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成都市新都區人社局把“穩就業”放在工作首位,建立五項工作機制,找準“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突破口,大力推進政策落地落實,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截至7月,參訓企業166 家,培訓職工11551 人次,擬撥付資金3576.24萬元,兌現培訓資金1198.09萬元,在成都市各區(市)縣中排名第一。
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企業培訓“線上”宣傳活動,讓“線上小喇叭宣傳”撬動起企業服務“大培訓”。建立“一微一Q”企業交流信息平臺,通過微信培訓群、QQ 交流群及時發布培訓相關補貼政策,詳盡解答并精心指導企業開展培訓備案、補貼申報等相關工作,幫助520 家企業實現了信息的交流互通。召開線上就業政策公開課,解讀企業培訓方面的政策要求,為全區500 余家企業的10000 余名職工提供了課程學習。通過微信公眾號、人社官網、“香城職通車”等平臺及時推送企業培訓政策、資金兌現等方面的信息,讓企業及時了解政策的落實情況。
積極改變工作角色,從“企業上門學政策”轉變為“專班上門送服務”,在服務中突出及時性、精細化,有效提升企業開展培訓工作水平。區人社局建立了企業培訓對接工作專班,由分管副局長督導,就業局業務科室全面跟進,業務骨干成立企業培訓工作指導小組,按照“人社局+鎮(街道)+企業”分片分行業制定服務對接方案。深入鎮(街)、園區、企業和行業部門,形成“一園一企”服務機制,通過“面對面”實現“一對一”的交流指導。由局領導帶隊,走訪區內重點企業12 家,針對企業特殊行業培訓現狀,了解企業培訓需求,幫助企業匹配合作學校,完善培訓方案。
適應企業需求,積極開展企業培訓跟蹤服務,點對點開展培訓服務,用訂單式培訓讓企業“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有效提升職工技能水平。積極引入成都市內高質量職業學校,著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補足新都區技能培訓載體短板。如引入成都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四川鍋爐高級技工學校、成都均衡營養保健技能培訓學校等,借助他們在行業的培養優勢,與新都區重點企業進行自主匹配,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培訓,幫助參培企業做實做優各項培訓。以全區機電裝備、家具、食品、醫藥、物流五大支柱產業人才為依托,大力開展區內企業技能人才培訓計劃,鼓勵企業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開展“老帶新”“項目制”“品牌打造”等內部培訓提升工作,指導并鼓勵企業扎實開展提升培訓。目前,開展疫情期間線上培訓38 家,穩定企業職工崗位1229 名;開展新晉職工培訓23 家,對1572 名新職工開展崗前培訓;對8 家認定為困難企業的664 名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對47 家重點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培訓,提升技能崗位5539 個。
針對不同培訓方式,分重點、分行業發揮部門和園區協作優勢,開好“圓桌會”,唱好“同音符”,各方共同發力,統籌推進培訓落地落實。充分發揮鎮街、園區“一線”接觸企業優勢,形成鎮街摸底、園區梳理、部門核實工作態勢,掌握企業的困難和需求,開展跟蹤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如聯合家具產業園探索木工項目制培訓、指導京邦達完善智慧物流項目制培訓、協調中車集團開展軌道交通行業的項目制培訓等。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的配合協作,實現信息互通。如調取社保新參加職工數據推進崗前培訓、依據穩崗返還聯席會認定企業名單推進困難企業培訓、指導民政部門推進養老護理項目制培訓等。
在積極做好企業培訓工作同時,從資料備案、審核、撥付等流程入手,實現培訓到位、資金撥付到位的“兩同步”。建立人社系統企業培訓資金撥付網上預審制度,企業通過網上推送申報資料后,區人社局安排專人進行實時審核,實現申報資料一站式審核。對審核通過的企業培訓項目,按照培訓計劃落實情況,及時快速兌現預撥款,提高了企業開展技能提升培訓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