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泰開高壓開關有限公司 (山東泰安 271000) 孫恒彬 趙俊美 劉慶春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GIS)在國內外電力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開關、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線、電纜終端及進出線套管等組合成一個整體,并封閉于金屬殼體內,內充壓縮的SF6氣體作為滅弧和絕緣介質。隨著高壓開關對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優化加工工藝對提高高壓殼體性能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GIS四通殼體在母體側面上開孔,然后使用壓力機及相應模具進行翻邊拔口,是拉伸的復雜變形,其主要成形缺陷是翻邊后孔的邊緣部位開裂和側孔橢圓度大,給后續對接帶來影響。因此,研究影響四通口翻邊成形因素、改善翻邊成形對于指導實際應用、提高四通殼體的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文中根據零件的變形特點,對比不同方案及翻邊模具的成形情況,對影響翻邊因素進行了分析優化,極大地改善了拔口兩側橢圓度成形,為四通殼體性能提供了保證。
四通筒體如圖1所示,母體外徑580mm、厚度8mm,兩側翻邊拔口內徑551mm,接近等徑成形,廣泛應用于110kV電壓等級開關線路中。拔口后筒體變形嚴重,尤其兩側拔口位置,橢圓度最大20mm。后續拔口側需對接支筒,進行環焊縫焊接,兩側橢圓度太大,無法保證焊接后殼體性能,所以焊接前需進行橢圓度整形,達到工藝要求后再進行后續焊接。
拔口數據見表1。筒體拔口后,拉伸量很大,各部位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大的翻邊量對拔口兩側橢圓度影響很大,尤其是對第一側拔口A口影響更為明顯,在生產中,第二側拔口B后,拔口A橢圓度會明顯增大。

圖1 四通筒體示意

表1 拔口數據
為改善拔口兩側橢圓度,生產中廣泛采用錘擊法,即人工使用鐵錘敲擊筒體翻邊處,使筒體瞬間受力,將筒體上的內應力釋放,使兩側橢圓度由20mm控制到10mm。錘擊法只能整形局部某個點,鏜床加工坡口后,拔口橢圓度依然超出工藝標準,且人工強度大。
根據以上工藝分析,為優化筒體拔口后橢圓度,采取5種工藝方案進行分析、討論和試驗。
如圖2所示,制作支撐工裝,拔B口時,在A口X方向上使用支撐撐住,觀察測量A口的尺寸變化。發現尺寸有輕微變化,當支撐去掉后,A口處X方向尺寸回彈,橢圓度超標,同時工裝不易放置及取下,尤其是取下時,工裝受力大,卡在拔口處,使用錘子敲擊取下,費時費力,該種方式不符合新工藝及生產要求。頂撐法拔口數據見表2。

圖2 頂撐法示意
翻邊拔口時,調節壓力機下模下落速度,將模具下落時間由20s調節到1min以上;下模下落到一定高度后,使其在該位置停留5min后繼續拉拔。尺寸與原模具拔口尺寸一致,筒體拔口存在彈性變形,當拔口的力卸除后,翻邊處會回彈,無法消除彈性變形。且該種拔口方式效率低下,不符合新的工藝及生產要求。降速法拔口數據見表3。
改變翻邊上模的角度,由原來的60°增大到100°,拔口時,使翻邊量瞬時達到圖樣要求的量。翻邊變形超過彈性極限點,發生塑性變形。當應力未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時,產生的變形在外力去除后全部消除,材料恢復原狀,這種變形是可逆的彈性變形。當應力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則產生的變形在外力去除后不能全部恢復,而殘留一部分變形,材料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殘留的變形是不可逆的塑性變形。由于筒體瞬時變形量大,拔口出現開裂情況,不能滿足工藝要求。新模具法拔口數據見表4。新、舊模具對比如圖3所示。

表2 頂撐法拔口數據統計

表3 降速法拔口數據統計

表4 新模具法拔口數據統計

圖3 新舊模具對比
拔口時,使用兩個模具拔口,大、小兩個上模(φ494mm、φ553mm),分兩次拉拔,拔口通過兩次變形達到要求尺寸。兩次拉拔數據見表5。通過測量顯示,筒體橢圓度變化明顯,能控制在10~15mm。但是使用兩個模具拔口相當于將拔口工作量增大一倍。將兩個模具融合到一個模具上,制作雙層模具(見圖4),一次拉拔成功。雙層模具法數據見表6。測量數據顯示,雙層模具拔口效果與舊模具拔口效果一致,不能滿足新的工藝要求。

圖4 雙層模具
通過拔B口時,觀察、測量A口的變化,X方向上的尺寸會逐步減小。在筒體端部加裝墊塊(見圖5),將筒體端部墊高,略高于下模高度,抵消筒體所受向下的力,克服X方向上的變化。通過筒體受力分析,拔口下拉時,筒體會受下拉力,由于筒體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A口也會受向下的力,從而使X方向上的尺寸減小、Y方向上的尺寸增大。通過在筒體端部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來抵消一部分向下的力,減小拔口變形。墊高法數據見表7。
測量、觀察拔B口時A口的尺寸變化,X方向上的尺寸會先增大,當下模脫離筒體時,X方向上的尺寸會再減小,拔口后的筒體,測量拔口橢圓度,尺寸偏差控制在4mm以內,符合工藝要求。說明墊塊法符合新工藝要求。

圖5 墊高法示意

表5 兩次拉拔數據統計

表6 雙層模具法數據統計

表7 墊高法數據統計
墊塊法數據跟蹤統計結果見表8。在拉拔過程中,墊塊法采用將筒體邊緣墊高的方法拉拔四通筒體,在拔B口時,A口的尺寸會先增大再減小,通過墊高筒體,可以改變筒體的受力點,抵消部分下拉力,能夠有效解決四通筒體拔口橢圓度的問題,能將筒體橢圓度有效地控制在4mm以內。通過試驗,將墊塊的高度由0增加到9mm,最終確定墊塊高度在7.5mm時,拔口效果最好。
經過半年的跟蹤、測量,證實改進后的拔口工藝可靠、經濟且穩定,四通拔口橢圓度控制在4mm以內,提高了筒體的拔口質量,減少了拔口整形工作量,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為四通殼體性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表8 墊塊法數據跟蹤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