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江堰市人社局立足于重要民生部門、經濟發展助推部門、行政綜合管理部門的職能定位,積極探索構建合理、公正、暢通、有序的社會性流動機制,就如何在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方面提出了初步設想。
一是強化公共就業服務,構建多元化供給體系、多渠道供給機制,以都江堰市人力資源市場[中國成都人才市場旅游人才(都江堰)分場]為依托,全市鄉鎮(街道)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窗口為支撐,搭建“線上+線下”城鄉就業服務平臺,建立城鄉人才動態“需求庫”和“供給庫”,不斷提升就業服務智慧度、便捷度、靈敏度。二是全力打造成都旅游消費中心,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需求。支持企業穩定崗位,繼續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及職工在崗培訓補貼政策,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大力支持旅游、養老等吸引就業能力強的服務業發展。三是優化就業創業環境,持續推進減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落實各項創業幫扶政策,鼓勵和支持更多勞動者創新創業。四是有針對性地實施訂單式、定向式等培訓,強化校企地合作,設立青年人才就業見習基地,加強現代農民職業培訓,著力提升就業創業技能。
一是完善創業就業人才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相關政策,允許農民在保留土地承包權、宅基地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集體資產股權的前提下進城落戶。二是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和被征地農民集體權益。三是建立多渠道的靈活就業機制和適應新就業形態的就業援助機制,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鞏固醫保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融入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為統一入口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四是降低人事檔案服務門檻,探索在本市就業創業的人員可以憑借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證明、現單位勞動合同以及社保參保證明,將人事檔案存放公共人才服務機構。加快檔案管理服務信息化建設,著力實現人事檔案數字化、檔案服務網上辦、線上辦。同時,配套做好職稱資格評審人事檔案利用等相關服務工作。
一是充分運用“蓉漂”計劃吸引優秀人才,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原籍畢業生、外出務工及經商人員等各類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到村任職,鼓勵高校畢業生參與服務基層項目,完善鄉村規劃師工作制度,積極引導規劃、建設、文創等設計人員返鄉就業創業,探索建立優秀農民工回引激勵機制。二是探索建立城鄉教科文衛體等各領域人才定期在城鄉間交流服務長效機制,完善“崗編適度分離”“縣管校用”“縣管院用”靈活用人管理機制。通過專技人才全局管理,對專技數量、質量進行均勻、平衡分配,從根本上打破專技人才“流而不動”的制度缺陷。三是創新推動旅游“五類”人才專業、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等人才隊伍建設。四是探索思考鄉村專技人員職級晉升與鄉村服務年限相掛鉤,打通鄉村專技人才職級晉升渠道,吸引城市專技人才往鄉村流動。制定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激勵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推動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向鄉村教師、醫生和其他專業技術人才傾斜,優化專技人才崗位結構比例。
一是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實現都江堰市范圍內校舍建設、師資配備、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等標準統一。落實國家學生資助政策,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殘疾學生等受教育權利。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配套政策,確保居住證持有人子女在居住地依法享受義務教育。二是保障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逐步實現就業扶持政策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強就業援助,精準識別就業援助對象,制定個性化援助計劃,實施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對就業困難人員,通過公益性崗位等方式予以安置。三是推進城鄉低保統籌發展,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推進社會未成年人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