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麗
(昆明市婦幼保健院,云南 昆明 650031)
宮腔粘連(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 是由于宮腔感染、宮腔內手術操作導致其子宮腔壁粘連在一起引發閉經、痛經、經量減少、下腹墜痛、不孕等臨床癥狀,對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目前IUA 在我國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且隨著宮腔手術的增加呈逐年增長趨勢。普通宮腔電切對子宮內膜損傷大,存在粘連復發的風險高。然而HEOS(宮腔冷刀系統) 平行視野宮腔鏡,可以使用機械力量進行手術,減少手術的組織熱損傷,盡量保護子宮內膜。本文通過回顧分析60 例復發宮腔粘連患者的資料,探討HEOS 在復發性宮腔粘連分離術中的作用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本文共選取于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婦科收治的復發宮腔粘連患者60 例進行分析,分為輕度粘連組30例和中重度粘連組30 例。年齡22~42 歲,平均(28.3±5.8) 歲,所有患者均確診患有復發性宮腔粘連且未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二、方法 閉經患者手術時間不限制,有月經患者月經干凈后3~7d 手術。所有患者應用HEOS 下微型剪刀分離術進行治療,并于手術后3月行宮腔鏡復查。術晨陰道后穹隆置入米索前列醇0.4mg 軟化宮頸。手術在靜脈麻醉下進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擴宮棒擴張宮頸至9.5 號,設備為HEOS,膨宮介質為生理鹽水。調整壓力100~120mmHg,置入宮腔鏡,觀察IUA 的部位、程度、 子宮內膜顏色及范圍等,分別選用3mm單開直剪刀和3mm 雙開直剪刀,直至宮腔恢復正常大小及形態,雙側輸卵管開口可見為手術成功標準。術后均給予透明質酸鈉凝膠注射,放置宮內節育器,取出后再次注入透明質酸鈉凝膠。2組術后均第1d 口服補佳樂3mg/bid/21d,最后10d加用地屈孕酮10mg/bid,治療3 個周期。
三、療效判定 對患者進行宮腔鏡檢查,提示宮腔形態并無異常且兩側輸卵管可見有開口,判定為痊愈;治療后用宮腔鏡檢查提示宮腔形態基本保持正常,僅見到輸卵管有一側開口或者無開口,判定為有效;術后患者再次出現宮腔粘連,粘連程度不變或加重需應用手術治療,判定為無效[2]。
結果 一、2 組患者治療效果 輕度宮腔粘連組患者其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中重度粘連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2 組患者術后3月月經改善情況 輕度粘連組患者月經改善率為93.3%,中重度粘連組患者月經改善率為73%,2 組比較差異有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IUA 是婦科常見病,嚴重危害生育功能并且治療效果較差,影響女性生殖健康[3]。宮腔鏡下雙極電針分離術是臨床上治療宮腔粘連的常見宮腔鏡手術,此種術式對子宮內膜、周圍組織造成熱損傷,增加術后發生子宮穿孔、水中毒的風險,并且術后炎癥反應、組織增生和纖維化的發生率高,尤其是宮腔再次發生粘連的概率增高,池余剛等[4]研究顯示,中度宮腔粘連的患者雙極電針分離術后再次粘連的發生率超過30%,而重度宮腔粘連的患者雙極電針分離術后再次粘連的發生率超過60%,宮腔鏡下微型剪刀粘連分離術則可以避免以上弊端。本研究提示所有患者術后3月總有效率及月經改善有效均有不同程度的顯著提高(P<0.05),可見HEOS 下直視操作,用微型剪刀對粘連進行分離,避免了子宮內膜受到熱損傷,減少瘢痕的形成,維持子宮的正常內膜,保護宮腔內正常組織,盡可能地維持子宮正常形態,可促進月經恢復和生育能力恢復正常[5]。

表1 2 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表2 2 組患者術后3 個月月經改善情況
綜上所述,對復發宮腔粘連患者應用HEOS下微型剪刀分離術治療,無論在病情改善或者安全性方面均令人滿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