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摘? 要:我國常見的強對流天氣,主要是雷雨冰雹和雷暴等天氣。強對流天氣容易讓空中的風向氣流和能見度產生變化,這就會對飛行中的飛行員產生干擾,從而使飛行器的安全性下降,一般來說,應對強對流天氣時,空中管制會讓飛行器進行繞飛和偏航的應對措施,這不僅耗時耗力,而且還容易影響其他飛機的飛行路線,增加了空中交通管制的難度。本文基于強對流天氣對飛行的影響,討論了強對流天氣的觀察工作,重點分析了應對強對流天氣情況下觀察工作的策略,希望能夠對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進步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強對流? 氣象觀測? 交通管制? 觀測工作
中圖分類號:S16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9(a)-0015-03
Abstract: The common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n China is mainly thunderstorm, hail and thunderstorm.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s easy to change the wind direction, airflow and visibility in the air, which will interfere with the pilots in flight, thus reducing the safety of the aircraft. Generally speaking, when dealing with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air traffic control will make the aircraft take countermeasures to fly around and yaw, which is not only time-consuming and labor-consuming, but also easy to affect the flight routes of other aircraft,making air traffic control more difficult.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on fligh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bservation work of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 strategy under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hoping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hina's avi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Severe convectio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raffic control; Observation work
對于飛行器的飛行安全來說,地面觀測工作作為氣象預報中的一項十分重要,地面的觀測和氣象預報對于飛行器氣象預報工作的質量有重要影響,但是在進行地面觀測作業的時候,有時會出現強對流天氣,這給地面觀測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而如果對強對流天氣沒有及時的察覺和反應,將會對未來的飛行器的飛行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對于強對流天氣時的觀測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而實際的氣象觀測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說強對流天氣的風向觀測記錄,很多時候都是缺失的,這對信息采集方面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再比如還有氣象觀測站的設備故障和觀測硬件容易出現被雷擊的情況,導致在強對流天氣出現時,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及時的更新氣象數據和觀測信息。
1? 強對流天氣的特點
強對流天氣的主要特點具有突發性、破壞性強、天氣變化劇烈、以及對于飛行的影響較大等幾點,而強對流天氣一般發生的范圍較小,隨機性較強,主要影響范圍在10~300km之間不等,而持續時間也在1h,一般不會超過10h,強對流天氣的主要表現方式為雷暴天氣,短時的強降雨,短時間的大風,還有冰雹等幾種。一般來說強對流天氣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冷熱氣流的相遇而產生,其中雷雨多發生在夏季,冰雹多發生在5月份。而強對流天氣一旦形成,無論是雷雨所造成的大量降水,雷擊以及風向的劇烈變化,還是冰雹所造成的雹擊傷害都對飛機的飛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強對流天氣發生的時候,氣象條件都比較復雜,經常會出現觀測員漏發某種氣象要素的情況,這就導致對強對流天氣的觀測質量明顯下降,達不到管制部門和航空公司的要求。
2? 強對流天氣觀測工作的重點
2.1 冰雹天氣測報要點
冰雹天氣主要發生在5月份的強對流氣候當中,一般來說地面觀測要記住冰雹天氣的開始時間和持續時間,并對冰雹的直徑和質量做記錄,對于冰雹的氣象預警要盡量提前,因為冰雹不僅會對物品財產造成損害,也會對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冰雹主要是在雷雨云中發生反應之后掉落下來的、沒有固定姿態的降水,在高空中凝結成冰,這就形成了冰雹,冰雹的大小和形狀都有一定的差異,它的主要危害是突發性強,破壞力大,在觀測人員對冰雹氣候進行觀測的時候應該用鐵絲網罩住地溫表,避免在冰雹天氣下地溫表損害的情況發生,工作人員主要記錄的是冰雹的起始時間,持續時間以及冰雹的大小,還有冰雹的平均重量,一般以克為單位四舍五入取整數,因為冰雹一般在5-6月出現較多,所以冰雹落下之后,可能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化為水,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觀測人員應該及時稱量冰雹的重量。
2.2 雷雨天氣測報要點
雷暴天氣是在強對流天氣當中比較多發的一種氣候形式,在所有強對流氣候當中應該是發生頻率最高的,而對于飛行安全的影響應該也是最為頻繁的,是地面觀測強對流天氣當中所需要注意的重點,雷暴天氣一旦發生一般會伴隨著極端下沉氣流,而在雷暴云的中心一般會出現高壓,在檢測員的工作當中,如果發現了雷暴天氣,應該記錄雷暴天氣的發生時間和終止時間,并對雷暴天氣的危害程度作出估計,如果雷擊情況發生的數量較多,也應該進行特殊的記錄,而雷雨的方向一般是由雷暴的方向決定,報告只需要從記錄的方向來測量,有時候閃電開始的方向和結束的方向不一致或者說是方向出現大幅的偏差,那么在實際的調查中應該增加一個中間方向,對雷暴的實際變化方向做出明確的記錄。
2.3 大風天氣測報要點
對于大風天氣的觀察來說,地面觀測人員應該注意風速是否超過17m/s,一旦瞬時風速超過17m/s,那么就認為這是大風天氣,就應該發送大風天氣的危險信息。而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可能會有較高頻率的龍卷風現象,龍卷風也是因為強對流天氣所導致的,在氣壓不穩定時就會容易引起龍卷風,龍卷風的最高時速可以超過100m/s,最高超過300m/s,而龍卷風經過的交通工具和人員都會遭受很大的危險,觀測人員主要記錄龍卷風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要對龍卷風發出及時的危險報告。
3? 關于強對流觀測中的改進對策
3.1 重新制定氣象觀測業務工作的基本制度
近些年來我國的科技水平不斷進步,我國的地面氣象觀測能力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因為這些年我國經濟水平以及科技發展速度過快,導致我國的氣象觀測工作的規章制度還未能及時的更新,這就讓氣象觀測工作中的制度束縛和阻礙了我國氣象觀測工作的進步,導致氣象觀測工作不能有效的開展。而完善和更新現階段的氣象觀測規章制度是十分迫切的,只有合適的規章制度才可以幫助我國氣象觀測業務的發展。
3.2 提高氣象觀測人員隊伍的業務能力水平
因為長期以來我國觀測工作的機制較為老化,導致我國觀測工作的人員較少,而且專業技能不夠完善,年齡較大的觀測人員,掌握的知識沒有進行過更新對于近些年來的觀測工作,經驗較為缺乏,伴隨著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新型的觀測儀器也在不斷出現,而對這些儀器的掌握能力是大多數觀測人員所缺乏的,這就需要對我國氣象觀測人員的業務水平加以提升,需要統一進行培訓,應該對觀測人員的專業能力加以重視,組織觀測人員的日常學習,促進觀測人員對于工作業務能力的提升,使觀測人員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保證在觀測結束后對任務有較好的完成能力,減少觀測的錯誤率。
3.3 觀測儀器日常維護與管理
氣象觀測工作不僅僅是觀測人員的專業素質要達到要求,而且對于觀測儀器的資金投入也要比較重視,很多氣象觀測工作的工作能力與觀測儀器緊密相關,如果觀測儀器老化或者是需要維護,那么對觀測數據就會有一定的影響。對于氣候觀測來說,要及時的更新淘汰落后的老化設備,加大資金投入,購買先進的觀測設備,以此來提升觀測人員的觀測能力。同時還應該提升觀測儀器的安全性,對觀測儀器的保護措施應該加強,增加儀器維護和維修人員,對觀測儀器進行定期維護,對老舊儀器進行妥善的維護保養,以便觀測儀器能夠長時間使用。
4? 結語
因為我國民航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飛機數量不斷增多,對于地面氣象觀測業務來說,也應該及時的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將觀測工作做好。而對于強對流天氣的觀測工作來說,因為天氣性質比較復雜,所以需要觀測人員提升自己的工作業務能力,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仔細分析自己地面氣象觀測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從地面氣象觀測的人員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以及觀測單位的規章制度等方面入手,提升工作質量,做好氣象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茂書,劉銳,龍俊天,等.巴中地區強對流天氣預報方法研究[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9,40(4):18-23.
[2] 陳從夷.一次強對流天氣的雷達資料分析[J].浙江氣象,2019,40(4):43-47.
[3] 胡寧,汪會.華南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中環境條件對MCS形態特征的影響[J].熱帶氣象學報,2019,35(5):681-693.
[4] 胡曉宇.京津冀大氣環境協同治理機制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5] 李澤椿,張玲,錢奇峰,等.中央氣象臺臺風預報業務的發展及思考[J].大氣科學學報,2020,43(1):10-19.
[6] 朱圣男.氣候變化背景下鄱陽湖流域氣象干旱時空演變及預估研究[D].南昌:南昌工程學院,2019.
[7] 董敬.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9.
[8] 白颶風,張華,道仁圖婭.影響綜合氣象業務工作的因素及優化措施[J].農家參謀,2019(1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