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華
日前,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完成了一份全國近百個村莊勞動力流動狀況的調查和分析,發現除極個別村莊出現農民工成規模外出之外,絕大部分村莊的勞動力流動很少。未計入湖北的情況下,全國各地村莊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總體比例低于10%。應該說,當前農村勞動力流動仍處于封凍狀態,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復蘇。
政策嚴控是造成全國勞動力缺乏流動的根源。2月中旬以來,湖北以外的一些省份政策越來越緊,防控措施越來越細,前期未封閉的開始采取封閉,前期未禁行的開始禁車禁人,前期不緊,后期不松,與當前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疫情防控工作目標錯位。
在政策執行方面,不少基層政府采取明松暗緊的企業復工政策。中西部地區一些縣市,要求農民工提供企業復工通知書,簽訂責任承諾書,限時離境,只出不進。當前,缺乏跨區域流動的基本交通條件,農民也不敢輕易申請離開。沿海地區為減輕疫情風險,嚴格執行企業復工審批政策,層層設置前置條件。相關政策造成農村勞動力出不去,也進不來,兩頭限制,社會代價巨大。
推動勞動力有序流動是促進經濟社會復蘇的前提條件,建議做好如下工作:
一、調整疫情防控思路,將勞動力流動與企業復工分開,采取邊防控、邊流動、邊隔離、邊復工的措施。按照各地采取的新入人員隔離十四天做法,企業復工比勞動力流動還要滯后兩周。時間已經很緊張,不可能等待疫情完全消滅之后,再流動,再隔離,再恢復生產。當前全國相對靜止的狀態構成了勞動力錯峰流動的安全窗口,各地必須迅速動起來,一邊做疫情防控,一邊搞人口轉移,搶灘登陸,落地后隔離,及早完成勞動力安全轉移。
二、督促中西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加快恢復本地企業復工。目前中西部地區的疫情基本被控制,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主要落在東部勞動力流入地區。督促中西部地區盡快恢復企業生產,這有助于倒逼當地政府自動調整升級防控體系,解決與沿海地區疫情防控體系不兼容不配套問題。
三、區分大流動與小流動,繼續控制本地的日常人口小流動,加強民眾的居家防疫,要以非勞動力人口的相對不流動為契機,促進勞動力跨區域大流動,不能浪費這個寶貴時間,要抓緊時間,盡快有序行動起來。
四、避免先緊后松,也要避免只緊不松,做到有緊有松。承認疫情風險,積極做好準備工作。政府與企業共擔疫情防控責任,萬一出現新疫情,要科學問責,實事求是評估疫情發生原因,避免引發社會恐慌。▲(作者是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課題組執筆人)
環球時報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