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霜
受疫情影響,給大邑縣穩就業工作帶來了一定壓力。針對這種情況,大邑縣人社局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就業,并就疫情影響下保就業工作進行了分析研判。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保就業工作的影響,成都市大邑縣人社局通過加大就業補助資金和穩崗補貼投入力度、大力開展網絡招聘、落實技能培訓等方式保居民就業,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一是抓政策落實,穩定就業。目前,為1231家發放補貼844.1萬元,穩定4.96萬個崗位,同比去年增加424.1%。發放失業保險金3940人次,發放就業困難人員(失業)臨時價格補貼3996人次,發放返鄉農民工創業補貼7人3.5萬元。二是抓用工服務,保障就業。目前,共開展網絡招聘19場,提供崗位2600余個,3000余人在線求職,幫助達成協議1194人。實施規上企業24小時用工調度機制,收集重點產業、領域和行業緊缺崗位需求2850余個,協助召回4000余名員工。三是抓技能培訓,促進就業。截至4月底,受理80家企業開展崗前和在線培訓的補貼咨詢和申請,指導企業實施培訓276人,補貼71.02萬元。已審核發放技能提升、創業培訓等補貼1371人144.63萬元。四是抓權益保障,化解就業矛盾。持續推進勞動仲裁、根治欠薪等工作。目前,共處理涉及農民工工資及勞動關系糾紛信訪件355件,電話投訴129人,協調解決案件131起,涉及農民工150人。
一方面,大邑縣部分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住宿餐飲、文化旅游等行業尚未全面恢復,就業崗位減少;部分求職者的就業預期和技能水平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滯后,大邑縣用人單位與求職者之間缺乏一個線下線上充分交流的平臺;當前全縣建成標準化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站點)僅98個,離鎮(村)基層平臺標準化100%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并且鎮村兩級機構和工作人員均無工作經費、無崗位編制,造成服務人員不穩定,服務水平不高。
一是進一步放寬中小企業申領穩崗補貼條件,將返還標準最高提至100%,。二是持續落實社保“減免緩”政策,企業在享受減免政策過程中,統一后臺調整社保費減免數據,符合條件的企業直接享受政策紅利。三是支持企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建立專項專帳資金保證供給,不設額外門檻、不設補貼上限,對個別培訓項目先行撥付不超過50%培訓資金。四是推動實施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提高貸款額度。
一是落實就業幫扶政策,鼓勵發展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引導興辦特色種植業和規模養殖業。二是增設公益性崗位,鼓勵企業申報就業援助基地,鼓勵一般企業增吸就業困難人員,支持增加崗位就業時限。三是做好失業保險金核發、代繳醫療保險。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及時發放失業補助金。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施“一對一”就業幫扶,實行3次推介就業和1次動態跟蹤“3+1”服務機制。
一是積極引導企業進高校(院)所,恢復公共招聘進校園等線下活動。擴大“三支一扶”等基層項目招募規模,預計提供崗位200個。增加就業見習基地不少于2個,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供精準化就業創業服務。二是加強與退役軍人事務局、婦聯等部門協作,力爭開展6場以上專場招聘會。三是實施返鄉留鄉農民工創業推進行動,引導返鄉留鄉農民工積極發展家庭工場、手工作坊、創意農業等。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輔導,提供創業項目推介、政策咨詢等服務。對難以就業的農民工,積極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返鄉留鄉農民工就業。
一是全面推進“互聯網+公共就業服務”,探索建立線上就業精準服務系統平臺,通過線上服務,整合社保、就業、人才等數據資源,緊盯全縣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人群,常態化開展入企摸排和調研走訪,實現精準化服務。二是建立就業用工動態信息庫,邀約10家政府部門平臺和本地20家以上有影響力的公眾號,聯合推送招聘用工信息和就業創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