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夏同居的內涵、范圍及成員財產問題考察

2020-02-21 09:09:19郝振宇
社科縱橫 2020年11期
關鍵詞:西夏

郝振宇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甘肅 蘭州730070)

同居是中國古代家庭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同居作為法律術語,至遲在秦律中就已出現。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記載:“可(何)謂同居?戶為同居。”[1](P98)魏晉南北朝時期,同居內涵開始發生變化,由同籍逐漸向共財轉變[2](P217)。《唐律疏議》對同居釋義為:“同居,謂同財共居,不限籍之同異,雖無服者,并是。”[3](P466)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同居內涵并非固化不變,會在一定時段內凸顯其時代性。黨項人建立的西夏政權與唐宋中原王朝交往密切且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以致宋人認為“中國所有,彼盡知之”[4](P3641)。西夏的同居問題與中原相較,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目前,學界多在討論西夏法制內容時對同居問題有所涉及①,但從生活實態角度討論西夏同居問題亦有一定空間。本文依據西夏法典、傳世文獻和出土文書等相關資料,對西夏同居的內涵和范圍、同居成員的財產關系等問題進行討論,以期對西夏家庭有更為深入清晰的認知。

一、西夏同居的內涵和范圍

(一)同居內涵

西夏《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簡稱《天盛律令》)雖沿承唐律,但沒有借搬《唐律疏議》對同居的解釋,《天盛律令》對同居沒有專門的法律釋義,但在犯罪資產罰沒入官時涉及同居的相關情況。現將《天盛律令·謀逆門》中兩條犯罪資產罰沒入官時涉及同居的律文轉錄如下,并作分析:

謀逆已發及未發等之兒子、妻子、子媳、孫及孫媳等,同居不同居一樣,而父母、祖父母、兄弟、未嫁女姐妹,此等同居者應連坐,當易地居,使入牧農主中。畜、谷、寶物、地、人等,所有當并皆沒收入官。其中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女等非同居,則畜、谷、寶物、地、人等勿沒收。

謀逆者之伯叔、姑、侄等……畜、谷、寶物、地、人者,與謀逆者同居則連坐沒收入官,分居者勿沒收[5](P111)。

由上律可知,因謀逆罪致使資產被罰沒入官的判定標準為是否同居。若與謀逆者同居,則同居者財產盡皆沒收入官;若與謀逆者分居,則分居者財產一般不會沒收入官,這表明,同居與共財有一定關聯,即同居應符合共財的要求。《天盛律令·謀逆門》另有律文可證同居與共財的關系,其文具為:“應連坐中,男人滿八十,女人滿六十,及未及老年中男有重病,女有棄病等勿連坐。原本與謀逆者同居,共畜物者,各自養身用資,于罰沒畜物中,計二百緡以內應給若干。”[5](P112)此律本意在于彰顯西夏法律的矜恤精神,對老年以及身患重病之男女給予特殊照顧。其中有“原本與謀逆者同居,共畜物者”一句,何為“畜物”,史金波先生認為,畜物指的是家庭和個人所擁有的財物,是家庭財產的代稱[6](P94)。所以,“共畜物”指的是共財,“與謀逆者同居,共畜物”指的是同居共財。關于同居共財,還有律文為證,《天盛律令·失孝德禮門》規定:“以直接貪財,對宗廟、墓地、殿堂等上動手盜毀,及盜竊隱藏回官鬘金抄等,……畜、谷、寶物、地、人等當沒收入官。若與父母、節親等同居,則因不入連坐中,谷、畜、寶物、地、人多少,依分居之份應得多少,當給予。”[5](P115)由此律可知,資產沒收入官的對象是“對宗廟、墓地、殿堂等上動手盜毀,及盜竊隱藏回官鬘金抄等”的犯罪者,即使犯罪者與父母、節親同居,父母和節親作為同居者也不會和謀逆罪一樣,因犯罪者而受到連坐并資產全部沒收入官的處罰,而是“依分居之份應得多少,當給予”一定數量的畜、谷、寶物、地等財產。這說明,犯罪者和父母以及節親等同居者的財產是共有的,只有在分居的時候才能依據分居之份而獲得財產。因此,從法律意義來說,同居必須符合共財的要求是肯定的。

另外,同居必須符合共財的要求不惟法律規定,在生活實態中亦是如此。據西夏乾定二年(1224年)文書《黑水守將告近廩貼》記載:“茲仁勇囊者歷經科舉學途,遠方鳴沙家主人也。先后任大小官職,歷宦尚那皆、監軍司、肅州、黑水四司,自子年始,至今九載。與七十七歲老母同居共財,今母實年老病重,與妻眷兒女一并留居家舍,其后不相見面,各自分離,故反復申請遷轉,乞遣至老母住處附近。”[7](P164)此知,仁勇與母親、妻子和兒女組成一個三代家庭,廩貼中特別指出這個三代家庭是同居共財,這說明同居必符合共財的要求。而且,廩貼記錄仁勇在外戍邊九年,并沒有和家人居住在同一處,而是母親、妻子和兒女留居家舍一起居住。所以,盡管他們是同居關系,但并不意味著必須居住在一起,由此可知,同居與否和住所之同異并無必然關系。另外,廩貼還記錄一個事實,仁勇是這個三代同居共財家庭的戶主。既然仁勇作為家庭唯一的戶主,則表明這個三代同居共財家庭必然有且只有一個戶籍,因此,需考慮另一個問題:同居是否必須符合同籍的要求,下文試作分析。

《天盛律令·謀逆門》規定:“謀逆已發及未發等之兒子、妻子、子媳、孫及孫媳等,同居不同居一樣,……畜、谷、寶物、地、人等,所有當并皆沒收入官。”[5](P111)此知,謀逆者的兒子、妻子、子媳、孫及孫媳等人即使和謀逆者不同居,他們的財產也會罰沒入官,這說明不同居者擁有獨立的財產權,非謀逆大罪而不會受此牽連,這需考慮,不同居者的獨立財產權是建立在分居基礎上還是別籍基礎上的,換言之,不同居是分居同籍還是分居別籍。有學者指出,在《天盛律令》中,多處可見有關父母與子女同居與不同居的情況下不同的法律責任規定,這說明在西夏社會,父母與子女分居是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8](P220)。如果子輩與父母分居,那么是否意味著子輩與父母別籍。

依西夏戶籍文書分析,子輩與父母分居而取得獨立戶籍的可能性極大。俄ИHB.No.6342號戶籍賬中具有完整家庭成員信息的24戶戶籍資料[9],其中夫妻二人的小家庭有7戶;父子兩代的同居家庭共11戶;單親家庭有3戶;剩余3戶含有其他家庭成員。由戶籍資料可知,夫妻二人家庭尚未生育子女,那么夫妻年齡應該在成丁之后。《天盛律令·抄分合除籍門》規定:“年十五當及丁。”[5](P262)《圣立義海》記載:“女年十五,媳禮準備。逾十五,出嫁婚配。”“男十五擇偶,令習文業。逾十五,迎娶妻眷,令習戰斗。”[10](P70)以此推論,夫妻未生育子女的情況下,他們的年齡應在十六歲以上。如無意外情況,他們的父母應該在世。既然他們沒有和父母同籍列于戶籍賬上,那么他們應是婚后分居而與父母別籍。同時,父子兩代的同居家庭和單親家庭資料顯示,與父母同居的子女都沒有成丁婚嫁而另立家庭。以此分析,婚后的子輩家庭與父母分居可以取得獨立戶籍,所以,分居的內涵應是別籍,反之,同居則應是同籍。

綜上分析,在西夏,同居必須滿足共財和同籍的要求,而住所之同異與同居并無必要關系。

(二)同居范圍

在明確同居內涵的同時,還應明確同居的范圍,即同居者都是哪些人。現將《天盛律令》關涉同居范圍的律文轉錄如下,以作分析。

《天盛律令·謀逆門》規定:

謀逆已發及未發等之兒子、妻子、子媳、孫及孫媳等,同居不同居一樣,而父母、祖父母、兄弟、未嫁女姐妹,此等同居者應連坐,當易地居,使入牧農主中。謀逆者之伯叔、姑、侄等……畜、谷、寶物、地、人者,與謀逆者同居則連坐沒收入官,分居者勿沒收[5](P111)。

《天盛律令·背叛門》規定:

諸人議逃,已行者造意以劍斬殺,各同謀者發往不同地守邊城、服無期徒刑,做十三年苦役。主、從犯一樣,自己妻子、兒女當連坐,當入牧農主中。其父母者,當視逃者總數:系百人以內,則不連坐;系百人以上,則同居不同居一樣,當因子連坐,入牧農主中,應無期服役[5](P115)。

由上律可知,法律意義上與謀逆者同居的群體主要有三類,他們按照與謀逆者的關系親疏遠近形成三種同居圈,核心是妻子、兒子、孫和孫媳;其次是祖父母、父母、兄弟、未嫁女姐妹;最后是伯叔、姑、侄。有學者以連坐牽涉的群體為切入點分析認為,西夏同居擴大家庭范圍是以己身為核心,包括己身之妻子、同居子女、孫女、媳、孫媳、祖父母、父母、伯叔及伯叔妻、未嫁姑、未嫁姐妹等[11]。從法律層面來看,對謀反和大逆等政治性或敏感性高的犯罪處罰范圍較為廣泛,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反映生活實態中同居范圍的真實情況。因此,可依據戶籍賬簿對同居范圍進行再分析。依據俄ИHB.No.4991-5號人口稅賬、俄ИHB.No.5223-2號人口稅賬、英Or.12380-0324(kk.Ⅱ.0285b)號人口稅賬和俄ИHB.No.6342-1號戶籍賬的相關內容,對西夏同居范圍進行實證分析②。4份戶籍賬簿共有35戶完整家庭的成員信息資料,從家庭結構來看,夫妻二人的小家庭有12戶,父子兩代同居的核心家庭共14戶,單親家庭有4戶,三代家庭有2戶,包含旁系親屬的家庭有3戶。由此可知,夫妻二人家庭和父子兩代同居家庭是西夏主要的家庭形態。從孩子數量來看,共有34人,其中一孩家庭11戶,二孩家庭4戶,三孩家庭3戶,四孩家庭1戶。子女分布的平均值是1.8個,大多數家庭實際養育的孩子應在2個左右。綜上分析,西夏同居家庭主要以父子兩代同居家庭和夫妻二人的小家庭為主,人口規模在4人左右。

所以,從律法層面來看,西夏同居家庭最多可包含祖、父、己身、子、孫等五個世代的成員。從生活實態來看,同居家庭成員主要有妻子和兒女,由己身與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組成的家庭是同籍的最基本單位。

二、西夏同居家庭成員的財產關系

西夏受儒家孝親文化和唐律別籍異財之禁的法律思想影響,提倡同居共財。《圣立義海》有詩贊曰:“兄弟一世相敬愛,百年合居莫分開。”“老宅有畜莫分取,獸肉可積不可離。”[10](P79)另外,《圣立義海》的編纂者還借用中原同居共財的比喻、故事等形式進行說教[12](P40),對同居生活多持贊揚態度并試圖營造同居共財的家庭觀念,如“兄弟之名分”之“三樹色變”條記載一則故事,“往昔,三兄弟起分家心,門前所栽三樹枯。其兄弟同回,心停分家,其樹復青”[10](P78-79)。西夏人認為“兄弟前緣同德,今同父母共腹。如樹同根,親肉連命”[10](P77),兄弟之間應該因和積財,相依相順。雖然同居是最為理想的家庭生活方式,但其中關涉的財產問題卻是最為現實的。

在西夏,同居要符合共財和同籍的要求,住所之同異與同居并無必要關系。所以,同居家庭成員不管在居住實態上是否住在一起,他們都是一個整體,經濟利益都有一致性。關于同居家庭的財產問題,西夏法律有明確的條文規定,所以,本文從法律層面對西夏同居成員的財產問題進行論述。《天盛律令·分用共畜物門》有相關律文,錄文與下以作具體分析:

諸人父子、兄弟一同共有之畜物,不問戶主,子孫、兄弟、妻子、子媳等背后分用者,若為所分用則不須治罪、賠償。不應處已分用,則五緡以下罪勿治,五緡以上一律有官罰馬一,庶人十三杖,所分用畜物當還屬者。子孫等未分住,則量畜物以分家論。其中與父母分用者,罪勿治[5](P411)。

由“諸人父子、兄弟一同共有之畜物”可知,以父子和兄弟等男性為代表的家庭成員擁有共有財產的所有權。而戶主有共有財產的分配權,是家庭財產的管理者[11]。同律可證,“不問戶主,子孫、兄弟、妻子、子媳等背后分用者,若為所分用則不須治罪、賠償”,這表明,子孫、兄弟、妻子、子媳等家庭成員要分用共有財產必須經過戶主的同意。如果戶主同意,他們可以合理分用共有財產,如果未經過戶主同意而擅自分用財產,就會面臨兩種情況:一是若分用的財產恰是他們所應分配的,則不須治罪和賠償;二是若分用的財產不是他們所應分配的,而是使用了應分配給別人的財產,那么以財產數量多寡區別對待。價值在五緡以下罪勿治,五緡以上一律有官罰馬一,庶人十三杖,并且將所分用畜物歸還屬者。此屬者并不一定是戶主,而應是其他財產分用者。這表明,西夏同居家庭成員雖然在名義上對共有財產享有所有權,實際上,在財產共有原則下,私財不是完全沒有存在的空間,一旦戶主將財產分配給家庭成員使用,則被分配者就擁有對所分配財產的所有權。如果其他家庭成員未經本人允許而擅自使用,那就侵犯了他人的合法利益,就會受到法律懲處。可見,西夏十分重視財產的權屬關系,即使同居家庭成員之間,也不能沒有節制地擅自分用[8](P218)。這一推論亦有律文為證,《天盛律令·分用共畜物門》亦規定:“諸人共有畜物中,彼此不問而隨意分用者,五緡以下罪勿治,五緡以上一律有官罰馬一,庶人十三杖。所分用畜、谷物數以分用者□數中算,比之超出,則當共還主人。”[5](P412)“諸人共有畜物”表明共有財產所有權屬于同居家庭成員,但并不代表個人對共有財產有所有權,這在西夏買賣契約文書中亦得明證。在買賣契約文書中,立契人即賣主多為戶主,相立契人則為連帶責任人,他們一般都是賣主的至親,如兒子和妻子[13](P286)。俄ИHB.No.5124-2《天慶寅年正月二十四日邱娛犬賣地契》中,立契人是邱娛犬,相立契人是兒子奴黑和犬紅;俄ИHB.No.954《光定未年典驢貸糧契》中,立契人是耶和小狗山,相立契人是妻子梁氏糜月寶和兒子男令山。可見,買賣契約的訂立不僅是立契人的個人行為,而是與家庭成員共同所為,這表明家庭共有財產不是個人私有性質的,而是屬于家庭成員。

所以,《天盛律令》才會有任何人不能隨意分用共有財產的規定,否則就會受到法律懲處。同居家庭成員不能隨意分用共有財產,是因為財產共有原則下共有財產有向私有財產轉化的趨勢,一旦轉化成功,私財就不能擅自分用,《天盛律令·分用共畜物門》規定:“諸人借取、寄置畜、谷物,不與屬者議,不許隨意分賣。倘若違律分賣時,畜、谷物價十緡以下,庶人十三杖,有官罰馬一,十緡以上一律徒一年,畜物實價當還屬者。”[5](P412)此知,共有財產被分用后,屬者擁有絕對的所有權,“諸人借取、寄置畜、谷物……不許隨意分賣”,否則就是違律行為,這說明,在同居家庭財產共有的外衣下隱含著財產私有的事實。

除上所述,西夏同居家庭共有財產權屬同居成員并因財產分用而具有私屬性質外,還需注意一點,即《天盛律令·分用共畜物門》還有“子孫等未分住,則量畜物以分家論。其中與父母分用者,罪勿治”的規定。這表明,如果子輩與父輩仍處于同居共財的生活狀態,雖然子輩沒有和父輩分家,但是家庭財產可以進行析分。所以,居住形態是同居,但財產已經被析分,分用者對財產擁有所有權和使用權,非自屬成員不能擅自使用,這應是同居異財的生活實態。但是“與父母分用者,罪勿治”,這表明父母財產似乎具有“公”的性質,子孫分用父母財產是不須治罪的。楊積堂亦認為子女可以分用父母之畜物而不治罪[8](P218)。除此之外,還有一條律文規定分用直系血親財產不治罪的律文。《天盛律令·盜親門》規定:“節親親戚不共有畜和物,不相商議而隨意相盜竊時,曾、高祖、祖父母、父母等自子、孫、曾孫、玄孫等之畜財拿走,不治罪。所竊畜物有能力則當還,不能則不須還。”[5](P160)由此律知,如果曾、高祖、祖父母、父母的財產未經他們允許而被子、孫、曾孫、玄孫等直系血親盜用時,并不以盜竊罪論處,而是子、孫、曾孫、玄孫等人有能力則當還,沒有能力則不須還。邵方亦認為,按照同居共財的原則,家庭財產權歸戶主掌握。家庭中有尊卑長幼的界限,但子、孫、曾孫、玄孫等直系血親家屬盜竊家庭財產時,不治罪[11]。這一盜親不以盜罪而論的規定與唐律有相類之處,《唐律疏議》卷二十《賊盜》之“卑幼將人盜己家財”疏議:“共居子孫弟侄之類,將外人共盜己家財物者,以私輒用財物論加二等。案《戶婚律》:‘同居卑幼輒用財物者,十疋笞十,十疋加一等,罪止杖一百。’”[3](P1408)何為“同居卑幼輒用財物”,《唐律疏議》卷十二《戶婚律》之“同居卑幼私輒用財”規定:“凡同居之內,必有尊長。尊長既在,子孫無所自專。若卑幼不由尊長,私輒用當家財物者,十疋笞十,十疋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可知,同居卑幼盜己家財物而不成立盜罪,原因在于同居卑幼將人所盜財物乃是其與同居尊長共有之家財。既是共財,而非任何個人得專有,則所謂盜者,實質是私用,所以不能以盜罪論之[3](P1411)。西夏法律之盜親不以盜罪論處的法律精神與唐律相承。

綜上可知,西夏同居家庭之共有財產的所有權屬于同居成員,任何人不能隨意對共有財產進行分用。如果有分用需求,必須經過戶主的同意,即由戶主對共有財產進行分配,如果擅自分用屬于他人的財產就會受到相應的懲處。所以,財產共有形式下一旦財產被分配就深深地打下私有性質的烙印,非經本人同意,任何人不能隨意使用。

另外,在同居家庭財產共有的外衣下隱含著財產私有的事實,而財產私有則來自于家庭共有財產的分配。能夠對家庭共有財產行使分配權的是戶主。在西夏家庭中,男子是家庭的支柱,甚至是“戶”存在的條件[8](P219),所以,戶主具有很高的權威,家庭共有財產雖屬于同居成員,但財產分配權掌握在戶主手中。在《天盛律令·分用共畜物門》有一相關規定:“諸人父子、兄弟一同共有之畜物,不問戶主,子孫、兄弟、妻子、子媳等背后分用者,若為所分用則不須治罪、賠償。”[5](P411)這一規定將在室女排除在外,因為自古女子分產權遠在男子之后,主要原因是男子需要承嗣傳家,女子終歸外姓,所以嚴別男女,女子的承分權遂被漠視[14]。雖然法律意義上女子不參與家產的析分,但會以嫁妝的形式獲得一定的財產繼承[5](P311)。

三、結語

綜上所述,西夏的同居必須滿足共財和同籍兩個必要條件,住所之同異與同居無關。從法律層面來看,同居家庭范圍可涵蓋祖、父、己身、子、孫等五個世代的成員;從生活實態來看,同居家庭成員主要有妻子和兒女,由己身與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組成的家庭是同籍的最基本單位。在財產共有原則下,同居家庭成員對共有財產有所有權。但是,并非每個同居家庭成員都對共有財產有處分權,在“尊長既在,子孫無所自專”[3](P960)的律法思想影響下,戶主對財產有分配權。所以,西夏是以戶主掌控為主的家庭所有制,而非純粹意義上的以體現個人意志為主的私人所有制。然而,當戶主將共有財產進行分用后,被分用者就對財產有所有權,并受到法律保護,任何人未經同意不能擅自挪用他人財產,所以,共有財產雖為同居成員共有,實則存在私財的事實。在同籍為同居必要條件下,同居范圍更凸顯出西夏家庭形態的特點。就生活實態而言,西夏同居家庭以父子兩代同居的核心家庭和夫妻二人的小家庭為主。受儒家孝親文化和唐律影響,西夏提倡同居共財,統治群體以詩歌和中原同居共財的故事等形式進行說教,意圖使民眾能接受同居共財的家庭觀念和營造孝親的社會環境[12](P40)。這種行為反映了西夏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在自守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也逐漸吸收借鑒儒家禮治文化以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注釋:

①關于西夏的同居共財問題,見于邵方《西夏婚姻家庭》第三章第一節“同居共財的擴大家庭成員構成”,中國社會科學院1998年博士學位論文。楊積堂《法典中的西夏文化:西夏<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研究》第七章第一節“西夏的財產共有關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218-219頁。他們對西夏同居范圍和共財關系的探討都以《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為主。

②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8-123、322頁。《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4冊,第27頁。西北第二民族學院、英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英藏黑水城文獻》第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31。譯文見史金波《西夏經濟文書研究》附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434-463頁。

猜你喜歡
西夏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西夏“城主”及其淵源考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2:46
西夏官印史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16
西夏本《佛說延壽命經》考釋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8:42
西夏靜州新考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7:02
西夏“上服”考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32
試述西夏軍抄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22
釋西夏語詞綴wji2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西夏喪服制度及其立法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再考西夏的馬
西夏學(2016年2期)2016-10-26 02:21: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第二页| 国产人人干|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第一页|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久热精品免费|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亚洲天堂自拍|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久草性视频|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久综合日韩| 2022国产无码在线| 亚洲视频三级|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91精品网站|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啪啪国产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美女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国内毛片视频| 激情乱人伦|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亚洲免费三区|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538国产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日本激情|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色国产| 国产精品青青| 欧美影院久久|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jizz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欧美在线黄| 国产乱视频网站|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免费在线a视频|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婷婷色中文| 国产第一色|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丁香综合在线|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婷婷| 欧美精品影院| 亚洲欧美天堂网|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亚洲最黄视频|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