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山西筑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各個民族在中國境內共同創造,并且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積淀下的一種文化。在文化載體中,有兩種形式,分別是精神形式和物質形式的文化載體。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誕生許多傳統文化瑰寶,以及數不勝數的傳統建筑,對現代建筑設計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有效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古代的工業并不發達,而且缺乏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是卻建成許多雄偉、華麗的建筑,如故宮、長城等,無一不展現傳統建筑文化的魅力。所以建筑設計人員要積極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建筑文化,將其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取其精華,應用傳統理念提高現代建筑的美觀度和實用性,提升建筑價值。
古代建筑被大眾所熟知的一個特點就是有很強的藝術美感,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雖然已被損毀,但是從古人的詩文記載中我們也能對其雄偉、壯觀的建筑風格窺探一二:“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作為皇家宮殿,阿房宮既威嚴又華美,但藝術性并非所有傳統建筑的共同特性,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因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房屋建設中當然更注重其實用性,所以建筑外觀的層次、樣式等相差不大,內部的空間布局卻非常巧妙,滿足大眾的使用和居住需求,所以實用性才是傳統建筑文化的重點。設計人員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融入傳統建筑文化時,要綜合考慮美觀性與實用性,合理設計建筑物的空間布局與結構形式,增強用戶的居住體驗。
傳統建筑文化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沉淀和結晶,建筑物的歷史悠久,并且具有深厚的人文氣息。歷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和文化的進步,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融合不只是在外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人文特色與哲學道理的融合。古代建筑通常體現了某個朝代的特色和社會風土人情,在空間設計上的講究也比較多,設計人員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要傳承與發揚傳統建筑文化的優秀理念,向人們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目前建筑行業十分重視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設計的融合,許多設計師也憑借這一理念設計出了很多風格獨特的建筑工程。比如,一些設計師在確定院子的樣式時,傾向于開放式院落,這種融入傳統元素的住宅形式特色鮮明,能給住戶以新的體驗。又如,隨著人們對風水文化的愈加推崇,許多設計師在設計住宅時也會考慮風水元素,這并不是只宣傳封建迷信,而是注重格局的對稱美,讓住戶獲得更好的居住體驗。如今現代建筑不再是單純的居住或者工作場所,其不僅代表城市的“顏值”,也是城市文明與發展歷程的一個體現。所以設計人員在設計現代建筑時不能只考慮美觀性和實用性,還要結合傳統建筑文化為建筑物融入靈魂與內涵。
如今建筑行業普遍認識到傳統建筑的魅力,許多住戶也對融入傳統建筑文化的建筑工程青睞有加,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設計人員為了順應潮流,在現代建筑的外觀設計方面借鑒許多傳統建筑的元素,如優美的涼亭、恬靜的小院等,然而這種融合僅僅是流于形式,建筑物的內部十分普通。設計人員并未從不同層次與角度分析如何設計出能彰顯傳統建筑文化風格的現代建筑,他們沒有精心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并未做到二者的有機融合,充其量只是混合重組。如果要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深層原因,那么可能是設計人員并不了解傳統建筑文化,缺乏專業的知識儲備,只是根據固有印象“復制”傳統建筑,未融入自我意識,導致建造出的建筑物虛有其表、靈魂缺失。
傳統建筑文化固然有許多值得推崇的內容,但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其與現代文化之間的差距較大,有很多不相通的地方,特別是在一些特色和特點的呈現上。通常古代的建筑會體現當時的朝代特色,但由于技術、材料、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建筑的空間結構設計大多較為簡單,如果設計人員不加入自己的考量,而是單純照搬照抄,那么最終的建筑物也會因缺乏創意而影響整體效果。比如南方的蘇州園林、干欄式竹樓等傳統建筑雖然外觀優美、精致優雅,但是如果一定要在我國東北地區重現此類建筑,那么就會顯得“驢唇不對馬嘴”,讓人啼笑皆非。另外,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在空間設計方面也有很大的區別,古代建筑行業并不發達,結構形式比較簡單,但是房間內部面積大、十分寬闊,如今因為房價上漲、人口減少,大部分家庭都更青睞小戶型的建筑,所以要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融入傳統建筑文化就要做出相應的改變,讓建筑的整體風格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因此各個地方的民族建筑也都是根據各個民族的特色和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設計的,所以這些建筑都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傳統。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現代建筑的設計一味地追求現代化,因此逐漸趨于大眾化,千篇一律,一味地盲目跟風,使傳統文化被忽視。雖然現在的城市建筑都在追求現在化,想努力體現出城市建筑的國際化,但是丟失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缺乏區域性的特色建筑。
設計人員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是相當于靈魂的存在,其個人特色、喜好等都會影響建筑風格。為了實現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設計的有機融合,設計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特別要完善準備工作,通過查閱書籍、實地調查、網絡搜索等方式全面了解傳統建筑文化,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設計人員可以運用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系統模擬,構建3D建筑模型,尋找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切入點,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
如今我們身處現代化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雖然有很強的應用優勢,但是以前的建筑結構有許多地方是與現代建筑不符的,所以設計人員在應用時要加以改善,優化結構形式,滿足用戶需求。比如故宮、頤和園等傳統建筑屬于皇家建筑,十分華麗、壯觀,但美觀度有余實用性不足,從這一點來說并不適合現代建筑的風格,設計人員在借鑒其建筑文化元素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改進。
我國地大物博,國土面積大,而且民族眾多,當區域、民族文化不同時,傳統建筑的風格也不盡相同,所以傳統建筑有許多不同的類型、設計人員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融入傳統建筑文化時,要選擇適合的文化種類,并且要尤其注重細節。建筑設計并非一項簡單的工作,其涉及內容廣泛,如果有沒注意到的細節,那么很可能會影響住戶的使用體驗,所以設計細節是不容忽視的。除此之外,在借鑒傳統建筑文化時,還要充分考慮現代特色,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是為了提升建筑的整體價值,而不是單純的追求傳統,因此大眾審美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要想使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的設計中得到利用和融合,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發揚,首先應該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使居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建筑業樹立民族自信心,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才能融入傳統建筑文化的內容。除此之外,在進行建筑設計和建筑施工過程中,無論是居民還是建筑企業都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要以質量安全為前提,確定正確科學的建筑設計方向,才能使傳統文化得到發展。
綜上所述,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所以設計人員要充分挖掘傳統建筑的種種特點,將其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實現傳統和現代的有機結合。具體而言,要不斷學習豐富積累,提高設計人員水平;優化建筑結構形式,滿足時代發展需求;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確保現代建筑在外形美觀的同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獲得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