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充市儀隴縣在推進就業扶貧工作中突出重點群體,開展精準施策,先后通過實施“技能提升、搭建‘金橋’、牽手帶動、援助兜底”四項重點工程,切實推動各項工作縱深開展,確保了脫貧長效。
縣上統籌培訓師資、培訓項目、培訓資金和培訓標準,建立統一師資庫,融合納入各部門培訓項目,統籌資金支付,統一培訓課時、內容和實訓標準,統籌制定培訓計劃,著力解決行業部門培訓類別多樣、內容重復、標準不同的問題,確保培訓順利進行。
根據不同群體不同要求,實行分層次申報培訓意愿,分區域開展專項培訓,分時段進行培訓監管,落實事前申報、事中參與、事后考核評估管理,確保培訓規范運行。
建立規范的“六步”培訓實施流程,即全面摸排各部門現有培訓項目、師資、資金來源、培訓要求、培訓能力、意見及各地培訓需求等情況;制定全縣技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統籌師資庫建立、項目分類、資金支付、標準要求等;根據各行業各部門培訓需求情況,分解培訓目標任務要求;對各部門負責人及具體操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明確培訓要求和標準;督促各部門各行業按照要求,分類實施培訓;對培訓合格人員,落實就業服務包工作,確保培訓一人就業一人。
按照征集的培訓意愿,對接實施訂單培訓,圍繞需求培育德鄉勞務品牌,先后開展德鄉月嫂、德鄉建工、職業農民等十大類別培訓共計5500 余人,全面增強了貧困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積極推進基層平臺規范化建設,先后建立并充分發揮三大用工信息發布平臺,即建設聯通縣、鄉、村三級的信息網絡,利用省市公共招聘專網發布招聘信息;推進縣、鄉、村三級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尤其是2019年新建100 個就業示范村,將人力資源市場搬到村口,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開設新聞專欄及開通媒介平臺,利用廣播電視、新聞網、微信公眾號、QQ 群等媒介發布信息。
突出就業服務重點,落實就業“服務包”工作,實現經開區企業用工狀況日監測,縣內外用工信息日收集,招工信息周發布,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確保信息精準對接。
深化“春風行動”、扶貧專場、夏季專場、大學生專場、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日常招聘活動,加強東西部勞務協作,發揮駐外商會及農民工就業服務站作用,并積極引導就近就業、鼓勵靈活就業、扶持創業發展、實施對內就業精準推薦、異地就業點對點輸送,先后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8.6萬人次,其中今年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28000余人,切實拓寬了貧困勞動力就業渠道。
儀隴縣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就業扶貧有關工作的通知》《促進就業創業“四項重點工程”實施方案》《促進返鄉下鄉創業40 條措施》等系列文件,完善減稅降費、融資貸款、土地流轉、場地減免、創業扶持、求職補貼等促進創業就業辦法,強化貧困勞動力創業就業政策支撐,著力營造寬松的就業創業政策環境。
充分運用就業扶貧援助措施,加強對貧困戶創業扶持,通過創業引導、兌現激勵、樹立典型、復制推廣等作法,先后培育創業典型600 余人,帶動更多貧困勞動力走上創業致富之路。
充分發揮企業、農民專合社、種養大戶、農村電商及創業典型作用,鼓勵能人帶動,通過兌現政策激勵扶持,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2500 余人,常年帶動就業3000 余人。
按照每個貧困村不少于4 個、就業扶貧示范村不少于5 個的標準,縣上每年開發一批農村公益性崗位,對貧困勞動力中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兜底安置,重點針對就業困難的脫貧監測戶和致貧風險戶,結合異地搬遷安置就業、退捕漁民安置就業、河道管護、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看護、社會治安協管、鄉村道路維護、防疫宣傳等工作,年均托底安置就業950人左右。
農村公益性崗位實行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采取“一年一明確”方式進行認定,脫貧收入穩定后退出,返貧符合條件人員納入,確保有勞動能力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對安置在農村公益性崗位人員,按每人每月500 元標準給予崗位補貼,參加社保的按規定給予社保補貼,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鞏固了脫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