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平
(昌陸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4)
對于發包方而言,結算糾紛對于建設工程的移交以及綜合驗收的組織都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會對工程中各種成本的結算造成嚴重影響,影響到工程的驗收和經濟效益。因此,在工程結算的過程中妥善處理結算糾紛,并且在處理過程中從法律的角度出發,采用法律的方式來將整個結算過程進行規范化,只有采取合理的法律措施才可以將糾紛各方的經濟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解決,同時也促進社會的和諧。
在實際的建筑工程結算中,出現的糾紛主要表現方面為以下幾點:
在工程量方面出現的糾紛主要是指由于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簽證變更而導致工程量增加的問題。在一般情況下是承包方先申請書面變更簽證,然后在建設單位審批完成后進行施工工作。而爭議內容主要是在合同生效后所增加的隱蔽工程量并沒有做三方確認,只是在施工日記中進行記錄和結算,而在施工過程中墻體的管線鋪設的記錄和確認也是在工程中主要產生爭議和糾紛的問題[1]。
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承包方會對預算進行預算報告的制定,這一環節是在簽訂工程合同前進行的,當工程竣工后再對整體工程進行決算,形成決算報告后發包方進行審核,達成一致后才開始進行支付。而決算報告提交的基礎是在工程竣工的前提上進行的,實際的工程竣工過程比合同中的要復雜很多。在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會存在很多承包方為了包攬到這一業務往往會忽略掉合同中發包方所設下的文字“陷阱”,一旦承包方簽訂合同后,將合同中所約定的工程量進行合理的履行后,發包方也會對合同中的“竣工”進行重新定義,否定承包方的決算報告,并且會找出各種理由拒付工程款。
違約也是在建筑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糾紛形式之一,這種糾紛呈現的形式也比較多,其中承包方的逾期竣工或者發包方并未在施工過程中為發包方提供施工進場條件、設計圖紙中期進行擅自修改、建筑材料沒有根據工程進度進行及時供應等等都會導致工程無法正常進行。一旦出現違約方面的糾紛和爭議,就會以違約金的方式進行解決,實際反饋到工程款結算中。
建筑材料的品質對于工程建設而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也直接影響建筑工程各方的經濟效益。在正常情況下,進行招投標時相關的建設單位會對建筑材料的品質以及品牌進行要求,并且在合同中有所注明。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中,建材市場由于實際情況的影響會對供求關系造成影響,從而使承包方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合同外的建材,從而引起相關糾紛問題[2]。
在當前建筑行業競爭激烈的行業背景下,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都有著明確的分工,在工程建設中很難由一個總承包商完成全部過程,并且在施工過程中也會包含很多需要大量人力的環節,總承包公司無法獨立進行完成。因此就需要承攬建筑項目,但是這一環節是需要經過建設單位同意后才可以進行的,承包單位一般會將專業工程和勞務作業進行分包。如果在進行結算的過程發包方進行部分成本的結算,則會造成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的糾紛,并且這其中還包含著管理費的爭議。這一類結算糾紛也是在建筑工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糾紛類型。
在實際的建筑工程支付方面,基本上發包方都是在竣工后進行成本的核算時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進行支付。但是在實際的工程決算時,會有部分企業發包方在進行付款時忽略工程款發票的索取,這就是導致糾紛發生的導火索。部分承包方在收款后拒絕開具稅收發票,拒絕的理由大部分是以“未收到全額工程款”,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承包方偷逃稅收現象,這種現象尤其是在全額發票應付的稅款已經超過剩余的工程款時最有可能發生[3]。
在建設工程竣工后,承包方需要根據合同規定,在一年內對建筑工程進行保修。一般發包方為了確保承包方的這一義務,一般會在合同中約定,工程款支付至95%后,剩余的5%的工程款會在保修期結束后支付給承包方。有的合同也會先將工程款進行支付,然后再由承包方出具5%的銀行保函進行保證,一般出現爭議的地方是承包方能否履行保修期內的保修義務。
合同爭議在建筑工程的結算糾紛問題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并且也是非常常見的。一般在進行合同簽訂的過程中,如果建設工程發包方具有雄厚的實力,就經常會出現在簽訂工程合同時,和承包人簽訂一份公開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同時,又會強迫承包人簽訂另一份與前面合同不一致的但是有利于發包方的建設合同,這時就是所謂的“陰合同”的簽訂。當工程進行結算的階段時,就會出現兩份完全不一致的合同,而這時哪一份才是結算的標準也成為爭議的論點。如果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就要以后面簽訂的合同為標準進行實施,而根據招投標法,則認定前一份合同為公平競爭后的招投標結果,這時就會產生很大的爭議以及糾紛。
以房地產為例,在進行工程建設時很少有開發商會準備足額的自有資金,只是將前期資金進行準備,在后面的建設資金主要是通過銀行融資和業主預付款的來源。就算是這兩種資金來源方式也無法保證資金在建設過程中可以及時進行支付。當開發商進行融資時,成功與否都是在國家信貸政策的制約基礎上進行的,而預付款的收取是被很多因素影響的,其中包括房地產市場以及對該工程的宣傳力度和設計方案等等。在其中任何一個資金鏈如果斷裂那么將直接影響開發商的建筑資金來源,從而導致工程款的糾紛問題。
在建設工程進行發包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違法行為,直接影響工程的結算環節,其中違法行為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況表現在工程中:首先是在進行招投標環節中的違法行為,相關發包方并沒有對參與投標的承包方進行資質的嚴格審核和檢測,會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一些并不具有相關資質的承包方,導致在后期的施工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從而引起糾紛;其次是在進行招投標過程中出現的串標、泄露標底的行為,導致建設工程款受到影響而發生改變,直接影響后期的工程竣工階段。
誠信是一個企業立足于行業中的基石,缺乏誠信的行為是導致發包方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在法律上的缺陷以及漏洞并沒有提高建設行業的誠信問題。這就導致在進行結算時會出現竣工驗收或者5%尾款支付拖欠的現象,從而出現人為糾紛的情況。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建筑行業逐漸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所以在這一市場環境中,很多發包方會出現在買方市場中獲取非正常利益的想法,從而會在進行合同簽訂的過程中給承包方提出很多不合理要求,提升自身的利益,而承包方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為了得到這一項目也不得不接受不合理條約。
(1)在當前的建筑市場中由于市場環境激烈的競爭,會出現很多不公平交易,嚴重影響市場的正常經濟規律,因此就要采取刑法的措施進行強有力的干涉。
我國刑法目前已經在不斷的修訂中得到很大的完善,但是對于市場交易行為還是缺乏一定的重視。而在西方經濟國家中,則是將公平交易作為刑法的重點進行立法,但是這一項內容很少在我國的刑法中有所涉及。因此,就需要不斷對刑法進行完善,更加重視市場公平交易形式條款等等,需要對犯罪行為進行刑事處罰和制裁。
(2)需要構建一個完善的信用體系和信用公示制度。誠信是在進行交易過程中的根本,對于建設工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很多建筑工程在結算時出現糾紛的主要原因是發包方缺乏誠信,拖延工程款的支付以及對工程款進行占用等等。而建設單位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由于目前政策對于這種行為沒有一個嚴格的制裁方式。
(3)修訂和完善建設工程相關的法律政策與行政措施。首先需要頒布一套關于建設工程保證金的相關制度。在相關部門審批規定資產投資計劃時,需要發包方進行保證金的提供,保證金的形式可以是現金或銀行保函,并且保證金必須是在工程進行驗收同時債權債務結清后才可以進行返還。其次需要將項目公司制度進行改進。項目公司的制度的初中時為了將項目專門管理進行加強,而在不斷的時間過程中已經違背了這一初衷。因此就需要進行改進,完善當前階段的公司法對于目前來說極為重要。最后是需要將建設工程款優先受償權制度進行完善。當前的合同法雖然對優先受償權進行了規定,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優先權的范圍比較小,因此非常不利于承包方,所以需要優先范圍進行適當改變。
綜上所述,當前的建設行業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因此也在工程建設的結算環節出現一系列糾紛問題,對承包商和發包方等各方利益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相關工程的順利結算,因此就需要針對這一問題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將相關法律進行完善,減少我國的結算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