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英
江西省德興市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德興 334200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生殖系統疾病,高發于20~45歲女性,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小腹疼痛、白帶增多及子宮出血等,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導致惡性病變,而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1-2]。臨床通常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由于多數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缺乏,擔心術后影響生育功能、導致心理負擔較大,從而引起患者焦慮、不安等情緒,導致機體產生應激反應,而影響治療效果[3-4]。本研究將我院收治的76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其心理狀態及術后恢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子宮肌瘤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8例。觀察組中,年齡33~54歲,平均(38.54±1.25)歲;病程0.5~10年,平均(4.25±1.28)年;肌瘤直徑3.11~7.28 cm,平均(4.25±0.87)cm;肌瘤數量:單發15例,多發23例。對照組中,年齡34~52歲,平均(38.24±1.08)歲;病程0.6~12年,平均(4.28±1.30)年;肌瘤直徑3.47~7.89 cm,平均(4.55±0.48)cm;肌瘤數量:單發16例,多發22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盆腔檢查確診子宮腫瘤;②患者要求手術治療,并符合手術治療指征;③患者對本研究知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經宮頸細胞學檢查顯示為惡性腫瘤者;②患者精神異常或語言溝通困難,無法配合研究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如入院宣教、術前皮膚護理等。觀察組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預:患者因對疾病的恐懼加上陌生環境,易出現列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交流,熱情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及相關制度,向患者介紹成功病歷,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而積極配合治療。②提高疾病認知:舉辦疾病健康講座,并通過視頻、錄音等方式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并詳細講解手術治療過程、目的及術后注意事項,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③環境護理:幫助患者盡快熟悉病室環境,并為患者營造舒適的病室環境,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合適的溫濕度,控制噪音在40~45 dB。④飲食護理:指導患者術后6 h 后流質飲食,如白粥、清湯等,禁食辛辣、生冷及豆漿牛奶等食物,避免刺激腸胃道,排便正常后,可改為普食。⑤術后鍛煉:術后6 h 可指導患者下肢局部活動,并鼓勵患者翻身,術后12 h 可指導患者在家屬或醫護人員幫助下下床活動,運動應適時適量、循序漸進,并觀察患者傷口及陰道出血情況,如有異常,立即匯報醫生,采取有效措施處理。
①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每個項目均采用4 級評分法,滿分為0~10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狀態越好[5]。②術后康復情況:記錄兩組術后胃腸道康復情況,包括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及進食時間。③術后并發癥:觀察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包括陰道出血、泌尿系統感染、切口感染、腹痛腹脹。④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評估,滿分為100分,<60 分為不滿意,60~70 分為一般、71~85 分為滿意,>85 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例數/總例數×100%,其Cronbach′s α 系數為0.853,重測效度為0.862[6]。⑤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QOL)評估兩組生活質量水平,量表共26個條目,分為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4個維度,各條目均采用等級計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7]。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DS、SAS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干預后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 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 SA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SD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38)觀察組(n=38)t值P值53.65±3.54 53.14±3.64 0.619 0.538 47.58±4.22a 40.22±5.26a 6.727 0.000 52.17±5.55 52.78±5.24 0.493 0.624 46.57±5.47a 36.57±4.87a 8.417 0.000
觀察組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及進食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的比較(h,±s)

表2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的比較(h,±s)
組別 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對照組(n=38)觀察組(n=38)t值P值64.58±14.22 38.55±17.28 7.170 0.000 81.08±6.78 63.58±6.49 11.494 0.000 96.58±15.88 61.57±15.98 9.580 0.000 92.58±5.99 79.58±7.55 8.315 0.000
觀察組陰道出血、泌尿系統感染、切口感染、腹痛腹脹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n(%)]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n(%)]
觀察組QOL 量表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兩組QOL 評分的比較(分,±s)

表5 兩組QOL 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生理 心理 社會 環境對照組(n=38)觀察組(n=38)t值P值15.24±3.54 19.43±3.68 5.058 0.000 15.88±2.42 18.47±2.51 4.579 0.000 13.64±2.74 16.66±2.46 5.056 0.000 14.44±3.74 18.66±3.85 4.867 0.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及工作壓力增加,導致子宮肌瘤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趨于年輕化[8-9]。手術切除是治療子宮肌瘤的有效方式,但多數患者由于受術后創傷、疼痛等因素影響,導致一定的心理負擔,影響術后恢復[10-11]。研究一種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陰道出血、泌尿系統感染、切口感染、腹痛腹脹的總發生率低與對照組,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及進食時間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及QOL 量表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子宮肌瘤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效果顯著,能有效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減少術后并發癥,加快術后康復進程,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在于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實施心理干預,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正確的疏導,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幫助患者以最佳的心態面對疾病[12-13]。并通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相關疾病知識水平,提高患者對自身的疾病的認知,控制病房內的聲音強度,減少噪音源,為患者營造干凈、舒適的病室環境,從而有益于患者平穩情緒[14]。通過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避免發生腹瀉或便秘,并注意營養的補充,并協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及術后鍛煉,使患者盡早排氣、排便,從而盡早恢復腸胃功能,促進疾病早日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子宮肌瘤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消除患者的焦慮、不安情緒,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而促進疾病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