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語文復習的沖剌階段,做歷年真題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張完整的中考語文試卷涉及到多個知識點,籠統的復習遠不如分題型進行專項練習效果好。而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教師對真題要有一個細致的分析,這些題目想要考查的是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學生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回答,為什么會是這樣的評分標準,這些問題教師自己先弄清楚,然后找準復習目標,有效地提高復習效率。
本文通過分析近三年上海中考語文試卷中的記敘文閱讀部分,結合筆者連續兩年帶初三畢業班的經驗,談一些關于有效提升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復習效果的方法。
《上海市初中語文課程終結性評價指南》中對于現代文閱讀能力提出的幾點要求可以概括為:能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的含義和用法;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義;能概括文章的要點和主旨;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能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結構;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等等。教師需要通過認真研究分析試題和評分標準,了解這些要求是怎樣體現在考題中,進而明確在中考語文復習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掌握哪些知識點以及發展哪些能力,這樣才能使語文復習更加有效。
近三年上海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目分別是:2017年“十七歲那年的單車”,2018年“酸橙”,2019年“你媽喊你起床啦”。下面筆者將從文本選擇、出題方向和評分標準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從文本選擇上
2017年“十七歲那年的單車”寫的是青春期的兒子的成長故事,2018年的“酸橙”是關于對事物認識的變化,2019年“你媽喊你起床啦”是從少年跨越到中年的成長,從這些內容中可以看出,上海近年來的中考記敘文選擇的文本,依然關注的是成長,這與上海初中階段語文教學要求一直提倡的“關注學生成長經歷”是一致的。所以教師在復習階段選擇記敘文閱讀文本時,也可以適量多選擇一些這類內容的文本。
2.從出題方向上
三年中出現較多的考點有:概括文章的要點和主旨(3次);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2次);常見寫作手法及語言表現力(2次),根據語境補全句子(2次),這些考點的反復出現,需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這些也是記敘文復習時應該關注的重點內容。
比如,2017年卷的第23題,2018年卷的第22題,2019年卷的第23題,考查的都是對文章主旨的理解。這類題目難度較大,分值較高,教師應該有意識在復習中重視將這些同類型的題目放在一起做專項練習,將每個得分點細分到位,以提高復習效果。
又如,2017年和2019年都考到了根據語境填寫句子,這種題型考查的是學生的語文功底。那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遇到這類型的文章段落,就一定要講深講透,及時做相關拓展練習,這樣不止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深刻,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3.從評分標準上
語文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分析試卷評分標準,從中找到命題者的思路和關注點,從而融入在自己的教學中。比如,2018年卷第22題“文章寫的是酸橙,卻從甜橙寫起,目的是什么”,學生很容易落入直接套用答題方法的誤區,僅回答“引出下文和吸引讀者閱讀興趣”。而認真分析評分標準后就會發現,出題者所關注的是“甜”與“酸”的對比,包含了對文章內容更深層次的理解。所以教師要在試卷講評中給學生分析清楚評分標準,讓學生明確題目要考查的是哪幾方面的能力,分幾步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得分率。
在了解了近三年的上海中考記敘文出題思路后,為了利用好最后階段的復習時間,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以提高復習效率,筆者在此提出以下幾點復習策略。
1.利用好每一篇閱讀文本
初三的學生應該有對文本上的信息搜集、篩選、概括、整合的能力,在面對每一篇閱讀文章時,要養成隨手劃分段落層次和圈劃出段落中心句的習慣,這樣可以在面對概括文章內容、梳理文章脈絡等題型時,能夠迅速有效地確定查找范圍,進而找出最恰當的答案。
2.開展分題型專項訓練
上海中考語文記敘文常考的題型,前文中都已經提到,那么教師在復習階段,應該有意地把同一類型的題目放到一起,將其作為一個專項訓練,并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逐步深化對考點的理解,明確答題策略,這樣可以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比如前文中提到近三年的最后一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那么可以把這三道題拿出來做一個專項訓練。2017年卷的第23題是“緊扣加點字,分析結尾的妙處”,題目指向明確,先分析加點字,再結合結尾的特點來回答。2019年卷的第22題“那個姑娘指媽媽,分析這句話的豐富內涵”,出題者已經明確告知了答題思路要朝母親的、孩子的愛這個方向上引。2018年卷的第23題,“借酸橙表達了深刻的思想”,是要學生從文章中歸納人生道理。這三道題正好是從易到難的順序。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分析題干,明確考查范圍就是文章主旨;然后再根據題目要求依次分析。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準確把握這個考點的答題方向,而且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在這個考點上的理解、表達能力。
3.適度綜合訓練
近幾年上海的中考語文試卷,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而當一道題目綜合了若干考點時,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2019年卷第21題的“從語言表現力角度分析標題的妙處”。此題不僅考査標題的作用,更考查了學生對語言表現力的掌握,有一定難度。對于這種題目,我們在考前的綜合復習中要幫助學生梳理題型,指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分步答題,構建答案順序鏈,細致有條理地闡述觀點。
4.注意語言表達和答題規范
語文考試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和區分尺度,強調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規范性要求。在日常的閱卷中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從答案關鍵詞上看,學生的理解是正確的,感悟也是頗有道理的,但是語言凌亂、詞不達意,甚至表意空洞,自說自話。這是不符合答題要求的。因此,在復習中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強化意識,不斷訓練學生養成清晰、簡要、規范、有序的語言表達習慣。在這里筆者提一個小建議,可以讓學生盡量多用標點符號,將長句化為短句,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清楚自己已經回答了哪些內容,更有助于閱卷老師批卷時找準得分點,相信這些會讓學生在考試中受益的。
中考記敘文閱讀復習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內容極為復雜而瑣碎,知識點、能力點之間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考點、不同的習慣都決定了我們的復習模式是要因人而異,也要因題而異。只要我們能夠明確目標,就一定能夠尋找到有效且高效的復習策略,就一定能幫助學生切實提高中考語文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