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技術下產品包裝低碳環保的綠色設計
作者:姚英
來源:現代電子技術,2019(12)
摘要:由于目前大多數產品包裝設計是二維設計,無法全面展示產品包裝結構,因此研究虛擬現實技術下的產品包裝低碳環保的綠色設計方法。采用虛擬現實技術設計低碳環保的產品綠色包裝層次結構,在客戶與設計者之間建立控制中心,保證兩者及時溝通和反饋信息,將綠色包裝的實物形態轉化成虛擬形態;通過在包裝結構設計中簡化包裝結構,在二維視覺裝潢設計中減少圖案顏色,將必要信息標注在包裝表面上,完成建立虛擬低碳環保的產品綠色包裝的準備工作,在此基礎上結合虛擬技術相關手段建立虛擬產品包裝模型。經過實驗分析發現,在相同產品規模下該種方法建立產品包裝模型的清晰度最高可達99.6%,產品包裝回收利用率最高可達到95.4%,即該方法設計的低碳環保的綠色產品包裝成本低、環保性能優。
大豆蛋白/納米纖維素/阿魏酸復合膜的制備及其包裝性能
作者:李彤,張宏,趙曉彤,張英龍,張華江,劉喜鑫,溫越,李璐璐,孫多文
來源:食品科學,2019(12)
摘要:在大豆分離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中添加納米纖維素(cellulose nanofibre,CNF)和阿魏酸(ferulic acid,FA),制備不同組分的大豆蛋白復合膜,以研究納米纖維素和阿魏酸的添加對復合膜的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水蒸氣透過率、氧氣透過率、吸濕性、透光率、接觸角及抑菌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當納米纖維素添加量為20.0g、阿魏酸添加量為0.4g時,復合膜的性能最佳,與純SPI膜相比,其拉伸強度和接觸角分別提高了116.19%和127.21%,斷裂伸長率、水蒸氣透過率、氧氣透過率以及透光率分別降低了87.19%、90.93%、77.55%以及9.77%。通過掃描電鏡、傅立葉紅外光譜和X-射線衍射分析可知,阿魏酸的交聯作用使蛋白質分子結構變得致密,并使納米纖維素分子與蛋白質分子間作用力加強,使其表面變得光滑、橫截面變得平整,而阿魏酸的添加也使復合膜具有了一定的抑菌作用,為大豆蛋白復合膜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技術參考,拓寬了大豆蛋白復合膜的應用范圍。
淺析物流行業包裝物的智能回收及再利用
作者:劉亦晴
來源:科技經濟市場,2019(12)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網上購物和快遞行業快速發展,廢棄快遞包裝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問題也隨之產生,絕大部分快遞包裝箱在一次使用后既被當作垃圾予以丟棄,能夠回收并且再次利用的非常少,根據統計,目前快遞行業紙箱僅有約10%的實際回收率,包裝物使用后,大多被直接運至垃圾場做填埋處理,由此所造成的城市環境壓力不容小覷。
消費者對環保包裝的定義
作者:Nguyen AnhThu,LukasParker,LindaBrennan,SimonLockrey
來源: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12)
摘要: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包裝對環境的影響。企業不僅面臨來自消費者的壓力,還面臨來自政府的壓力,要求它們在產品中使用環保包裝。然而,消費者認為什么是環保包裝還不清楚,特別是在新興市場。本研究以越南包裝食品為例,探討消費者對環保包裝的看法。這項研究包括六組針對不同消費者的專題討論。討論的焦點是消費者對環保包裝的看法,特別是消費者是否會調整他們的購買行為,以更環保。數據分析過程采用與解釋主義研究相關的歸納人工編碼原則。結果表明,消費者對環保包裝的認知可以分為三個關鍵維度:包裝材料、制造技術和市場吸引力。雖然消費者對環保包裝的認知是多樣化的,但他們的知識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與包裝材料(如生物降解性和可回收性)和市場吸引力(如有吸引力的平面設計和良好的價格)有關。消費者對制造技術知之甚少,但仍然渴望環保的制造過程。結果還表明,消費者定義的環保食品包裝應在視覺上具有吸引力,同時滿足消費者的環境期望有關包裝材料和制造過程。因此,我們提出了一個消費者發起的環保包裝的發展,可以應用于可持續的包裝戰略。
系統回顧飲料包裝退費制度的運作模式、關鍵參數和發展趨勢
作者:Guangli Zhou,Yi fan Gu,Yu feng Wu,Yu Gong,Xian zhong Mu,Honggui Han,Tao Chang
來源: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1)
摘要:作為確保生產者責任延伸的一種有效手段,存廢退費制度可以有效地將廢物從最終處置轉移到再利用或回收利用。與其他收集系統相比,對分散、難以調節的固體廢物具有更好的處理效果。飲料包裝以其數量大、消費分散、污染強度高等特點,已成為退費制度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為了更好地推動飲料包裝存退制度的應用,通過調研,總結出飲料包裝存退制度的運作模式、關鍵參數及發展趨勢。本文首先從循環的角度分析了存款-退款制度的運行機制,并根據物流和存款流的不同對存款-退款制度進行了分類。然后對40個國家或地區的飲料包裝存退制度進行了研究,并對德國、瑞典和南澳三種典型的飲料包裝存退制度進行了描述和比較。分析了存款返還制度的關鍵參數,包括管理機構、存款金額、未贖回存款、材料所有人等。結果表明,雖然飲料包裝存退制度的運行機制在不同國家存在較大差異,但在與智能收集的整合、促進生態設計、發展多元盈利的循環商業模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并對存款回收系統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1)加大互聯網通信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整個過程可控、可驗證。(2)推動押金制度與生態設計的耦合應用。(3)注重信息價值的開發,建立多元化的盈利模式。(4)注重非正規回收企業在實施過程中的整合與應用。
包裝應用中膦酸鉍加入具有抗菌和阻隔性能的納米纖維素片
作者:Maisha Maliha,Megan Herdman,Rajini Brammananth,Michael McDonald,Ross Coppel,MelissaWerrett,Philip Andrews,Warren Batchelor
來源: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10)
摘要:研究了有機生物復合體與納米纖維素基質的結合,制備了一種獨立的抗菌屏障材料。以無毒復合材料雙苯基鉍(二苯基膦酸鹽)為添加劑,對納米纖維素片進行抗菌性能研究,開發了可再生、可降解的紙質活性包裝材料。采用噴涂工藝制備了不同負載的有機生物復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對抗菌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響。形態研究揭示了復合物在納米纖維素基質中的整體分布,偶有表面聚類行為。隨著鉍絡合物的加入,紙張的透氣性略有增加,但仍在包裝材料可接受的范圍內。在結構中添加鉍絡合物也會影響薄片的物理和機械性能,因此需要在負載水平和商業化材料性能之間進行權衡。復合材料能夠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包括耐多藥菌株。此外,論文顯示鉍絡合物的持續釋放隨時間的推移,有效壽命取決于加載。綜上所述,本文描述了一種可持續的、生態友好的抗菌復合紙的制備和表征,該復合紙使用難溶的鉍絡合物分散在納米纖維素基質中,具有作為活性包裝材料的潛力。
基于可持續生物基材料的抗菌食品包裝用于減少食源性致病菌
作者:Nasser A.Al-Tayyar,Ahmed M.Youssef,RashadAl-hindi
來源:Food Chemistry,2020(4)
摘要:改進包裝材料的有效性有助于預防食源性病原體和減少環境廢物。傳統上,食品是用塑料包裝的,很少可回收,對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生物可降解包裝材料在維持生態系統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生物基材料的應用也有局限性,包括較差的阻隔性和機械性能,這常常導致與傳統食品包裝材料相比貨架期更短。合并不同的納米材料等生物聚合物(殼聚糖、馬鈴薯淀粉、羧甲基纖維素(CMC)、玉米淀粉和阿拉伯樹膠)可以提高包裝材料的各種屬性增強抗菌活性,因此預防食源性病原體,相應地將顯著增強生物材料屬性作為食品包裝材料。本文綜述了生物復合膜在解決環境污染和減少食品腐敗方面的應用前景。
生物塑料包裝對消費者的環境吸引力和處理行為之間的影響
作者:Danny Taufik,Machiel J.Reinders,KarinMolenveld,Marleen C.Onwezen
來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12)
摘要:為了實現回收和堆肥生物塑料包裝的潛在環境效益,重要的是消費者認為生物塑料包裝是環保的,但也需要正確處理包裝。目前實驗室內研究是在德國消費者中進行的(n=281),并探索消費者對可回收和可降解生物塑料包裝的環境效益的感知是否與消費者如何處理這些包裝相匹配。結果表明,消費者只認為可降解的生物基包裝比化石基包裝具有更多的環境效益。然而,消費者以一種不正確的方式(與包裝標簽上的內容不一致)處理可降解的生物包裝的頻率相對較高。與化石類產品相比,對生物制品熟悉的消費者更容易正確處理可降解的生物制品包裝,而不是可回收的生物制品包裝。因此,雖然主要是可堆肥的生物塑料包裝對消費者有很強的環境吸引力,但矛盾的是,這并沒有轉化為適當的處置行動,以充分利用生物塑料包裝實際上可以提供的環境效益。增加消費者對生物制品的熟悉程度可能是提高可持續處置水平的一個途徑。
小即是美:預期的食物浪費在消費者避免大包裝中的作用
作者:Olivia Petit,Renaud Lunardo,Bradley Rickard
來源: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9(10)
摘要:較大的食品包裝通常是消費者的首選,因為它們與單位成本的降低有關,因此可能導致貨幣儲蓄。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當消費者預期到與此類包裝相關的潛在食物浪費時,他們對大包裝的偏好可能會減少。具體來說,研究1強調了預期的食物浪費在小包裝和大包裝的消費者購買意愿中的中介作用。在研究2中,我們發現這種中介作用只存在于不易腐爛的產品中。研究3調查了信息的作用,并表明當消費者被有關食物浪費的后果的信息所啟動時,他們對大包裝的偏好減少了,即使這種包裝與價格促銷有關。在研究4中,我們研究了包裝形式的影響,發現當大包裝作為單個單位出售時,預期的食物浪費會減少。我們還討論了我們的結果對消費者、食品零售商和政策制定者的實際影響。
生態環境納米乳化活性包裝材料的研制
作者:SaberIbrahim,Khaled M.El-Khawas
來源:Journal of King Saud University - Science,2019(10)
摘要:以納米乳化聚乳酸(PLA)為包膜材料,制備了具有延長貨架期的雞肉片包裝膜。采用直接縮聚法制備聚乳酸,再經溶劑置換法制備納米粒子,作為包裝體系的潛在涂層。用熱重法、體積排阻色譜法和差示掃描量熱法對聚乳酸進行了表征。此外,動態光散射粒度分布測定的窄粒度分布與平均粒徑≈70 nm。研究了聚乳酸納米顆粒涂層作為活性包裝材料在4℃下貯存的雞肉中的應用效果,并對好氧平板、大腸菌群計數(APC)和感官評分進行了研究。低分子量聚乳酸(LM-PLA)比對照組減少APC 1.5 log cfu/g,大腸菌群數減少75 MPN/g,延長貯藏時間2 天以上。同時,高分子量聚乳酸(HM-PLA)能顯著降低APC 2.1 log cfu/g,大腸菌群數比對照組減少107 MPN/g,且能延長貯藏時間3天以上。在乳酸中浸泡1%5 min和2%10 min,貯藏時間分別增加到第11天和第15天。另外,PLA包裝的雞肉肉片感官評分也明顯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