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梁晴
7月20 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省屬企業2020 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省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凌文,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斌出席。
上半年,納入財務快報的28 戶省屬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7710 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6 月份實現營業收入1706 億元,環比增長16.2%,同比增長15.8%。實現利潤總額320 億元,凈利潤207 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2%和27.4%,降幅較前5 個月分別收窄18.3 和22.3 個百分點。其中,6 月份實現利潤120 億元、凈利潤88 億元,環比分別增長28.3%和16.2%,同比分別增長59.3%和79%。
與全國國有企業相比,上半年,山東省屬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速分別高于中央企業(-7.8%、-37.7%)10.1、10.3 個百分點。其中,6 月份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速分別高于中央企業(0.6%、5%)15.2、74 個百分點。根據財政部發布的國有經濟運行數據,山東省屬企業1 ~5 月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地方國有企業5.3、29.5 和38.1 個百分點,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位居全國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第4、第2、第4 和第4 位。
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同時,山東省屬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展現國企責任擔當,上半年共為疫情捐款捐物2 億余元,為中小企業減免房租7.18億元,免收高速公路道路通行費98 億元。魯華能源權屬企業山東康力醫療累計向武漢及其他疫情地區提供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5000 余萬件。山東能源權屬企業新華醫療累計向疫區發送手消毒液266 萬瓶、空氣凈化消毒器25800 余臺、醫療廢物處理系統30 套。華魯集團權屬企業山東魯抗和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供應84消毒液971 噸。
省屬國資國企全面落實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部署,堅持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效益,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加大改革攻堅力度。
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進。12 戶省屬一級企業已制定混改方案。上半年,有72 戶權屬企業完成混改,魯華能源等4 戶一級企業審計評估基本完成,泰山保險成功引入德國安顧集團實現增資混改。加快上市步伐,中泰證券登陸A 股主板市場,今年以來省屬企業新增3 戶上市公司,目前總數已達42 家,資產證券化率超過51%。
“三項制度”改革持續深化。省屬企業全部制定了“三項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集團總部機構精簡10%以上,實質性管理層級全部控制在四級以內,管理人員薪酬結構中績效年薪占比達60%以上,有11 戶企業確定對管理人員按每年2%~5%的比例實行末位淘汰。3戶省屬一級企業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遴選百戶以上控股子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全面啟動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工作,104 萬需移交人員已簽訂協議65.1 萬人、完成移交11.9 萬人。
中長期激勵增點擴面。符合條件的10 戶省屬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全部實施股權激勵,占總數的近1/4。上半年新確定154 戶權屬企業開展非上市公司中長期激勵試點,試點企業累計達到195 戶,覆蓋面達7.6%。指導3 戶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實施了股權和分紅激勵。
改革責任進一步壓實。省屬企業逐戶制定了個性化改革方案,“一企一策”精準化實施重點領域改革。省國資委每季度對各企業改革攻堅情況進行調度,并將進展情況向社會公開通報。改革任務落實情況實行量化考核,依據考核結果對領導人員實行常態化末位淘汰。
省屬國資國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心無旁騖攻主業”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走集約高效發展之路,推動資源、資產、資本向優勢產業集聚,持續做強做精做優主業、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重組整合力度明顯加大。近年來,山東先后組建機場集團、港口集團,完成山東重工和中國重汽重組,培育了一批引領型支柱型企業集團。重組不只帶來“量”的變化,更帶動“質”的提升。山東機場集團組建后,2019 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667 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1.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3.3%、17.8%;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65 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2萬噸,雖然同比下降,但降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山東港口集團組建后,2019 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3.2 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956 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10.9%、9.7%;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國內規模以上港口基本是負增長,但山東港口集團上半年吞吐量、集裝箱量、效益三大指標均實現逆勢增長,領跑全國沿海港口。山東重工與中國重汽重組后,重卡產銷量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今年上半年,中國重汽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1%,創歷史最高水平。
近期,省里又啟動實施了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的聯合重組,通過主業相近企業的強強聯合,積極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同時,正在推進省屬文化旅游、醫養健康資產的專業化整合,將分布在10 多戶省屬企業中的非主業文化旅游、醫養健康資產,以市場化方式重組整合,努力打造具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山東特色的國內一流文化旅游集團、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醫養健康領域龍頭企業。另外,將國泰租賃、上海齊魯、深圳東華、山東鹽業、齊魯股權等5 戶省屬一級企業整合到其他省屬企業,理順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
優勢資源加快向主業集聚。組織開展省屬企業非主業資產清理整合專項行動,制定清理整合三年計劃,“一企一策”明確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人。截至今年6 月底,列入計劃的388 戶企業已完成清理整合82 戶。山東重工與中國重汽重組后,將中國重汽房地產板塊以市場化方式掛牌轉讓碧桂園集團,徹底退出房地產業務。加快“僵尸”企業處置,納入省政府清單的213 戶省屬“僵尸”企業完成處置95 戶,安置職工5695 人。
開放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出臺省屬企業高質量“雙招雙引”考核意見,對考核前兩名的,給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100 萬元獎勵;考核后三名的,約談企業負責人。建立研發投入增長的剛性約束機制,要求省屬企業中的工業企業從2020 年起,未來3 年研發投入年均增幅不低于10%。截至6 月底,省屬企業今年累計研發投入90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4%。在重點科技項目推進方面,由山東能源、山東黃金共同承擔的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定向項目(深地資源勘查開采)已完成全部立項手續。山東重工“燃料電池”、山東能源“數字診療設備”、山鋼集團“超高強度鋼”等重大科技項目也正在按計劃有序開展。上半年,省屬企業獲批省級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12 家,獲批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認定3 家,獲批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8 家,獲得山東省專利獎2 項,獲得“獨角獸”企業認定1 家、“瞪羚”企業認定5 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 個。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