為明顯。微表處養護技術以原材料為基礎,配置了包含軋碎級配碎石、高分子改性乳化瀝青、水與添加劑等,從材料的應用性能方面分析黏結性更高,現代公路的應用性能與養護質量更高,有效延長農村公路的應用壽命。與此同時,可以應用該技術快速修復路面破損,節約技術成本的同時將施工周期縮短,有效保證現代公路施工質量預防性養護技術。
綜上,農村建設工作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需要公路養護部門結合農村公路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養護計劃,這樣才能提高預防性公路養護效率,延長公路使用壽命,降低公路發生病害概率,為農村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