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抓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達州市通川區就業局把穩就業、保就業擺在首位,從政策扶持到資金補貼,從平臺搭建到技能培訓,打出系列“組合拳”,有效緩解全區就業難題,保障了基本民生。
搭建平臺服務行動,幫就業。積極妥善解決好區內各類困難群體就業問題,大力實施“送崗”就業援助,“點對點”推送就業崗位,幫助其盡快就業。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在勞動力富集的鄉鎮舉辦就業專場招聘會,適時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活動。
推行線上招聘+微信公眾號推廣,發布“通川區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招聘會”相關企業和職業信息,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網絡招聘不停歇”的全天候線上招聘服務新模式,共發布招聘信息8 期,涉及120 家企業崗位3000多個,通過朋友圈發布崗位信息50萬條;承辦通川區“戰疫情、助復工、穩就業”網絡直播招聘會, 51 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513 個,求職者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338 人。
突出重點幫扶行動,保就業。充分發揮政府托底安置就業功能,圍繞重點群體積極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構建了以城鎮公益性崗位、貧困勞動力公益性崗位、臨時性公益性崗位等為主體的公益性崗位保障就業體系。今年已開發公益性崗位2657 個。
針對疫情,在全區277 個村社區開發了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消毒保潔、疫情監測、防疫宣傳等臨時公益性崗位554 個,既解決了因受疫情影響就業困難以及無法及時返崗復工人員的就業難題,又解決了疫情防控工作人手力量不足等難題,發揮出了公益性崗位在全區就業再就業工作中的作用。
推進培訓扶智行動,助就業。瞄準群眾就業技能提升需求熱點,大力實施扶智工程,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針對市場所需及人員特點,通過“三聚焦”抓實職業培訓,激發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內生動力”,切實提高就業困難人員的技能水平。
聚焦產業抓培訓,根據轄區特色優勢產業布局實際,量體裁衣組織開展培訓;聚焦特色抓培訓,結合區內留守婦女多、文化水平低、務工技能缺乏等實際,著力打造具有通川特色的勞務品牌培訓;聚焦需求抓培訓,根據市場用工需求,訂單式組織開展電工、焊工、廚師等工種的勞務品牌培訓。今年上半年,已開展企業職工線上培訓1000余人,發放線上培訓補貼61.28萬元。
實施援企穩崗行動,穩就業。全力以赴推進援企穩崗護航行動,用好用足“免、減、返、補”等就業扶持政策,把落實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返還政策作為幫助企業抗擊疫情、加快復工復產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失業保險“穩就業”作用,著力保住就業崗位。對轄區內企業確保做到穩崗返還補貼應返盡返,對今年已按50%(標準)享受了普惠穩崗的中小微企業免于申報,無須重新審核穩崗返還資料,快速以原返還渠道,提標至100%予以補差;對年內新申請普惠穩崗返還且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直接按100%標準返還,盡最大努力為企業紓困解難。上半年,對申報普惠穩崗返還的141 家符合條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63.23萬元,惠及企業職工2773 人;為企業職工代繳醫療保險948 人(次),繳納醫療保險費39.45萬元;為困難人員臨時價格補貼發放1370 人(次),金額12.32萬元。
開展青年見習行動,帶就業。進一步加大對青年群體的就業服務力度、擴展就業渠道、增加見習規模、擴大就業見習對象范圍,將全區16-24 歲失業青年全部納入見習對象,全力摸排收集區內各見習基地的見習需求,多渠道開發優質見習崗位,讓更多高校畢業生和失業青年參與到見習當中來,為高校畢業生及失業青年搭建一個過渡緩沖平臺,以便他們盡快實現就業并穩定就業。同時,也為區內用人單位全面考察了解畢業生及失業青年綜合素質、擴大選人用人范圍、建立較為穩定的人才輸送渠道創造條件。截至目前,全區共確定就業見習基地12 家,涉及科技、醫療、教育、生產、加工、商貿等眾多行業領域,符合條件的就業見習人員達200 余名,就業見習生就業成功率達70%。2018年至今,全區累計撥付就業見習補貼170 余萬元,不僅為見習生“帶薪實戰”搭建了平臺,促進其實現就業,同時也為企業輸送了“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