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文
(華中科技大學,湖北武漢 431700)
羊樓洞位于赤壁市區西南26km的羊樓洞鎮,是我國六大古鎮之一,為“松峰茶”原產地,素有“磚茶之鄉”的美稱,2010年,羊樓洞被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鎮里以明清建筑為主的古街可稱為中國制茶業發展的歷史縮影,伴隨將軍寺、松峰疊翠、觀音泉等景點,成為“萬里茶道”上的一大亮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因此,如何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兼具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是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所面臨的挑戰。
1.1.1 羊樓洞鎮總體布局
羊樓洞鎮三面環山,呈現“一鎮兩水三山”的空間環境格局。古鎮的順應河流走勢,在南北方向上呈“一”字形發展。羊樓洞鎮主街道沿水系伸展,逐漸發展成水、街、巷等線性空間結構體系?!肮沛偸且粋€以茶葉加工、貿易為主的集鎮,古鎮的中心是商業空間,而石板街正是古鎮中最主要的茶業貿易場所,所以石板街才是古鎮總體布局的核心所在。”[1]石板街總長2200m、寬4m,街道整體保存較為完好。羊樓洞鎮內隨水系發展出的獨特空間格局體系,體現了國人喜愛親近自然的特點。
羊樓洞鎮的建筑大致可以分成歷史建筑和新建筑。歷史古建筑主要沿石板街建設,呈線性分布,歷史建筑的布局是由羊樓洞古鎮因街成市的性質決定的[2]。石板街是古鎮布局的核心,街道兩旁有許多老建筑,在鎮西南側松峰山腳下分布著一些老茶園。新建筑主要圍繞新道路而建,以松峰港為界與老街相隔。新街上散布著各種現代化的公共和生活建筑,例如政府機關、銀行和學校。
1.2.1 羊樓洞“茶文化”發展歷史
羊樓洞鎮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適合茶樹生長。羊樓洞地區茶業發展歷程較為曲折:晉唐時興起,宋元明時進一步發展,清中葉后興盛,清末民初達到鼎盛,20世紀30、40年代大幅衰敗,新中國成立后逐漸恢復并形成中興之勢[3]。唐宋時期眾人皆好茶,為羊樓洞地區茶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元明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進入清代以后,一系列政策促進了漢蒙之間的貿易,羊樓洞茶業因水運優勢就此崛起,“萬里茶道”也因此形成。自20世紀30年代,羊樓洞地區茶業開始衰落;到20世紀50年該地區茶業才逐漸復興。
1.2.2 羊樓洞“茶文化”發展現狀
解放以后,羊樓洞茶葉貿易逐漸恢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該地大力發展茶葉經濟,羊樓洞茶葉在國內國際都有一定知名度。同時羊樓洞所特有的茶文化也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成為當地居民的一種生活習俗。當地居民不僅愛飲茶,也因為茶衍生出了一些特色文化,如年茶、節茶、婚茶、喪茶、祭茶以及延生出的茶神等等。能否對羊樓洞的“茶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是當地旅游業發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所在。
羊樓洞目前的旅游形式以觀光旅游為主,主要依靠石板街上的明清建筑、采茶的茶園來吸引游客,沒能體現出當地的人文特色。在各種旅游景區層出不窮的當前,缺乏核心的文化支撐,將難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文化體驗產品、審美修學旅游產品、融入茶文化的文創產品等產品還較少,有待進一步開發。
羊樓洞政府目前雖然開始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修建,但是離真正成型的旅游景區,依然還存在一定的距離。景區廁所、停車場、飯店、住宿等基本設施數量較少,雜亂的電線、缺乏修繕的排水系統以及當地村民私自改建的新式樓房,破壞了古鎮整體的韻味。而松峰港缺乏保護,水質惡化,水面時有垃圾漂浮。而沒有清晰規劃的旅游路線也導致游客往往沒有具體的目的地,不能深入地體會到當地特色風土人情。
低溫冷害也是影響農業生產的氣象災害之一,該災害主要指的是在氣候條件較冷的情況下,氣溫驟降,然后給農作物的生長帶來巨大影響,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冷凍災害也屬于低溫冷害的范疇,也是導致農業生產出現影響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無論是作物種植業還是畜牧業的發展,都需要正常氣候溫度的支持,種植業以及畜牧業受到凍害的侵擾時會導致農作物和牲畜的死亡,并且凍害發生一般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地域性及突發性。
羊樓洞成為“歷史文化名村”,為羊樓洞帶來了一定的關注度,但是當地政府卻沒能把握好時機將這些關注度轉換為對羊樓洞的宣傳。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可謂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每天互聯網上的消息都會充斥人們的眼球,沒有有效的宣傳很難讓人們在國內外眾多旅游信息中被這個茶意盎然的小村落所吸引。
文化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方面,通過建筑、雕塑等具體的物質形式體現;另一方面,也能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感知。一個地區的文化體現了這個地區的歷史和精神,以文化傳承為起點的旅游開發是對這個地區文化的突出展示與傳播,同時旅游開發只有依托于文化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如果沒有平衡好文化傳承與旅游開發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不會為兩邊都帶來助力,反而會破壞二者的發展。
文化的傳承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同時在旅游業的發展中保護文化、傳承文化,能夠使區域文化長期生存,使當地的旅游產業持續發展下去?,F在除了具有獨特自然風光的景點外,具有獨特文化特色的旅游景點也格外吸引游客。如何有效地宣傳地區的特色文化,是當今旅游產業發展需要注重的關鍵問題。
旅游開發可以轉變當地居民和旅游者的生活方式,保護、弘揚傳統文化,増加不同文化交流的頻率[4]。在現代旅游產業中,旅游開發過程會提取當地的特色文化,并將其突出表現,在這一過程中能夠讓當地的居民更加了解并認同自己的文化,特別是在我國年輕一代受到無數外國文化沖擊的現在,傳承本國的文化顯得尤為重要。旅游開發能讓居民認識到文化的價值,并注意去保護和弘揚自己的特色文化。且旅游產業的特殊性導致游客的消費習慣與喜好會受到格外的重視,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會帶著自己地區不同的文化來到旅游地,使多種文化進行交流、碰撞,進而游客也會成為文化傳承的介質。
目前,旅游已是主導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文化市場化也已有了良好的開端,地區旅游業發展要加大對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把民俗文化轉化成產業[5]。
目前的旅游開發與文化傳承的結合,有著以下幾個不容忽視且急需改變的現象:
3.2.1 對物質文化遺產的“翻新”
旅游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古建筑,這是能夠讓游客最直觀地感受到歷史和文化的載體,各景區也會為了能夠讓游客近距離接觸建筑而對其進行修繕,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為了給游客提供便利以及迎合現代審美而做出不正確的翻新,例如使用現代顏料進行重新刷色,甚至為了“好看”將整體顏色替換成更加鮮亮的色調,讓整個建筑“煥然一新”,失去了原本被時間雕琢出的歷史的厚重感;又如為了方便管理,在建筑內安裝電器,這個做法并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在于裸露的電線和過于現代化的電器會破壞整體的韻味。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游客的體驗感,特別是如今信息技術發達,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出門旅游不再拘泥于建筑本身,更期待看到的是各地不同的歷史人文。
3.2.2 文化的劣質商品化現象嚴重
地區文化一定要強調“原生態”而順應時代的需求,在旅游開發中,不少景區的經營者目光短淺,只看得到眼前的經濟效益,用網上淘來的小商品刻上景區的名字就當是景區文化產品進行販賣,且價格高昂。這樣誕生的文化商品不僅不能吸引游客購買,還會破壞經典的口碑,即達不到文化傳承的目的,也不能讓景區可持續發展下去。
3.2.3 缺乏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現在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由手藝人繼承的,且大多數是70、80歲的老人,年輕的一代人覺得做這些收入不高,且“不體面”,所以很少會去拜師學業。這樣就使傳統手藝隨著手藝人的老去而后繼無人,這樣的現象并不少見。在現代化、商業化的驅使下,一方面是文化被簡化和商業化;另一方面又是文化自身的加速流失,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失傳。我們需要用旅游產業來帶動手藝人的收入,通過宣傳來讓他們獲得認同感,讓這些文化得以流傳下去。
規劃明確的旅游路線,將羊樓洞現有的旅游資源串聯起來,并根據景點的不同性質進行細分,讓不同的線路有不同的體驗,以便游客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
例如,“茶文化”體驗線路:古建筑游覽區-明清石板街-茶文化展館-非物質遺產體驗街-茶廠及茶園參觀體驗。讓對茶文化感興趣的游客能根據游線,從了解茶文化到體驗茶文化,提高旅游體驗感。自然風光觀光路線:茶園-觀音泉-松峰山-明清石板街。讓想要貼近自然的游客體會到羊樓洞獨有的自然之美。
在游線的節點處都可設置打卡點,讓游客進行蓋章“集郵”,章面可以該節點的標志性景觀為設計元素,以此刺激游客的好奇心,豐富游客的觀賞體驗。
通過政策扶持,鼓勵村民自行經營,經營范圍可以有:手工茶現場制作、竹藝編織等地方特產,并以此打造一條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街,同時羊樓洞的磚茶產品帽盒茶、糖茶、竹制制品以及當地小吃,還有比較現代化的產品,如以羊樓洞景點元素制作的小商品、以羊樓洞民俗故事繪制的明信片等,都可以在這條街上販賣。
在兼顧“修舊如舊”的古建筑修復前提下,完善景區內的交通、公共衛生間、旅館等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的設計要和整個小鎮保持統一性,如色彩、建筑材料、設計風格等應該與羊樓洞古建筑的建筑風格和歷史感相融合,保持整體性。
善用現代的網絡技術,如: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設景區的微信公眾號,推送景點的介紹、節日活動等信息;建立完備的景區檢測管理系統,對景區進行全方位監控,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但是外露的設備要依據周圍的環境進行一定程度的偽裝,電線也不能直接暴露在外,整體要與環境融為一體;對旅游產品的銷量進行統計,以分析游客的消費偏好,以便改善產品。
通過宣傳教育,加深居民對本地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認同感,呼吁居民自發參與到村落環境保護中,規劃特定的居民商鋪區,調動居民的熱情,讓他們售賣當地特色商品,如磚茶、竹木制品、食品等,刺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以此培養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人。
善用互聯網上的各種平臺進行宣傳,如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在這些平臺進行宣傳時,應更注重創意,有時候一個短視頻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舉行一些活動,例如“羊樓洞茶文化節”“采茶節”等,以此進行強力宣傳,引起人們的關注,并保持景區熱度。
旅游業逐漸在傳統村落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把握好文化傳承與旅游開發的關系是每一個傳統村落的重要任務。文化傳承能和旅游開發相輔相成,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局面,也可能互相瓦解,造成兩者消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