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常鎏
近年來,雅安市漢源縣以社會保險降費減負政策為契機,制定相關落實方案,做細做好參保繳費宣傳工作,加強參保監督指導,有序推進各項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全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45222 人、48997 人、49685 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不含項目參保人數)分別為1.30 萬人、1.38萬人、1.42 萬人。
實施降費減負政策,減輕繳費壓力。從2019 年5 月1日起,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并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的期限至2021年4 月30 日。同時調整社保繳費基數,合理降低企業的社保繳費基數。今年2 月至6 月底,減半征收全縣11 家大型企業和16 家社會組織養老、工傷、失業三項社保單位繳費部分;今年2 月至12 月底,免征全縣各類中小微企業三項社保單位繳費部分。截至目前,已減免460 家企業社保費3500 萬元,23 家企業申請緩繳社保費,緩繳金額264.03萬元。
養老待遇逐年增加,提升群眾滿意度。今年通過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度傾斜的辦法,調增全縣22520 名退休人員養老金,每人月平均增長131 元,實現了企業退休人員連續16 年和機關事業退休人員連續5 年增長養老金。
經辦模式越來越便捷,方便群眾參保繳費。漢源縣按照社保綜合柜員制經辦標準,實現72 項社保業務“一門引導、一窗受理、一站服務、一次辦結”。7 月,正式上線運行全省社會保險系統,單位只需登錄網上辦事大廳便可完成人員增減變動、繳費基數申報等社保業務,以及通過網上轉賬方式辦理社保業務。全縣有450 家單位通過網上辦理,每月提交1300 條社保業務,實現辦事“一次也不跑”。全面建設群眾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群眾可就近選擇在富林鎮、九襄鎮的工商銀行網點辦理社會保障卡、社保參保信息查詢、社保參保繳費等業務。創新推出“社保e 繳費”項目,全渠道支持參保群眾通過掃描二維碼、手機銀行、自助終端等渠道繳納社保費,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目前,累計通過線上渠道繳納社保費2.3萬筆,繳費金額達1.9 億元。
漢源縣社會保險參保規模逐年增大,群眾的社會保險權益保障也日益增強,但同時社會保險發展也面臨很大的挑戰。
供養比逐年下降。近年來同等繳費檔次下的繳費金額隨經濟發展變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金額從2017 年40%檔次的5263.2 元增長至2020 年50%檔次的6472.8 元,一部分無固定單位的務工人員因壓力太大而停止繳費,造成養老保險供養比從2017 年的1.75 降至2019年的1.61。
基金缺口大。前期漢源縣失地農民等一次性補繳人員較多,且此類補繳人員大多已達到或接近退休年齡。截至目前,全縣已有8993 名失地農民開始領取養老待遇,占企業職工養老金領取人數的46%,導致漢源縣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居高不下。
新興行業從業人員參保政策未明確。滴滴司機、快遞員等新興行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強,與公司勞動關系不固定,導致其所在公司參保不規范。尤其是工傷保險,針對此類人員參保的相關政策未出臺,導致發生工傷后,雙方因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交通事故責任劃分等產生分歧的可能性較大,勞動者的權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建議國家根據此類新就業形態下的就業人員實際情況,參照交通道路(鐵路)水利等工程建設領域參加項目工傷保險的辦法出臺相關政策,規范此類行業依法為勞動者購買工傷保險,維護此類新就業形態下的從業人員的社保權益。
不斷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國家統籌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均衡地區間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提高抗風險能力,推進社會保險健康可持續發展。
強化政策宣傳,重點對靈活就業人員進行宣傳,讓他們自愿參保,共享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