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燃
近年來,成都都江堰市加快培養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持續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讓更多有志青年成長為能工巧匠,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更好的人力人才資源保障。
人才規模持續增長。截至目前,都江堰市技能人才達21712人,其中高級工及以上3773人;人才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率,2018年全市人才密度為311人/萬人,4年內增長了101%。
培育平臺持續豐富。都江堰市人社局積極支持并指導多家學校機構建成高技能人才平臺,2019年新增1家世界技能大賽國家級集訓基地、2家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家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制度,都江堰市技工學校提檔升級進行二期建設,市級以上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保有量居成都市區市縣前列。
人才效益持續釋放。在技術上,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的磨滑履改造、三線篦冷機改造,四川華都核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新型耐高溫440級線圈、ML-B型控制棒驅動機構,都處于行業國內國際領軍地位。在經濟效益上,帶來收入超過7億元,創造稅收7000余萬元,解決了200余人的就業問題。在影響力上,通過傳承松茂古道都江堰茶文化、灌縣古茶加工工藝等研究,促進地方茶行業經濟發展,在同行業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激勵機制持續完善。一是鼓勵企業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培訓、院校和培訓機構開展技能培訓、企業接收高校畢業生見習、社會組織參與技能提升等。二是人才保障資金逐年增長,2019年撥付專項資金1500余萬元。三是支持用人單位對聘用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比照相應層級工程技術人員確定其待遇;企業引進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在子女入學、戶籍、住房等方面與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同樣政策。
一是高技能人才需求增長快。高技能人才認可度與需求度較高,而相應技術含量較低的初中級人才接受度較低。二是高技能培訓平臺集聚化。都江堰市培訓資源主要集中在7家院校和1家社會培訓學校,承擔了全市70%以上高技能人才的輸出量,說明社會培訓資源開發亟待加強。三是高技能人才分布更集中。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行政管理人員、維修電工、車工、焊工、鉗工等領域,旅游行業高技能人才數量僅為8%,與都江堰市打造全國康養旅游高地、高質量建設國際生態旅游名城需要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高技能人才總量少,引不來人。受制于區位、產業等實際條件,在吸引、留住高技能人才方面還存在困難。二是產教資源難共享,育不出人。高技能人才教育規模小投入大,重大課題研究和重大技能競賽活動開展較為困難,現代教學及實習設備配備的投入能力較差。三是旅游從業人員準入門檻低,職業培訓需要資金與人力投入,效益有滯后性,增加發展風險,企業不愿培育人才。四是政策制度不完善,留不住人。高技能人才的配套使用辦法還不夠完善,技術職務待遇等還沒有得到很好落實。
一是跳出培養做培訓,需求導向“引”人才。可在現有基礎上引進優質培訓學校、師資,建成輻射四川乃至全國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通過知識技術輸出擴大影響力,吸引各地技能人才參與培訓。二是推動校企強合作,共享資源“育”人才。逐步消除學校與企業間互相隔絕的局面,加強溝通協作,向“能力本位教育”轉變,提升院校與企業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各具辦學特色、專業優勢互補的良好格局。三是確立優勢塑品牌,轉型發展“用”人才。圍繞都江堰市李冰文化創意旅游產業功能區、四川青城山旅游裝備產業功能區、都江堰精華灌區康養產業功能區,建立完善技能培訓體系,形成與都江堰市城市形象相符合的“技能成都”品牌。四是職業培養重效益,強化保障“留”人才。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為重點,推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擴面提質增效,強化調度督導和考核問責,借機借勢借力,全力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