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我省促進高質量發展、擴大全方位開放、推動深層次改革、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大戰略機遇。今年7 月,由川渝68 所高校參與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在成都成立,這是川渝合作進一步深化發展的體現。該聯盟啟動3 年行動計劃,共同打造成渝藝術走廊,發揮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和品牌效應,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貢獻。
身為該聯盟的一份子,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四川工商職院)始終站在輕工職業教育前沿,為四川乃至全國輕工業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和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的決策部署,明確了“綠色輕工”辦學定位,提出了聚力內涵提升和特色發展、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七個校園”的發展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四川工商職院位于成都都江堰市,占地800 余畝,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主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校始建于1959 年,前身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四川省輕工業學校,2001 年,成為全省首批升格為高職學院的學校。建校60 余年來,學校始終秉承“明德強技、行健精藝”的校訓,弘揚“負重自強、永爭一流”的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上進”的校風,累計培養各類建設人才7 萬余名,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學校先后榮獲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全國“輕工系統先進集體”“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模范職工之家”和高職服務貢獻60 強、“全省脫貧攻堅定點扶貧先進省直單位”,以及四川省“示范性高職院校”“最佳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十佳團組織”“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教師還獲評全國優秀教師1 名(2019 年四川高職唯一)、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1 名、全國輕工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1 名、教學能手2 名。教師參加教學能力大賽,獲國家獎1 項、省一等獎6 項、二等獎6 項,位居全省前列,連續兩年獲“最佳組織獎”。
2017 年12 月,學校建設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正式得到教育廳批準并立項,總體建設目標直指“聚力內涵提升和特色發展,把學校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高水平職業院校”。2019 年5 月,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200 所“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之一。通過優質院校建設,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內涵建設顯著發展,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有效助推了四川“綠色輕工”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了項目建設目標。
四川工商職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章程為統領、內部質量管理為核心,健全完善了“黨委領導、院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社會參與、依法治校”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組建了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健全學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機制。完善“三全育人”機制,“124”“三全育人”模式被確定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自建設優質院校以來,學校確立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高水平職業院校的目標與思路,注重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構建綠色課堂和綠色課程,開發“綠色輕工”專業教學資源和項目,進行“綠色輕工”技術服務,建設“綠色輕工”文化,引領和促進“綠色輕工”發展,努力形成鮮明的“綠色輕工”辦學特色。
學校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建成都江堰市首個校園5G 基站,修訂完善了數據標準,建立了全量校本數據中心和統一的校園門戶。新增應用系統12 個,開發了“大工商”APP,實現工作任務主動預警、即時預警;網上辦事大廳為師生提供學習、生活一站式服務;改造多媒體教室61 間,建設智慧教室3 間;依托課程中心平臺,完成在線課程建設67 門,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引入超星、中國大學MOOC 等平臺,開展線上教學1015門,在線學習學生達10390 人,有效滿足了師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學校因此被評為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項目優秀單位”。
學校對標都江堰全域旅游發展和岷江水源保護地建設規劃,按照AAA 景區標準改造提升校園綠化水平。學校改造節能節水系統成功運行后,相比2017 年節電50%—60%,節水40%。學校還推行無紙化辦公、綠色辦公,制定了校園師生綠色行為規范,印發《綠色校園生活指南》,設立學生綠色素質測評指標,構建綠色人才培養考評體系,成立綠色志愿者聯盟等社團,廣泛開展綠色品牌活動,引導師生共建共享綠色生活,形成了綠色環境文化,并榮獲省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稱號。
同時,學校形成了“綠色課程體系+綠色教材開發+綠色生態環境+綠色素質考評”的“四位一體”綠色人才培養體系,將“具有綠色生產理念、掌握綠色生產技術”作為各專業人才培養的共性要求,進一步完成輕工專業再造,建立完善基于“綠色輕工”產業鏈、創新鏈的輕工優勢專業集群和課程體系;開設了《能源與環境基礎》通識課程,編寫出版了“綠色應用技術”系列教材22 本。
自建設優質院校以來,學校緊緊圍繞“綠色”和“高質量發展”,在很多方面都做了積極探索,不斷引領產教融合深化延伸,邁向新的階段。
學校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按照“資本融合、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原則,與都江堰市政府、清華大學電子商務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中清研信息技術研究院合作,聯合打造混合所有制性質的都江堰電子商務學院,面向全省培養電商人才、開展電商理論研究和電商產業發展,形成“教育+實訓+雙創+產業”的新興辦學基地,助推了都江堰市進入“全國農村電商十強縣”。
學校主動對接四川中小企業需求,與國務院國資委職業經理人研究中心等共建混合所有制性質的“職業經理人學院”,形成了“多元共建、聯合辦學、理事管理、獨立運行”的辦學新模式,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這在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中都屬首創。職業經理人學院制定的中小企業職業經理人人才規格標準、中小企業職業經理人社會培訓與考評規范8 套,面向中小企業培養“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職業經理人才教改項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還發起成立了省高教學會職業經理人培養專委會,帶動9 所高職院校按職業經理人的培養規格、標準與理念,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振興人才等,引領四川中小企業職業經理人培養。
此外,學校還大力實施“百戶企業深度合作計劃”,與行業領軍企業、高新企業合作共建高水平實訓基地,先后與130 余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牽頭成立四川輕工職業教育集團和四川省白酒產教聯盟,與相關地方政府、知名高校、知名企業合作,發揮智庫功能,聯合開展人才培養,促進智能化生產,服務企業轉型升級。以學校資產公司為投資主體,采用資產融合、資本聯合、股份制等方式,建成四川工商—食研院食品飲料檢測中心等5 個融產學研為一體的實體企業,組建了中德職業教育與應用科學教育研究院等8 個二級學院,其中四川工商—食研院產教融合食品飲料檢測中心、金山HP 成都大數據創新應用基地是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包裝印刷實訓基地成為首批中國印刷行業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訓基地、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劉竹梅綿竹年畫大師工作被評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學校逐步形成了“141”綠色人才培養模式,即“構建一個綠色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綠色課程、綠色校園環境、綠色品牌活動、綠色行為考評系統的建設,達到一個綠色人才培養的目標”,系統探索了“綠色”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路徑。通過學校主動對接、企業參與和行業指導,合作企業與學校形成命運共同體,企業生產要素與專業人才培養要素全方位融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綠色輕工”產業發展技術進步需求高度契合,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提高,主體作用明顯發揮。近3 年,通過“訂單班”“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工作站”“教學工廠”等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精準度,共培養包裝印刷、汽車檢測與維修、電子商務、中小企業經營與管理人才1.8 萬余人次。
學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建立大學生創業園,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學校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建立室內大型素質拓展訓練館,積極搭建寬廣的學生素質拓展平臺,營造了一批校園品牌性素質拓展活動。近年來,該校學生在國內外各類科技文化大賽中累計獲得300 余項獎勵,其中1 名學生還被評為全省教育系統唯一的省第四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同時,學校還是全省唯一的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基地、中國搪瓷行業唯一人才培養基地、中國印刷業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國家工信部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高校雙創特色訓練基地、四川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今年8 月,MicroFocus 授權軟件測試培訓認證中心正式落戶四川工商職院,企業將授權學院開展軟件測試及培訓認證,使學校成為MicroFocus 公司在國內授權的首所高校。此次授權,將有力推動學校引入國際先進認證體系和認證中心,促進學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與國際標準接軌,必將加快推動學校高質量建設和發展。
接下來,學校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重點服務食品飲料、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三大支柱產業和數字經濟,適應中小企業轉型發展,以教育綜合改革為動力,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路徑,對標國際先進標準培養擁有工匠精神、具有綠色生產理念、掌握綠色生產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通過不斷探索與優勢企業合作掌握先進標準與技術、轉化運用于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教融合路徑,四川工商職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學校建在成都綠色產業經濟區里、專業建在四川輕工產業鏈上、課程建在先進企業的生產崗位中”的“綠色輕工”辦學特色,邁出了“地方離不開、行業都認可、國際可交流”的堅實步伐,在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鏗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