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5 月14 日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見效,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持續抓緊抓實抓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會議指出,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抓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
會議強調,要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繼續圍繞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重大投資項目,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加強要素保障,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達產。要加快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和生活服務業恢復到正常水平,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要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 月13 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各部門聽取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意見建議工作;要求把“六保”作為“六穩”工作的著力點,穩住經濟基本盤。
會議強調,面對今年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任務。越是不確定性增加,“保”的意義就更大。“六保”針對的都是當前突出矛盾和風險隱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難挑戰的積極舉措,政府責任很重。必須把“六保”作為“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和支撐,保住了就業、基本民生和市場主體,就有收入,就會拉動消費、擴大市場需求。守住“保”這一底線,穩住經濟基本盤,就能為渡過難關贏得時間、創造條件,實現穩中求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為此,要加大宏觀調控對沖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貨幣、社保、就業等政策合力,圍繞“六保”、“六穩”實施更加精準的調控。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的通知》,要求在抓好現行政策基礎上,用足用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拓寬以工代訓范圍,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鼓勵企業吸納就業,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努力保持就業局勢和社會大局穩定。
《通知》提出,支持企業面向新吸納勞動者開展以工代訓,擴崗位、擴就業,對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離校兩年內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對受疫情影響出現生產經營暫時困難導致停工停業的中小微企業,組織職工開展以工代訓的,可根據組織以工代訓人數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
《通知》明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外貿、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行業,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將補貼范圍擴展到各類企業。補貼資金主要用于開展以工代訓、職工生活補助等支出,補貼標準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 個月。
5 月14 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了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工作開展情況。清查結果表明,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賬實基本相符,質量總體良好,儲存較為安全,結構布局逐步改善,切實守住了全國政策性糧食儲存安全的底線,確保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國糧食庫存充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是,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是否真實,儲存質量好不好,一直是社會各界十分關心的問題。從本次清查情況看,現有政策性庫存糧食數量真實可靠,與國家有關部門日常掌握的計劃數量一致。政策性庫存糧食的常規質量、儲存品質與主要食品安全3 類指標,合格率均處在較高水平。此外,糧食收儲企業各項制度執行總體到位,倉儲管理較為規范,庫存糧食儲存總體安全,未發現重大儲糧安全事故和安全生產事故。
據介紹,本次清查是10 年一次的系統性全覆蓋政策性糧食庫存清查,范圍包括各類企業存儲的政策性糧食,以及存儲政策性糧食企業的商品糧。
記者5 月14 日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獲悉,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在研究起草中,目前草案稿已經形成。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近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制定修改網絡安全法、民法總則、刑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中,對個人信息權益、個人信息處理規則、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措施等做出規定,不斷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制度。
這位負責人表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個人信息的收集、應用更加廣泛,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任務更加艱巨。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立法工作計劃安排,從2018 年開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會同中央網信辦,在認真總結網絡安全法等法律實施經驗、深入研究個人信息利用和保護中的突出問題、借鑒有關國家和地區法律制度的基礎上,抓緊開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研究起草工作。
記者了解到,目前,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稿已經形成,根據各方面意見進一步完善后,將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安排,爭取盡早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5 月7 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并簡化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要求,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金融市場。
根據《規定》,多項利好政策包括:落實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以下簡稱合格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額度管理要求,對合格投資者跨境資金匯出入和兌換實行登記管理;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管理,允許合格投資者自主選擇匯入資金幣種和時機;大幅簡化合格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收益匯出手續,取消中國注冊會計師出具的投資收益專項審計報告和稅務備案表等材料要求,改以完稅承諾函替代;取消托管人數量限制,允許單家合格投資者委托多家境內托管人,并實施主報告人制度。與此同時,還將完善合格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風險及投資風險管理要求。人民銀行、外匯局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日前,財政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提出新一輪退耕還林每畝退耕地補助1200 元,退耕還草每畝退耕地補助850 元。
根據《辦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補助用于對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農戶發放現金補助。退耕還林每畝退耕地補助1200 元,五年內分三次下達,第一年500 元、第三年300 元、第五年400 元;退耕還草每畝退耕地補助850 元,三年內分兩次下達,第一年450 元、第三年400 元。
《辦法》明確,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主要用于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社會保險、天保工程政策性社會性支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生態護林員、國家公園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