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末鳳全在川邊的新政探析

2020-02-22 01:38:54仇夢雪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20年5期

仇夢雪

(煙臺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3)

鳳全,字茀堂,滿洲鑲黃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舉人,曾任荊州駐防。光緒三十年(1904年),鳳全被調任駐藏幫辦大臣[1]。上任途中,清政府準其“留駐巴塘半年”,以期“辦事應手”[2]。此后,鳳全在巴塘、理塘等地進行改革,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并為后期川邊的諸項改革奠定了基礎。關于鳳全在川邊的新政,學術界已經給予一定關注,但仍有一定的探討空間(1)何云華在《“鳳全事件”之我見》(《西藏研究》,1988年第4期)中認為“鳳全事件”不僅是推動川邊改土歸流的一個重要力量,而且也是研究近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任新建在《鳳全與巴塘事變》(《中國藏學》,2009年第2期)中對鳳全在巴塘被戕事件的起因和背景進行了深入探究,解析了巴塘事變的始末和實質,并對鳳全其人在事變中的作為進行了歷史的、客觀的評價;李何春在《清末川邊改土歸流時期巴塘“鳳全事件”的起因及影響》(《西藏研究》,2017年第6期)中對清末川邊改土歸流時期鳳全在巴塘被戕殺事件進行了分析,將“鳳全事件”放在具體的歷史背景和權力關系網中去考察,并作出了自己的結論;蔡麗平和代維在《危機與應對:鳳全事件后清政府對康區的治理》(《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中探討了“鳳全事件”對后續清政府治理康區的作用和影響。綜觀上述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于清末鳳全在川邊的新政的研究,既得成果在數量上并不多,且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鳳全被戕殺事件上,對鳳全在川邊的新政則關注較少,這就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空間。。鑒于此,本文就這一問題再作一探討。

一、清末鳳全在川邊新政的背景

四川與西藏地區命脈相連,故有“無藏必無川,守川必先守藏”[3]之說。川邊居于川藏交界,是西藏通往內地的門戶。清朝末年,川邊的外患內憂愈演愈烈。面對嚴重的危機,清朝政府積極在川邊推行新政,以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鳳全在川邊的新政改革因此拉開了帷幕。

(一)清末川邊的外患

清朝末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企圖瓜分中國。英、法、美、俄等國在川邊進行了滲透侵略活動。西南邊疆門戶被打開以后,法國傳教士首先進入川邊,并在康定、巴塘、鹽井、道孚、爐霍等地建立教堂,此后,英、美兩國也陸續在川邊建立教堂,以便進行宗教滲透活動。這些國家借傳教、游歷之名,在川邊侵占土地、欺壓藏民、搜集情報,甚至干涉川邊內政,挑撥藏漢民族關系等。據史載,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漢族王志仁與藏族嚴四洪發生占地爭端,王志仁信奉基督教,而嚴四洪信奉天主教,雙方在兩派教會的操縱之下,一直“各執一詞,抗不遵斷完結”[4]154,法國熊司鐸甚至暗地里趁機與當地百姓約定“如能全奉伊教,定將王志仁所墾之地爭回”[4]155,頗有利用宗教籠絡人心之意。而嚴四洪在當地教會的唆使下,既不阻止王志仁開挖土地,也不阻止其耕種莊稼,惟“至稞麥成熟,始出頭滋擾”[4]155。這實屬當地教會故意挑撥漢藏關系進而制造事端,擾亂川邊安定的實證。

教會還利用各種手段非法侵占當地百姓的土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美國傳教士浩格登、曉尓騰在巴塘“以年租170個藏洋和39年的期限,搶占55畝土地”[5],后來55畝增加到700多畝,在川邊當起了地主,剝削當地百姓。當時,川邊的鹽井設有一法國教堂,該教堂已經設立五十余年之久,在五十余年間“誘置民間之地甚多”[4]518,將土地侵占后,又將其租給當地居民營利。據統計,當地噶打村頭人、宗格村頭人、宗格中、清隆二村頭人、力本村頭人、格拉村百姓共抵押給當地教會一百一十四塊地,總計“種籽六石二斗五升、共收過銀兩七百六十五兩八錢七分五厘”[4]521。由上可見,傳教士們表面聲稱只為傳教,但實際上利用各種機會和手段剝削當地百姓,甚至利用宗教進行思想滲透,充當外國列強侵略中國川邊的急先鋒。在英、法、美等國利用“傳教”“游歷”“探險”的名義加緊入侵川邊的同時,沙俄也暗中借“游歷”之名派遣間諜深入西藏。早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時任四川總督的鹿傳霖就在給清廷的奏折中提及:“查藏界通俄一節,事在印藏構兵之時,俄人乘間,借游歷為名,取道后藏而來,甘言厚幣,以誘藏番,又因語言文字不能相通,特予密函三件,約令遇有急難,將函馳送俄境,即可電達,助兵援應。藏番欣然信從,結好而去,秘之未敢宣也。”[6]此后,俄方一方面派遣間諜,偽裝為朝圣之人,深入西藏入地刺探情報;另一方面,俄方以學經為掩護,長期潛伏于西藏各大寺廟,企圖在英國之前,打通侵占西藏的道路。其“進藏之謀,蓄志已久,……,而不知歷時愈久,其患愈深,是洋人進藏之憂慮,俄國更有甚于他國者。”[7]1079

除用宗教名義鉗制川邊外,西方列強還對這一地區加強武裝侵略。這些殖民者手段殘忍,多次在川邊戕殺藏民。據史載,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俄方三人帶領十七名隨從,行至察木多的瑣圖地方,“百姓并未滋事,洋人竟槍斃百姓男女二十一命,受傷十九名,燒毀房屋,搶去馬匹。”[8]此事一度引起藏族人民的憤慨,駐藏大臣提出交涉,俄方卻對此置之不理。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美國領事德門內入川后,沒有進入云南的護照,不聽營官勸阻,堅決要由川入滇。營官無可奈何,只好為其準備牛只,并派兵護送至阿墩子,而德門內卻因為準備的牛只不好,竟用槍“無故將蠻民打死”[4]126,行事甚為囂張。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二月,英軍發動第二次侵藏戰爭,很快就將亞東、帕里、堆納占領,準備直侵拉薩。光緒三十年(1904年)五月,英軍行進至江孜時遭到藏軍的奮勇抵抗,但藏軍最終不敵英軍,江孜保衛戰以失敗告終。八月,英軍侵入拉薩,西藏地方被迫與英方簽訂《拉薩條約》。此時,俄國擔心英軍占領西藏后會使其喪失在西藏已取得的優勢,便與英國談判。經過長達一年多的交涉,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英俄雙方就西藏問題簽訂了《西藏協定》。《西藏協定》的簽訂并不意味著英俄雙方在西藏的斗爭結束,而是表明英俄為了各自的利益進行了讓步與勾結,并為他們“進一步侵略西藏制造了輿論準備”[9]。英俄雙方在西藏地區的角逐,致使川邊的危機進一步加深。

(二)清末川邊的內憂

清末,因川邊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歷史原因,以及清朝政府長期疏于開發與經營,這一地區常年“蠻族錯居,榛狉自封,統馭莫及,爭斗角逐,動滋事端”[7]1337。此外,由于當地施行政教合一的體制,各地寺廟的僧侶及喇嘛具有一定的特權,時常仗勢欺壓川邊各地百姓,如駐藏大臣有泰就曾在奏折中提及:“各寺院之喇嘛,愈出愈多,堪布之權,甲于官長,稍不遂意,聚眾橫行;托庇居民,肆其余肉;鄰里借代,間出其中,該喇嘛則重利以剝之,多方以脅之,如約不償,則查抄備抵;甚至縱使無賴番僧,沿途搶掠,控其追究,反索規禮。”[4]8再者,自同治四年(1865年),瞻對劃歸西藏管轄以來,駐瞻對藏官,橫征暴斂,時常欺壓川邊土司百姓。他們“由藏來瞻,騎馱動輒以千百計,皆有沿途土司支者,亦不發價,……,又聞各大小土司,年年土番員皆有獻納銀兩”,往往“各土司百姓等無可申訴,畏番員強暴,含憤忍受。”[7]1327

另外,西藏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宗教文化因素,清政府對當地事宜鞭長莫及,致使上層喇嘛與各地土司勢力坐大,日益“以國威為不足畏,漢官不足重”[7]1325,與中央政府的矛盾日益凸顯與尖銳。如鹽井河西臘翁寺喇嘛向來跋扈,私吞鹽利已久,恰逢喇嘛指使當地百姓偷運私鹽被關卡處官兵攔下,運私鹽者竟用刀砍傷官兵。而臘翁寺喇嘛卻“借口糾合逆眾,聲言劫鹽局,打教堂”[4]103,與當地駐軍發生沖突,最終致使駐軍死亡一人,受傷七人。對于這種情形,駐藏大臣有泰就曾表示,川邊地方勢力“肆無忌憚,若不早為鉗制,竊恐一朝尾大,收拾更難”,倘若其能“虔心奉佛,并非我國法所不容”[4]8。由此可見,清政府在川邊推行新政勢在必行。

二、清末鳳全在川邊的新政

為挽救民族危機,以期固川保藏。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朝政府調任鳳全為駐藏幫辦大臣。鳳全上任途中,途經巴塘,見當地地勢平坦,利于屯墾,便請旨準其就地推行新政。鳳全在川邊的新政,主要從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進行。

(一)經濟方面

第一,鳳全在川邊實行一系列屯墾實邊活動。早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針對川邊危急情形,錫良就曾上奏稱:“巴塘土性沃衍,易于墾種”[4]4。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調任鳳全為駐藏幫辦大臣,命其“開墾實邊,練兵講武,期挽利權而資抵御,方足以自固藩籬”[10]。鳳全在入藏途中經川邊,見巴塘“氣候稍微和煦,近臺數十里,土尚膏腴”,且勘察過后發現“地關緊要,沃衍可耕”[4]38,認為此地可開荒地甚多,于是清政府準其暫時駐留巴塘、打箭爐各半年,屯墾實邊,發展當地經濟。在屯墾過程中,鳳全“將有利可興之地切實查勘,舉辦屯墾、畜牧”[11]87,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據當地糧員稟稱:“該處屯墾頗具成效,約計可開水、旱田四萬余畝”[11]107。此外,鳳全在開墾荒地的過程中帶去了內地的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生產工具,提高了當地的生產效率,增加了糧食的產量,大大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并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將來定“大有益于民生”[11]107。第二,鳳全建議在川邊試辦泰寧金礦。據史料記載,泰寧位于“打箭爐廳治北百七十里,……沿河多金砂,爐邊金夫利之”[12]23。清代以來,淘金者淘得金礦必須向當地寺廟繳納稅金,“凡掘得一兩者,稅之三”[12]22,不乏喇嘛從中牟利,這就使得泰寧寺收入頗豐。時任打箭爐同知的劉廷恕想借機收回金礦,增加邊地稅收,此時正值鳳全來藏,駐扎川邊,聽聞泰寧盛產金砂一事,建議試辦泰寧金礦。隨后,劉廷恕派人前往勘察。泰寧寺喇嘛見狀,恐喪失泰寧金礦這一獲利來源,遂驅逐前往勘察的金夫,引發沖突,戕殺金夫數人。此次沖突發生后,四川提督馬維騏受命平定泰寧,試辦泰寧金礦一事暫且擱置,直至鳳全離開打箭爐也并未正式開辦金礦。盡管如此,鳳全建議試辦泰寧金礦為后來川邊金礦的正式開辦奠定了一定基礎。

(二)政治方面

第一,鳳全在川邊籌辦收回瞻對事宜。瞻對“位于川邊甘孜州中部,居理塘、雅江縣之北,甘孜以南,白玉以東,道孚、爐霍以西,西北臨德格”[11]255。自從清同治四年(1865年),瞻對劃歸西藏管轄后,瞻地百姓“每年為番官支應烏拉赴打箭爐來往馱運貨物,不下數千之多,不惟不給一錢,且須供應,稍一遲誤,即受其訛索,小民不堪其苦”[7]1331。更有甚者,西藏番官“連年侵占明正土地,尋釁構兵”[4]15,而且抵抗前去平定的四川清軍,致使西藏當局與中央政府的關系日益尖銳。鑒于此,朝中一些大員主張將瞻對重新劃歸四川管轄。如鹿傳霖就認為,瞻對為川省的門戶,倘若“藏中一旦有事,此地已歸川屬,亦有門戶可守,……早收瞻對為固川之計,即為圖藏之機”[4]16。但在瞻對管轄權這件事上,清政府一直存在猶豫與顧慮,認為“保川固要,保藏尤要;籌善后,設流官,此保川之計,非保藏之計也。”[13]173-174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七月,正值德格改流商議階段,在奏請德格改土歸流議案中,時任成都將軍的恭壽以鹿傳霖未與之商議為由,將其在川邊的經營業績全盤否定,鹿傳霖也最終被革職。因此,此問題一直擱置至英軍第二次進犯西藏,清政府意識到西藏防衛的種種缺陷,收回瞻對事宜再次提上日程。

關于瞻對問題,鳳全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促欲顧川疆,非將瞻對收回內屬不可”[11]119。他在《鳳全遵旨議復收瞻折》中指出:“瞻對本川省藩籬,而收還實保固根基”[4]40,主張收回瞻對。此外,鳳全還秘密將瞻對土司頭目與瞻對有名望的數十人聚之打箭爐,當面傳達朝廷要將瞻對收回的旨意,查探瞻對歸川意愿,并使之“出具全瞻甘愿歸川切結,申送行轅,以憑具奏”[11]119。爾后,他將查探瞻對的情況如實稟報,并上奏表示“瞻民均愿歸川,歡欣鼓舞”[4]40。但駐藏大臣有泰對收瞻事宜卻不積極,他認為“英藏戰事未解”,恐收瞻“慮生他變”,堅持“持重不發”[14]。對此,鳳全十分憤慨,他在家書中發泄了自己的情緒,表示收回瞻對之事是當務之急,批評了有泰在此問題上消極的態度,并分析了當今國家危機的形勢。由此可見,鳳全是一個竭心經營川邊政務的官員。但關于收回瞻對,他不僅受有泰的鉗制,還要受錫良的左右,最重要的是清政府的猶豫和西藏上層的阻撓。最終,鳳全在任期間未能成功收回瞻對。但是,鳳全為此做的籌劃并沒有白費,而是為后期成功收回瞻對并在川邊推行改土歸流奠定了一定基礎。

第二,鳳全奏請限制喇嘛寺人數。清代以來,為了扶持藏傳佛教,維護當地的安定團結,清政府在川邊大量修建寺院,規定喇嘛的人數和等級,并賦予其一定特權,但這一做法到了清末已不再適用,甚至適得其反。特別是在鳳全進藏時,川邊藏政黑暗,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光緒三十年(1904年),鑒于巴塘“土司侵細民,喇嘛尤橫恣,久蔑視大臣”,鳳全決定“暫停剃度、限定人數之議”[15],以期“二十年后,喇嘛日少,百姓日增”,改變“比戶流離,錙徒坐食”[4]41的局面。于是鳳全上奏清廷,指出:巴塘與理塘地區“僧多民少,大寺喇嘛多者四、五千人,借以壓制土司,刻削番民,積習多年,……,惟是盡絕根株,非使喇嘛寺有所限制不可。”[4]40-41鳳全這一主張得到了錫良的支持,錫良亦稱“若不首加裁抑,邊務必多捍格”[16]。但由于川邊的藏傳佛教對當地的影響深遠,當地寺院喇嘛思想固化,加之鳳全行事剛直,態度堅決,“落落大端,未發驛傳,宣聞邊鄙,亦不查夷情向背,毅然行之”[17],此舉觸及了巴塘寺院眾喇嘛既得利益,引起了他們的恐慌。于是他們開始設法驅逐鳳全,構陷鳳全到巴塘后抵制當地佛教,而保護洋教,甚至竟稱“鳳全教練洋操,袒庇洋人,應即加以誅戮”[4]63,并揚言“鳳不速行,將逐之”[17]。迫于形勢,清政府未再議限制寺院人數一事。

第三,鳳全參與了章谷改屯事宜。光緒三十年(1904年),正值鳳全入藏時,錫良上疏《改設爐霍屯片》,奏請在章谷設爐霍屯,歸打箭爐所有,改土司管轄為屯員管轄。對此,鳳全認為“爐霍適當川藏之沖,欲保前藏來路,當自經營達木、三十九族始;欲保川疆后路,當自經營新設爐霍屯始”[13]152。于是,他積極參與籌劃章谷改屯事宜,主張將章谷改屯并歸由察木多管轄。

(三)軍事方面

鳳全在軍事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于在川邊招募新軍、操練新兵兩個方面。

英軍對西藏的兩次大規模侵略使鳳全意識到,藏地綠營兵力單薄,戰斗力弱,且過于松散,已經不能滿足當地防務的需要,所以他認為在川邊募兵、練兵是穩固西南邊防的重要舉措。但是,招募新兵并非易事,鳳全曾在家書中提及:“察木多一帶之番兵,今年天氣漸寒,雪將封山,恐不能招練。”[11]58因此,他認為在這種惡劣條件下,新募士兵要“質樸耐勞,向化有年,性耐冰雪,食甘稞麥,生長邊地,險要周知,……當此屯防并舉,為持久之計,事經創始,非一蹴所能企,惟募士勇為切實而得用。”[4]37于是他在明正土司處挑選二百名新兵,在理塘、巴塘兩地挑選一百多名新兵進行操練。其后他又計劃“裁汰關內防軍兩營,歸并一營”,并將新招募的一千士兵“分扎打箭爐、理塘、巴塘、察木多,七防三墾,餉章營制悉仿湘軍”[4]38。由此可見,盡管川邊自然條件惡劣,可募新兵有限,但鳳全招募新軍事宜有一定的進展,也為后期操練新兵和穩固西南邊防提供了一定條件。

由于川邊氣候寒冷,地形崎嶇不平,加之與新招募的士兵語言不通,交流困難,為訓練招募的新兵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鳳全仍然盡心竭力籌劃練兵一事。他曾在家書中提及:“自己帶一半隨贠,弁勇,到巴塘訓練巴塘所招之士兵。如此各地分練,以免混亂,而省糧價”[11]63,又稱察木多“新募士兵二百名已開練旬日,質樸耐勞,頗受營規,較內地之人為勝。”同時,在巴塘、理塘兩地招募了強悍耐勞的新兵共計五百人,編作一營,預期“明年三月一體將新操練習嫻熟,聽候合練”[11]105。甚至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鳳全已經“將新招番兵訓練十余次”[11]81,其所帶領的士兵隨行“均甚安分,沿途真未騷擾,各州縣所省不少,真可謂數十年未有之事,雖有病著,又幸未死一人”[11]89。他嚴明軍法軍紀,規定“倘有不守營規、有犯軍令者,即飭土司派來通事按名照例懲辦,不致雜亂無據也”[11]38,為有效訓練新兵提供了一定條件。盡管鳳全募練新兵的時間短暫,未成體系,且鮮有史料直接記載鳳全在川邊募練新兵的具體措施與成效,但鳳全在其家書中的相關提及可以看出其在川邊募練新兵有一定的進展和成果,也為后期在川邊發展新兵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清末鳳全在川邊新政的影響

鳳全在川邊推行的新政雖時間短暫,但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效,推動了川邊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穩固了西南邊防,并促進了當地改土歸流政策的推行。然而,由于新政歸根結底是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的,代表的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這就使得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局限和不足,也造成了其最終被戕的結局。

(一)清末鳳全在川邊新政的意義

首先,鳳全在川邊推行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川邊自古溝壑林立,地勢險要,自然條件惡劣,社會經濟相對落后,鳳全在巴塘、理塘等地開墾荒地之后,大大提高了當地糧食的產量。據估計,開墾一年間“約可成田一千余畝,逐年擴充,成效當不只此數,將來以歲入之租,養防邊之勇,一勞永逸,計孰便于此者。”[4]38由此可見,鳳全此舉開墾了大量荒地,大大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鳳全在川邊著手籌辦泰寧金礦,雖然泰寧金礦在他在任時始終未正式開辦,但籌辦金礦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對當地金礦產業的后續發展提供了契機。

其次,鳳全在川邊推行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穩固了西南邊防。由于西藏地區地域廣闊且交通不便,川邊每遇戰事,清政府不是調遣西藏地區的軍隊就是從內地調遣軍隊,實在有鞭長莫及之勢。且西南邊防軍事防備薄弱,兵力稀少,武器裝備殘缺不全。鳳全招募新兵、訓練新兵可使川邊“無事則商旅無驚,有事則守防兼備”[4]37,此舉對維護川邊穩定,穩固西南邊防,進而維護西藏地區的穩定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最后,鳳全在川邊推行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其后改土歸流政策的推行。自清同治四年(1865年)瞻對劃歸西藏管轄后,藏官干涉土司承襲事宜,橫行作惡,苛虐瞻民,越境滋事,瞻民不堪其苦。鳳全認為收回瞻對,在瞻對實行改土歸流是勢在必行,主張“將德爾格特留土職,設漢官,并令沿邊土司均受約束,聯為一氣”[4]46。對此,瞻民均表示自愿歸川。但此事觸犯了當地地方土司的利益,為鳳全被戕殺之事埋下了禍根,這讓清政府意識到在川邊推行改土歸流刻不容緩,于是任命趙爾豐為川滇邊務大臣,在川邊籌辦改土歸流等一系列改革事宜。因此,盡管直至鳳全被戕也沒有將瞻對正式收回,但其所籌辦的準備工作為后期收回瞻對并在川邊推行改土歸流提供了思路與條件。

(二)清末鳳全在川邊新政的局限性

其一,新政改革的不徹底性。鳳全在川邊實行新政時間短暫,推行的一系列舉措如開墾荒地、籌辦金礦、募練新兵、限制寺院喇嘛人數等雖都有著手辦理,但由于各種歷史與現實原因,并不徹底,因此,其新政未能使川邊百姓的思想和落后的社會面貌大為改觀。

其二,新政推行過程中的失當性。川邊百姓認為,神山可以福佑當地民眾躲避災難、遠離疾病,且“未經開鑿之處,土司惑于風水,以為神山難犯,祖訓不可違,往往性命爭之。”[4]4但是鳳全在巴塘、理塘等地開墾荒地時,對川邊百姓的神山信仰情感并未充分了解。同樣,鳳全在試辦泰寧金礦、推行限制寺院喇嘛人數政策時也未考慮周全,沖擊了當地原有的社會制度,觸及了寺院喇嘛的利益,從而引發了他們的強烈不滿。在此情形下,寺院喇嘛時常“搖惑橫抗,疊起事端”[4]47,阻礙當地屯墾練兵等事宜,阻礙新政的推行。雖然鳳全苦心經營,但由于其剛直性急,又未能切合當地實際,致使川邊上層與鳳全矛盾日益加深,也最終釀成了其被戕害的悲劇。

結 語

如上所述,川邊居于川藏交界,是內地通往西藏的門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清朝末年,面對川邊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清朝政府在當地推行新政已是迫在眉睫。順應這一形勢的需要,清政府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調鳳全出任駐藏幫辦大臣,全力經營川邊。鳳全剛直果敢,眼光獨到,上任途中自請駐扎川邊推行新政,并在經濟、政治、軍事方面實施了一些舉措。盡管其在川邊推行新政的時間短暫,也不盡徹底,有無法擺脫的歷史局限,但客觀上為后期在川邊的全面新政奠定了一定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穩固了西南邊防,對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日本午夜三级|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午夜在线不卡|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成人一区在线| 色天天综合|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91美女视频在线|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88av在线| 91久久夜色精品|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AV熟女乱|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夜夜爽免费视频| 999国产精品|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91| 高清不卡毛片|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九色国产在线| 67194亚洲无码|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欧美激情第一区|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福利在线看|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午夜日b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免费看a毛片| 亚洲一区毛片|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天天综合网色|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九色综合视频网| 国产免费网址| 国产91高跟丝袜| 国产精品蜜臀|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91麻豆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