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紫
2020年1月21日,一位朋友從外地打來電話,叮囑我在武漢別去人員密集場所。我當時覺得他小題大做了。
此時集貿市場、超市里人山人海,大多沒戴口罩。抱著小心沒大錯的心理,我還是讓老婆去買了一些口罩。到了下午,鄰居說樓下幾家藥店口罩都賣完了,才發現自己無意中抄了底。到了第二天,發現街上戴口罩者悄然過半。不過仍有不少老人“素面朝天”。兩天后,老人家們終于也戴上了口罩。
何以老年人顯得格外大無畏?一種情況是因為人生經歷太多。比如我算是初老族,當年“非典”時在銷售消毒液,哪兒疫情重往哪兒鉆;去年春節突發重疾住院,險些失明,后來僥幸治愈……如同審美疲勞,“險情”經歷多了,也容易麻木。
另一種情況以我父母為典型,兩老均已八十多歲,歲數超出了他們的心理預期,所以覺得是在“慶余年”,不怎么怕死,常有“料也無妨”的心態。其實,要勸老人們戴口罩,祭出這句話就行了:“你不怕死,傳染給兒孫怎么辦?”
春節前后,武漢突然“封城”,我們這棟樓里該走的大多已經走了,樓下合租的幾個房客都是外賣小哥,其中一位每天上下樓,都會給地面奉獻起碼四五口濃痰。他們回到老家如果還這樣做,恐怕會被鄉親們以民間方式隔離。

“封城”之后,很快開始機動車管制,街上頓時空空蕩蕩。雖然對于電動車、行人并未限制,戶外也見不到幾個人了,各自宅在家里,各種謠言開始通過手機密集傳播起來。有人造謠說病毒源于豺,豺將病毒傳給“犬科”的“同事”狗,狗傳染給人……邏輯上分析就漏洞百出,然而頗有些人相信,且有人將不在一個“科室”的貓,也列入肇事者之列。養著狗,且每天在給流浪貓喂食的我們,因此遭遇了許多來自口罩上方的白眼。
有人說謠言止于智者,說這話的肯定不是智者。不少人信謠傳謠,不是因為蠢,是他們內心有某種心理需要。比如煙鬼、酒鬼愿意相信煙酒可以殺死肺炎病毒;反對“禁放”者,則樂意傳播鞭炮硝煙可以消毒的假消息……
平日里,許多人喜歡宅在家里當低頭族,封城之后,按說可以盡情地玩手機了,可又有人耐不住寂寞,在微信上組織大家晚上八點,站在自家陽臺上、窗口前集體唱國歌、喊口號。對于此舉,武漢協和醫院醫生呼吁叫停。想都想得到,樓上樓下飛沫四濺,這不是在給病毒傳播加油嗎?其實,所謂“崩潰”“想哭”常常只是為刷抖音表演出來的狀態,真正已經產生這些情緒的人,斷不會直播給網友看。
靜悄悄的新年,一座千萬人口的大城寂靜無聲,這種景象可謂千年一遇。相信疫情過后,回憶起這個鼠年春節,武漢人定會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