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伶俐
摘要:正值職業教育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之際,研磨一節節激發生命成長的活力課堂已成為職業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務。構建一節活力課堂首先需要構思一個充滿趣味的教學設計。本文以“混凝土的攪拌”為例,大膽嘗試采用“游戲引領”貫穿于學與教的全過程,旨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對本節課內容進行設計與實施的研究,對“樂學、會學、學會”積極嘗試,分析學與教之后的經驗與不足,為提升中職學校教學質量提供評價性素材,為構建中職建筑專業活力課堂提供實踐性資料。
關鍵詞:中職建筑;活力課堂;游戲引領;樂學;會學;學會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2C-0054-04
中職生缺乏學習動力,中職課堂缺少生機活力,這一現象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打造一支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研磨一節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激發生命成長的活力課堂已成為職業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務。到底什么樣的課才算得上活力課堂,這已經成了當下職業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提出,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五實”的基本要求,即:扎實、充實、豐實、平實和豐實。[1]同樣,一堂“活力課堂”也沒有具體的標準,更沒有現成的范式,但有其基本的評價標準,即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有效性要得到充分地激發,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本文以“混凝土的攪拌”為例,大膽嘗試采用“游戲引領”貫穿于學與教的全過程,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對本節課內容進行設計與實施的研究,對“樂學、會學、學會”積極嘗試,分析學與教之后的經驗與不足,為提升本地中職學校教學質量提供評價性素材,為構建中職建筑專業活力課堂提供實踐性資料。
一、案例描述
“混凝土攪拌”是“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鋼筋混凝土工程”章節的主要內容之一。結合江蘇省中職學校建筑工程類專業指導人才培養方案和本課程培養目標,正確掌握混凝土的攪拌知識,是中職建筑專業學生熟練實踐于混凝土施工現場濕作業時的根本理論性保障。因此,本節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節課的設計從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出發,結合學生認知特征,綜合本節課知識特點、課時計劃安排,本著以學定教的原則,設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1)掌握混凝土原材料組成和各材料稱量允許偏差,混凝土攪拌的方式和投料順序;(2)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合作、反思中達成樂學、會學、學會的效果;(3)培養學生主動、勤奮的學習態度,樹立團結協作,安全文明作業的觀念。確立教學重點為“混凝土攪拌的方式各自適用的對象”,教學難點是“一次投料與二次投料的順序”。本節課采用“游戲引導”的教學策略,巧妙創設“悅學拉力賽”這一教學主線,運用“預習導航、情境導入,探索新知、鞏固練習,總結評價、拓展提升”的活力課堂“三段六步”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具體教學設計的實施過程如下。
(一)預習導航,情境導入
課前推送本節課的項目學習任務書至網絡學習平臺,意在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先學后教”的學習習慣。將班級學生按照組間同質、適當均衡,組內異質、互為補充的原則分為四個小組,依據學情確定各組組長,由組長分配各自任務。新課伊始,首先播放一段截選的“馬拉松”賽跑視頻作為“提醒學生大腦程序”快速轉換到“進入上課頻道”的學習情境,接著30秒鐘的微視頻亮出本節課的設計主線——“悅學拉力賽”,借助分析這根“主線”自然導入本節課的學習項目和具體探究任務。短短3分鐘的情境導入,動態的馬拉松視頻、激情澎湃的配樂,彰顯了知識的美感、激發了學生生命的活力。
(二)探索新知,鞏固練習
1.游戲1——連連看:檢查預習、梳理知識、夯實基礎。將課前學習任務書中的“混凝土材料的組成和各材料允許偏差是什么”這一基礎知識點轉化為直觀的連線練習題,以“連連看”小游戲的形式展開。學生以“手勢答題”的方式完成作業;教師以目測學生手勢的方法檢查學生自主預習情況,并安排學生做好小組得分記載;師生共同通過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師生共評層層遞進的評價體系完成對課前學習任務書中“混凝土材料組成、稱量的允許偏差”等基礎知識梳理的學與教。
2.游戲2——搶紅包:小組探究、提煉知識、匯報交流。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成學生熟悉的簡答題題型,再根據習題難度系數進行合理賦分,突出梯度,凸顯分層教學,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如此設計,一是將枯燥的建筑專業知識趣味化,二是便于學生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混凝土的攪拌方式與投料順序。采用“搶紅包”小游戲的形式,即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由每組組長代表參與“抽搶”活動,然后組長帶領組員圍繞本組所抽取的信封里的知識點內容,共同討論與探究。既能培養組長領導力、組員協同力,又可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等限時討論結束之后,四個小組分別推薦代表上講臺匯報各自討論結果。在學生展示過程中,一方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3.游戲3——爭上游:組織比賽、內化知識、深度理解。為了幫助學生消化并深度理解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整合本節課的所學知識點,教師組織“爭上游”小游戲,全體學生限時完成針對性競賽習題,習題的設計依然堅持“以生為本”“分層教學”。題型常見、題量合理、難度適當。比賽結束后,組長帶領組員依據參考答案,進行組間互評,分別記載各小組的得分,做好統計后,歸還各組各人的競賽作業,組內成員再進行自查自糾,再次討論交流,達到組內單體比,組間整體比的教學效果,從而自然攻克本節課的重難點。
(三)總結評價,拓展提升
完成本節課的知識點探究和鞏固訓練之后,進行課堂總結評價,布置課后的拓展提升。先由每個小組統計得分的學生集中一起為四個小組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得分統計,根據統計結果,推出本節課的優勝小組,口頭嘉獎、掌聲祝賀;接著組織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進行總結、對課堂中衍生知識進行歸納,對知識生成過程中產生的原生問題進行解惑;最后教師進行整體總結評價。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曾提出,學習是一種在交往和對話中進行的活動。為了與本節課開頭的一段視頻形成呼應,更為鼓舞學生對建筑專業學習的熱情與活力,教師精心準備了一段與“學長對話”,優秀學長寄語,不僅使師生情感快速升溫,還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師生共同在溫馨寄語中結束了本節課學習任務的探究,期待學生們下節課的才華展示,所以教師在布置本節課課后拓展練習的同時,還要提前設計好下一項目的學習任務書,課后及時推送到學習平臺。
二、案例分析
21世紀初葉瀾教授首先洞見了活力課堂,指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在本節課中,筆者為了激發師生的生命活力,以“游戲引領”作為本節課課堂活力保持與提高的錦囊妙方,為“學習主體”創造了輕松快樂的學習條件。
根據本節課知識特點、學情現狀,選擇“連連看、搶紅包、爭上游”這三款游戲分別用于“混凝土的攪拌”這一任務的預習導航、新知探索、總結評價三個主要環節。如果靜止地看待所選的三款游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樂趣,學生既熟悉這些游戲的規則又樂于接受游戲形式中學習枯燥的建筑專業理論知識;如果動態地看待用“游戲引導”貫穿課堂始終的設計思想,適合“小組合作、深度探究”學習形式的內需和“多元多維”評價機制的外求。
一句話,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游戲引導”的教學策略,可以營造課堂師生和諧的活躍氣氛,激發生師“樂學活教”的激情。
(一)“連連看”游戲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樂學”
蔡元培校長解釋過自主學習的內涵:“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比A東師范大學龐維國教授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是與他主學習相對立的一種學習方式。[2]盡管教育界學者專家一直密切關注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直令人擔憂。本節課在探索新知的開始階段,結合課前學習任務書中的知識特征,聯想到學生課后熱衷的“連連看”游戲,可以簡短又全面地檢測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又將知識趣味化,最終讓學生“樂”學真正地發生在自主學習中、游戲式學習中。
(二)“搶紅包”游戲增強了學生互相協同的意識,讓學生“會學”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小組合作已經是一種常態化的組織方式,對于活力課堂的氛圍營造的作用是有目共睹、顯而易見的。[3]本節課,筆者在處理重難點時,受啟于人們生活中“微信紅包”互動游戲,設計了“搶紅包”的小游戲,模仿紅包面值的大小分別對四個紅包里的習題進行量化賦分,由組長代表小組“搶習題紅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探究,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最終讓學生活用“會學”。
(三)“爭上游”游戲鼓舞了學生力爭上游的斗志,讓學生“學會”
知識源于生活,同樣,活力課堂也源于生活?!盃幧嫌巍笔侨藗兩钪械挠忠环N娛樂形式。筆者在備課時挖掘生活與知識競賽的交織點,巧妙地將小組得分的沖刺練習命名為“爭上游”,讓學生在熟悉的游戲規則下,懂得爭分奪秒,為小組爭光。這樣的設計,一方面使建筑專業枯燥的知識在生活游戲中潛移默化地被消化與吸收,另一方面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雖你爭我搶,但卻文明禮讓的“爭上游”游戲,形象地詮釋了陶行知先生主張的生活教育,最終讓學生真正“學會”了“混凝土的攪拌知識”。
三、案例啟示
筆者以為,一堂真正的活力課堂雖然沒有統一的標準,但都離不開“活躍”二字。
(一)“活躍”在學習主導教師身上
一堂活力課堂最終是師生活力齊迸發的課堂,首先理應是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們活力四射的發力地。
1.“活躍”在開頭創設情境上。常言道:“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課案例中采用了扣人心弦的音像導入法,一段“馬拉松”賽跑那朝氣蓬勃的場景和一段激人奮進的動感音樂,令學生頓時耳目一新,興趣倍增,在激發學生活力的同時,教師也依據預設的教學目標自然地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路線,引入教學項目的主題。
2.“活躍”在教學主線的設計上。一條清晰的教學主線貫穿于教學始終,猶如一根指揮棒之于一場交響樂一樣重要,更像描述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不散”。一根蘊含多元素文化內涵的教學主線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活力。本課案例中的這根教學主線,筆者采用中國黃河“幾”字圖形,首先激活了學生對于中國地理文化的求知欲;分別以學生熱衷的游戲名稱去命名“三段六步”教學模式中的“三段站名”,激發了學生對于項目知識挑戰的活力;每一學習段位都要以“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到了嗎”與學生進行對話,激發了學生急于掌握整堂課教學目標的活力;最后整條線索冠名為“悅學拉力賽”,激發了學生以賽促學、樂學悅學的思想活力。
3.“活躍”在教學策略的實施上。教學設計最核心的環節就是教學策略的選用。因為教學策略主要解決學生如何“學”、教師怎么“教”的問題。巧妙選用適合的教學策略是學生“樂學、會學、學會”的重要保障。本案例中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游戲引領”的教學策略,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探究、積極參與、團隊合作的活力。
(二)“活躍”在學習主體學生身上
一堂活力課堂是師生活力齊迸發的課堂,更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活力四射的場域。
1.“活躍”在自主學習“樂學”上。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淡薄,所以需要教師進行智慧型設計與安排。本案例中,將項目中最基礎的記憶性知識設計在項目課前學習任務書中,然后在“連連看”游戲中以簡單的測試題進行檢測與考核,從學習的時間度、自由度保證了不超越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習能動度、創新度又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確保了人人參與、人人自信、人人樂學。
2.“活躍”在小組合作“會學”上。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教師廣泛采用的一種主流教學組織形式。它是一種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本案例中,按照組間同質、適當均衡,組內異質、互為補充的原則進行分組,在探索新知、鞏固練習階段,以“組長搶紅包”“組員拆紅包”“小組合作完成紅包任務”的形式對本節課知識點進行探索學習,大大增強了學生團結協作的活力意識,提高了學生“會學”的能力。
3.“活躍”在深度探究的“學會”上。深度探究是基于自主學習基礎之上的更深一層的知識領悟與挖掘。在本案例中,將本節課的重難點以“爭上游”游戲的形式實施學與教,激發學生激流勇進、知難不退的學習活力,讓學生在你追我趕的課堂高潮氛圍中“學會”了項目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葉瀾.葉瀾:一堂好課的標準[J].考試:理論實踐,2014(12).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趙有林,陳金國.基于“做學教合一”理念的中職數學活力課堂案例研究——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9(12).
責任編輯:章躍一
The Dynamic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of "Concrete Mixing":A Case Study
WU Lingli
(Jiangsu Baoying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Baoying 2258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t the tim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quality improvement,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research the dynamic classroom which stimulates the vitality of life and growth. To construct a dynamic classroom, we need to conceive a teaching design full of interest. Taking "Concrete mix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boldly attempts to use "game leading"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aiming at the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content under the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actively try to make the students "enjoy learning, be able to learn, and be skilled at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and shortcomings after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vides evaluative materials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loc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new era,and provides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constructing a dynamic classroo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rchitecture specialty.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architecture specialty; dynamic classroom; game leading; enjoy learning; be able to learn; be skilled at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