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鞏聰聰
今年計劃招聘5000人
7月10 日,省國資委召開“發揮頂梁柱作用 踐行國企責任擔當”新聞發布會,引導省屬企業在全面發力“六穩”“六保”積極擔當全省經濟運行穩定器的同時,蹄疾步穩推進國企“倒計時”改革攻堅。
山東重工集團正是其中的典型。今年上半年,山東重工集團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生產經營工作;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發展理念,逆勢招聘5000 人;加速改革,奮力攻堅,在社會責任與改革發展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相得益彰的優異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山東重工集團反應迅速、應對及時、舉措積極。農歷臘月三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通過短信方式,向全體干部員工發布疫情防控預警;從大年初二開始,連續召開3 次專題黨委會、7 次視頻動員會議,并多次走訪調研一線和供應商企業,對打好疫情防控與生產經營雙戰役進行全面部署,堅決做到精神傳達到位、組織領導到位、防控措施到位、物資保障到位。截至目前,山東重工集團省內7 萬余名員工無一例感染病例。
隨著海外疫情形勢趨于緊張,山東重工集團連續召開兩次全球CEO、CFO 視頻會議,對海外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工作進行部署,著重做好現金流管理,防止海外資產損失,堅決杜絕群體性感染問題,并建立了指揮中心和對接調度機制,為海外企業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資支持,體現了現代國企的責任擔當。
在嚴防疫情、確保職工健康安全的同時,山東重工集團率先在全省、全行業推進復工復產。旗下濰柴集團、中國重汽等核心企業大年初三開始復工。2 月下旬,濰柴集團全面進入滿產狀態,帶動產業鏈上下游300 多家企業復工復產。山推股份1 ~5 月份利用公司出口平臺,實現協同出口額3000 余萬元,在為其他同類企業“帶貨”的同時,有效挖掘了自身利潤增長點。中通客車實施“保訂單、保供應鏈、保物流運輸”三保措施,促進訂單轉化,累計為承租商戶減免稅金108.49 萬元,有效緩解了承租商戶的資金壓力。中通新能源公司緊抓市場機遇,推出受市場青睞的產品,5 月份簽下1.5 億元訂單。
疫情沖擊下的今年上半年,山東重工集團保持了穩健發展態勢,匯總營業收入2337.4 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其中,境內企業實現匯總收入2000.2 億元,同比增長14.5%;利潤總額112.8 億元,同比增長7.4%。
一些海內外知名企業在疫情沖擊下紛紛裁員、降薪之時,山東重工集團頻發招聘信息,在全球“招兵買馬”,掀起一股逆勢旋風,為社會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升地方稅收和經濟活力。
據悉,濰柴集團與中國重汽兩家企業2020 年累計招聘計劃名額達5000 人,其中一線崗位技能人才2000人。前段時間,濰柴集團先后發出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和社會人才的信息,重點引進中高端人才,尤其加強博士引進。4 月15 日,中國重汽在央視頻“國聘行動”直播平臺發布“163”校園招聘計劃(100 名博士、600名碩士、300 名本科)和實習生招聘計劃。為擴大就業,中通客車2020 年上半年共計招錄130 人,下半年擬招錄高校畢業生100 余人。
2020 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山東重工集團積極推進精準扶貧,其中濰柴集團在菏澤鄄城投入2000 萬元,開展了一系列扶貧項目。
“要提供全方位支持,做出扶貧品牌。”譚旭光對扶貧項目高度關注,多次到扶貧一線深入調研。濰柴集團還專門派出多名80 后干部到鄄城掛職,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目前,濰柴集團鄄城扶貧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出資為當地修建的同心路已投入使用,惠及10 多個村莊、30000 多名群眾;在同心路的帶動下,沿線新增流轉土地3000 余畝,數字農業產業園、高效蔬菜水果大棚相繼落地;致富車間和高效鴨棚已投入使用,新增就業崗位200 余個,預計每年扶貧收益60 余萬元;學校正在加班加點建設,近期即可交付使用。
創新和改革,是山東重工集團不斷前進的兩大動力。
今年1 ~6 月份,濰柴集團銷售發動機50 萬臺,同比增長22.7%,尤其是5 月、6 月連續兩個月同比增長超過50%;實現匯總營業收入1452 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濰柴集團針對攪拌車細分領域推出的新產品WP8 發動機,7 月份訂單已超過6000 臺。
優異的市場表現,得益于濰柴集團強大的創新能力和超前的技術儲備。濰柴集團在鞏固傳統市場優勢的同時,積極加大新市場產品研發力度,不斷為市場注入源頭活水。疫情正加速推動全球經濟的變革,站在行業大變革的風口,濰柴集團積極布局新能源、智能駕駛、車聯網、電控、軟件開發等前沿領域。投資30 億元建設的新科技研發中心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該項目集高端產品研發、展示、虛擬測試、協同創新于一體,打造引領行業發展的世界頂級創新高地,建成后將有力支撐上述新興戰略技術的開發與落地。
4 月29 日,中國重汽房地產資產包正式轉讓碧桂園,標志著中國重汽開啟“心無旁騖攻主業”新征程。2019年加入山東重工集團大家庭以來,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車集團為目標,改革一直是中國重汽的主旋律,退出房地產業務正是其中的一個大動作。
剝離輔業和不具備競爭力的業務,讓中國重汽可以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到攻主業上。為了讓企業在第一時間對市場需求作出反應,中國重汽加大研發力度,調整內部架構,新組建起應用工程開發中心,以市場導向倒逼產品研發。
精干主業的同時,中國重汽在控制成本上持續發力,在去年全年采購降本36.2 億元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實現采購降本14 億元。同時,大力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動能干事、想干事的年輕干部走上關鍵崗位。此外,還實施班產量日工資等績效改革,有效激發了生產一線員工的勞動熱情。
聚焦主業、剝離輔業,改革健體、重塑生態,中國重汽的一系列改革激發了發展活力:今年上半年累計銷售各類汽車20.1 萬輛,同比增長27%;實現匯總營業收入774 億元,同比增長22%,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隨著一些重大項目的推進,山東重工集團責任擔當與改革攻堅相得益彰效應愈加凸顯。其中,6 月18 日首批16 家供應商正式簽約入園的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項目計劃總投資1535 億元,在萊蕪建設整車整機綠色智造高端研發制造基地的同時,整個項目面向全球引入一批行業領先的高端零部件配套企業,構建“汽車零部件+整車+物流”全產業鏈條,全部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3000 億元,年納稅額2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