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區人社局深入踐行人社領域“清事項、減材料、壓時限”和“人社服務快辦行動”的工作要求,打造了以“一制二化”(綜合柜員制、標準化、信息化)為核心的人社綜合公共服務體系。
所謂“快辦行動”,即實現關聯事項“打包辦”、高頻事項“提速辦”、所有事項“簡便辦”,努力使企業、群眾辦事“跑腿”越來越少、材料越來越簡、時限越來越短、體驗越來越好。
武侯區的“一制二化”立足于治理能力現代化的“1+3”行動架構,在前期制定人社綜合公共服務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再編制人社公共服務體系“綜合柜員制”建設實施細則、人社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實施細則、人社公共服務體系信息化建設實施細則三個配套措施,在方案設計和規劃的謀篇布局上做到立足現狀,突出新意,又力求可復制推廣,形成武侯的“土特產”“一招鮮”。
武侯區提升改革層級,率先試行人社綜合柜員制,創新改革思路,推行自主選擇“打包辦”。根據業務受理需要,武侯區人社局在內部設立獨立于局機關科室、局屬單位的“綜合業務受理中心”,設12 個綜合受理窗口,負責納入“人社綜合柜員制”受理的61 項業務經辦工作。
同時,在總結前期成功創建社會保險標準化建設“先行城市”的經驗上,積極探索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類審核、覆蓋所有人社公共服務事項的綜合柜員制服務新模式,按照業務風險等級,再造實施“四段式”業務經辦流程,即綜合受理(初審)、業務審核(復審)、支付結算、數字化管理。當前,人社綜合業務經辦量大、臨柜率高、經辦窗口分散、資料重復提交等現實問題層出不窮。武侯區人社局通過開啟一包統攬、分類組合、自主選擇的人社業務“打包辦”思路,將61 項業務統一打“大包”,再分類組合14 個“小包”,由服務對象自由選擇“小包”內容,做到相同材料僅需提供一份,一號、一窗、一次即時受理。
為促進管理服務更加精細規范,武侯區人社局在探索建設人社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中創立了“四大標準”。一是視覺識別系統標準化,即完成人社綜合服務大廳改造,統一標識標志和宣傳應用。二是設施設備標準化,即對各類辦公用品、服務用品的擺放進行規范整理。三是功能分區標準化,即規范設置了自助服務區、填表區、休息等候區、窗口區等功能區。四是服務提供標準化,即梳理61 項綜合業務規范,實現“業務術語統一、服務告知統一、經辦規程統一、業務流程統一”。
目前,涵蓋“服務通用基礎標準”“服務提供標準”“服務保障標準”的人社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已具雛形,計劃制定標準168 項,已制定標準64 項,正作為內部規范使用。
武侯區人社局在推進信息化工作落實落地的過程中,注重建立健全人社系統跨業務、跨層級、跨地域“上下聯動、左右通聯”的業務協同機制,克服“信息孤島”“數據壁壘”等制約服務發展的不利因素,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
通過整合各類網上經辦系統登錄入口,實現“單點登錄、一次認證、全網通辦”,全面推進提速辦、簡便辦。自2019 年6 月起,先后將15 項高頻人社業務納入手機“支付寶——武侯服務”政務服務平臺全程網上通辦,辦理結果通過短信和電子憑證推送給辦事人,實現企業、群眾“7×24 小時”辦事不排隊,“不見面”也能辦事,讓服務更快捷。
著眼人社系統內部信息系統較為分散的現狀,武侯區人社局依托武侯政務服務平臺,將所有納入綜合受理的61項人社業務開辟統一信息系統入口,通過信息系統實現業務檔案材料實時電子化,并自動歸檔入武侯人社“數字檔案室”,確保服務全程可追溯、服務安全有保障、服務規范不走樣、服務質量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