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北京中外建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海綿城市就是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水的城市。這樣的城市,能夠最大限度地留住雨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對于如何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就顯得日益重要了,人們經過不斷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海綿城市”的概念,“海綿城市”的出現給我國城市建設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海綿城市”就是在建設城市的時候給城市一個像海綿一樣彈性的環境。“海綿城市”可以做到雨水多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還可以在需要用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其優點是不僅能夠應對一些突發的自然災害。當城市遇到雨季的時候“海綿城市”能夠通過對雨的吸收來幫助生態系統進行循環。而且“海綿城市”的出現提高了城市的安全,維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現在海綿城市中的城市濕地已經成為美化城市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美化城市的一道重要的風景線[1]。
在城市建設的時候如果下水道系統和排水系統不完善,就會在雨季的時候出現區域積水的情況,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城市濕地出現之后就可以對降水進行調控,緩解城市中下水道系統和排水系統的壓力,減少因雨水過多出現的洪水災害發生。另外城市濕地還能降低城市四周降水澇災發生的概率,給降水和城市地標徑流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
城市水系中重要的組成內容就是濕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自身的水文物理性質能夠起到蓄水和凈化水資源的功能。現在,濕地生態系統已經成為城市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水源儲存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的出現提高了我國城市生活的質量,穩定了城市和城市周邊環境的水平衡,給我國的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很多幫助。
在城市建設的時候經常因為一些外界因素導致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增多,這些外界因素包括:企業生產、經濟發展等。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居住質量。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雨水凈化功能夠凈化水中的重金屬物質和污染物等,提高雨水的純凈度,給人們的生活和企業的生產都提供了很多的方便[2]。
(1)濕地供水系統設計。建設海綿城市的時候城市濕地景觀設計要加強對濕地供水系統的設計。海綿城市建設中最消耗水資源的區域就是濕地景觀。因為我國的水資源有限,濕地景觀在建設的時候,如果用飲用水灌溉就會嚴重浪費水資源,所以,人們在設計的時候都是以地下水和河水為主進行灌溉,在通過城市濕地景觀的供水系統設計來完成濕地景觀的建設,這樣就能從根本達到保護水資源的目的。
(2)防洪儲水系統設計。近幾年我國經常出現暴雨天氣,暴雨的頻繁出現給我國城市的供水系統和排水系統增加了很多困難。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在城市濕地景觀系統中注意對防洪儲水系統的設計。防洪儲水系統設計就是通過城市排水系統來修建一個收集地下雨水的水庫。在實際應用城市濕地景觀的時候,通過一系列的工程來對雨水進行回收,最終流入道儲水庫中,幫助城市解決排水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城市交通的安全性。
(3)噴泉景觀設計。良好的噴泉景觀設計能夠提高城市濕地景觀設計的質量。把收集處理完的雨水放在噴泉中能夠補充噴泉的用水,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3]。
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城市濕地景觀設計進行的時候 ,集水景觀設計主要體現在:水體、綠地、地面上。傳統的景觀設計都是以硬質材料為主,硬質材料的使用會影響雨水的滲透,給水資源循環增加很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現在人們在設計集水景觀的時候,都會選擇一些透水性比較強的鋪裝材料,然后通過多元化的設計來增加美觀效果。在城市濕地設計的時候,還不能忽視對綠地景觀的設計,在設計綠地的時候,盡量選擇一些水土能力強的植物,這樣不僅能夠起到美觀的作用,還能保護天然綠地。
城市濕地景觀在設計的時候,濕地和外集水主要通過輸水景觀來進行連接。傳統的濕地輸水設計主要通過輸水管道把雨水排掉,雨水在排出的時候不能有效地進行優化。但是在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城市濕地景觀建設的時候,可以利用植草溝來代替輸水管道,這樣排出的雨水就能在植草溝中得到凈化。在設計植草溝的時候,為了更好地保證雨水的流暢性,需要對植草溝的總體進行規劃,選擇混凝土等材料進行施工,這樣就能設計出一個有蒸發性的明渠,既符合美觀的要求,又能有一定的功能性。
匯水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城市里面的雨水通過設備排到附近的池塘和湖泊中。在設計匯水景觀的時候,要先保護好已有的濕地,這樣當雨水降臨的時候,就能對雨水進行徑流預處理,給收集到高水質的雨水提供幫助。在設計匯水景觀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人為因素,通過人力資源的幫助來加強對濕地的整治和修復,盡可能恢復到自然的狀態。
綜上所述,能夠發現現在海綿城市的建設已經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人們要對海綿城市中的所有內容進行關注,為了更好地保證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生態的平衡,需要在建設海綿城市的時候把重點放在城市濕地景觀設計工作上,把城市景觀設計和海綿城市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能解決城市雨水儲存問題,又能減少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發生,最終給我國現代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