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按照戰“疫”條件下“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的要求,著力巧解困局,努力化解就業“心事”,讓全市72.46萬名農民工享受返崗就業待遇,提前實現3月底“動態清零”、4月底“全部就業”目標。
一是狠抓市、縣、鄉、村四級專班上下聯動、分級負責,采取個人申報、村社摸排、聯鄉蹲點、走村入戶等方式,摸清愿意返崗農民工58.06萬人、有轉移就業意愿農村勞動力10.9萬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6.88萬人的就業信息。二是組建10支小分隊,借助38家人力資源公司,靶向對接17個重點城市,積極開展網上、路上、線上、云上“春風行動”,13.5萬名農民工達成外出就業意向。積極對接浙廣扶貧勞務協作市等26個省外來廣招工小分隊,簽訂勞務合作協議13個,協同組織9.6萬名農民工返崗就業。三是全程關注重點區域和行業復工復產動態,幫助4.1萬名農民工及時返崗就業。對已有轉移就業崗位的1.2萬名農民工,組織專車定向定點輸送。對沒有找到合適崗位的0.3萬名農民工,著力開展專項送崗、職業指導。對選擇崗位困難的0.2萬名農民工,充分利用四川省農民工服務平臺,幫助優選崗位實現就業。通過實施“童伴計劃”、開設“兒童之家”等照料在家子女,幫助3700人安心返崗就業。對10.16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優先開展線上培訓、推薦崗位,組織市外返崗就業9.79萬人,開發抗疫臨時公益性崗位安置3707名貧困勞動者就業。四是將農民工返崗就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市委書記王菲5次專題研究部署農民工返崗就業工作,市長鄒自景深入縣區走村入戶督導農民工返崗就業,市委常委分別掛聯縣區調研督導,千方百計幫助穩定就業。
一是設立260個農民工免費體檢“定點服務站”“流動服務點”,為57.3萬名外出農民工辦理健康證明,并提供免費口罩、酒精等防護用品。二是運用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系統,專車專列專機輸送78批次3.02萬名農民工有序平安返崗就業。三是積極與54個務工地人
社部門協調,爭取到“全免全報、半免半報”免交通費政策,全程免費提供礦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資及口罩、手套等必需品,5.8萬名返崗就業農民工享受到“三免政策”,減輕負擔4600余萬元。
一是“三專”同頻,進得了廠。專函迎進廠,建立用工企業專函快辦機制。專車送進廠,對乘坐專列、專機的農民工,協調用工地派專車送進廠門。專人接進廠,提前聯系當地企業或人社部門安排專人接送7.8萬人次進廠。二是“三有”同步,安得下心。上崗有防護,協調用工方提供防護用品。待遇有保障,為農民工爭取選崗期間免費食宿和補貼等政策。聯系有機制,開通“駐外農民工工作站+主管部門+人社干部+法律援助律師”維權綠色通道,會同用工方建立“定期回訪+關愛服務”長效機制。三是“三優”同律,掙得到錢。優選崗位,10支小分隊對接企業篩選適合農民工就業的優質崗位2.1萬余個,幫助1.6萬余名農民工穩定就業。優質對接,積極協調用工方出臺臨時性提高薪酬待遇政策。優化配置,開展“共享員工”“共享崗位”服務,在助力企業復產滿產超產的同時增加了農民工收入。
一是強協作,下崗即轉崗。實時監測就業情況,引導452名下崗農民工轉崗就業。大力培育本地新業態增加崗位8600余個,鼓勵企業通過臨時性、季節性、彈性用工等形式增加崗位3900余個;組織鄉鎮、用工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訂“三方”合作協議,建立重點企業勞務對口基地。二是提技能,失業再就業。動態掌握返家農民工就業培訓和培訓意愿,精準組織崗前崗后訂單培訓;根據就業意愿,開展“行業部門(協會)點單+培訓機構列單+勞動者選單”培訓;對有創業意愿的,開展資源轉化和產業發展培訓。三是搭平臺,返家便創業。打造35個市級返鄉下鄉創業示范園區,全面落實優惠政策,加大貸款貼息和獎補,鼓勵農民工多元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