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瑩,李世朋
(1.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藥學部,河南 洛陽 471000;2.焦作市人民醫院 普外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發病率高、范圍廣、病程長等特點,患者可表現為惡心、全身乏力、厭油、食欲不振、肝功能異常、腹脹等,伴隨病程延長,可逐漸出現肝區疼痛、黃疸、肝纖維化、肝脾腫大等,從而增加治療難度[1]。以往臨床上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僅采取恩替卡韋等抗病毒藥物治療,但總體療效欠佳[2]。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不僅能直接滅活乙肝病毒,且能激活細胞中干擾素基因,促進抗病毒蛋白合成,有效抑制病情進展,改善肝功能[3]。本研究選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147例,旨在觀察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抗病毒藥物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血小板比率指數及肝臟彈性硬度(LSM) 值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147例(2016年4月-2019年1月),按治療方案分組,試驗組74例,其中女29例,男45例,年齡23~61歲,平均年齡(43.57±7.61) 歲;病程0.8~9.7年,平均病程(4.98±1.47)年。對照組73 例,其中女30例,男43例,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44.31±7.06) 歲;病程0.7~9.8年,平均病程(5.26±1.68)年。2組性別、病程、年齡等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二、入選標準 ⑴納入: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診斷標準[4];患者或家屬簽訂知曉同意書。⑵排除:合并其他肝炎病毒交叉感染患者;出現肝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患者;精神或行為嚴重異?;颊?;心、腎功能嚴重病變患者;臨床資料不全患者。
三、方法 2組均采取常規保肝、護肝治療。
⑴對照組 采取恩替卡韋治療:劑量為0.5mg/次,口服,1次/d。
⑵試驗組 于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劑量為180μg/次,皮下注射,1次/周。2組均連用6月。
⑶檢測方法 采集3mL靜脈血,離心處理(3500r/min,15min) 取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 水平,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小板比率指數,試劑盒購于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表1 肝功能(±s,U/L)

表1 肝功能(±s,U/L)
組別 例數 AST ALT治療3月后 治療6月后142.53±36.27 81.23±12.52 47.35±6.98 56.39±13.31 30.24±5.07 22.31±3.26治療前 治療前 治療3月后 治療6月后試驗組 74 73對照組141.04±34.56 97.41±13.14 65.46±7.57 55.28±12.16 40.15±9.26 35.62±8.43 t 0.254 P 0.799<0.001 7.643 15.082<0.001 0.527 8.062 12.657<0.001 <0.001 0.598
四、觀察指標 ⑴治療前、治療3月后、治療6月后2組血清AST、ALT水平。⑵治療前、治療3月后、治療6月后以FibroTouch型超聲診斷儀測定2組LSM值。⑶治療前、治療3月后、治療6月后2組血小板比率指數。
五、統計學處理 以SPSS 24.0分析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血清AST,ALT水平,LSM值,血小板比率指數) 行(±s) 表示、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一、肝功能 治療前2組血清AST、ALT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組治療3月后、治療6月后血清AST、ALT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二、LSM值 2組治療前LSM值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3月后、治療6月后試驗組LSM值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三、血小板比率指數 2組治療前血小板比率指數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3月后、治療6月后試驗組血小板比率指數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2 LSM 值(±s,kPa)

表2 LSM 值(±s,kPa)
組別 例數試驗組 74 73治療前 治療3月后 治療6月后11.09±1.27 7.36±0.98 5.83±0.64對照組10.83±1.45 8.49±1.24 6.97±0.91 t 1.156 P 0.249<0.001 6.134 8.795<0.001
表3 血小板比率指數(±s)

表3 血小板比率指數(±s)
組別 例數試驗組 74 73治療前 治療3月后 治療6月后1.58±0.43 0.96±0.35 0.43±0.21對照組1.62±0.51 1.29±0.42 0.61±0.37 t 0.514 P 0.607<0.001 5.177 3.633<0.001
慢性乙型肝炎屬臨床多發疾患之一,目前,全世界約有2.5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我國約有9 000多萬,防治形勢非常嚴峻[5]。伴隨病情不斷發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并發肝纖維化,從而加重病情程度,極大威脅生命健康[6]。
臨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主要手段包括護肝、抗炎、免疫調節、抗病毒治療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病毒治療,長期進行抗病毒治療有利于延緩肝纖維化發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發生風險[7]。恩替卡韋屬環戊酰鳥苷酸類似物之一,亦屬抗病毒治療常用藥物,其應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多聚酶啟動,抑制病毒基因組反轉錄鏈形成,降低多聚酶活性,拮抗乙肝病毒復制[8]。但單一應用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易出現停藥反彈、應答率低等不良情況,整體效果欠佳。
近年研究發現,干擾素不僅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復制、提高抗病毒作用及修復受損肝細胞等作用,且藥效持續時間較長[9]。因此,本研究針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在恩替卡韋基礎上聯合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數據顯示,試驗組治療3月后、治療6月后血清AST、ALT水平、LSM 值、血小板比率指數低于對照組(P<0.05)??梢娐摵现委熌茱@著提升肝功能,改善血小板比率指數及LSM值。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屬一種新型干擾素,由干擾素α-2a及大分子聚乙二醇聯合制成,可有效延長藥物半衰期,使藥效更持久。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本身具有明顯抗病毒作用,可通過結合于肝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改變相關基因轉錄機制,繼而起到抑制病毒轉錄、阻斷乙肝病毒增殖、延緩肝纖維化病情進展等作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除具有高效抗病毒作用外,還具有調節機體免疫等作用,其能有效調節受損肝細胞中相容性復合抗原表達水平,改善各種機體免疫途徑,進而達到增強機體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及改善患者預后等目的[10]。
綜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采取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抗病毒藥物治療,能顯著提升肝功能,改善血小板比率指數及LSM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