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陳從周作品《竹石雙清》。
陳從周先生是知名的古建筑園林藝術專家,一直積極從事保護、發掘古建筑工作。他糅中國文史哲藝與古建園林于一爐,出版諸多研究園林的專著,晚年則參加多處園林設計實踐,直接參與指導了江浙滬諸多古園的維修和設計工作。然而,這只是陳從周先生的一方面,陳從周先生對書畫筆墨的造詣卻少為人知。
事實上,陳從周一生愛好廣泛,擅繪畫,精詩詞,愛昆曲,文章雅逸,書法清秀,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名士派頭十足,集傲氣、清氣于一身,難怪有人會贊譽先生的作品,是中國文人書畫的典型代表。
陳從周童年時即喜歡養花種草和繪畫寫字,也喜歡背誦古詩。高中畢業后考取了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父親考慮再三,其一認為藝術應是士人安身立命的旁技,是人文修養的組成部分;其次認為新式教育既已形成,學子應以接受高等教育為佳。陳從周遵從父命,轉而進入之江大學求學。除在課堂學習,他還師從夏承燾學作詩詞。導師的言行深刻地影響了陳從周的一生,他也在詩詞散文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沒有成為專門的詩人或文學家。他又在王蘧常的指導下正規臨習書法。
陳從周其后的興趣所在則是古建筑園林,后從教授美術而轉聘浙江之江大學建筑系、上海圣約翰大學建筑系,1952年后執教于同濟大學建筑系,以至終身。陳從周曾說:“中國園林應該說是‘文人園,其主導思想是文人思想,或者說士大夫思想,因為士大夫也屬于文人。其表現特征就是詩情畫意,所追求的是避去煩囂,寄情山水,以城市山林化,造園就是山林再現的手法,而達明代造園家計成所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
陳從周先生早年拜張大千先生為師,是大風堂入室弟子,深得大風堂繪畫精髓,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傳統式文人畫家。他的書畫強調神韻意境,講究筆墨情趣,看似逸筆草草,隨意揮灑,卻意境深邃韻永味長,充滿著濃厚的書卷氣息。陳先生主張畫一定要雅, “寧俗人不解,不欲燕支畫牡丹也” 。他欣賞“石濤之雅健,板橋之清拔”的意境,追求“空靈重拙”和“平淡蘊籍”的天趣,在當今的中國畫壇上傳統筆墨能達到如此高度的,恐怕是鳳毛麟角了。
陳從周先生為人謙和豁達,毫無名人架子。工作之余他常以書畫求遣興。在“一切向錢看”的商品化大潮中,他始終不為所動,凡有親朋好友,甚至是親朋好友的好友前來索畫,他總是有求必應,盡量滿足。為此他還專門請人刻了一方“免費供應”的閑章,以明心意。
這些年,借著先生百年誕辰的東風,大大小小的紀念活動與文獻展覽,以及大量先生舊著的再版,均引起廣泛關注與好評,影響至今不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陳從周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以及對于江南文化乃至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深刻意義。云山蒼蒼,江水茫茫,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陳從周先生的園藝、文章、詩詞、昆曲乃至書畫,永遠具有醉人的魅力與雋雅的美意。

《一定要贏》鄭辛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