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雨城區總人口約36萬人,每年本地靈活務工和轉移就業約8萬人。據今年數據統計和調查了解情況,截至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約6.3萬人,其中省外0.79萬人,市外省內1.3萬人,市內4.2萬人。轉移規模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省外務工人數已超過春節前返鄉人數的13.1%。
從區內情況看,隨著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穩步推進,勞動力市場已基本恢復正常,房地產和工程建設領域、餐飲娛樂等服務行業以及市區重大建設項目的產能恢復和活力提振,對穩定就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鄉村旅游及碧峰峽、上里古鎮等景區的客流量、飽和度還有較大上升空間,隨著旅游旺季到來,將對上下游產業形成激勵促進作用。
疫情發生后,雨城區委區政府為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及時建立了由人社部門牽頭,交通、衛健、公安等部門參加,依托各鎮、街道的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保障機制,全面貫徹落實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穩定就業的系列指示要求,全力以赴促就業保穩定。
打通一個轉移關口。人社與衛健部門緊密配合、通力合作,快速高效開展農民工免費健康體檢“春風行動”。在保證安全有序前提下,采取線上線下同步受理、鎮(街)村(社)專人負責、電信公司協同幫辦等措施,竭盡全力為返崗復工農民工提供健康體檢服務。截至目前,全區共接受體檢報名51820 人,已累計完成51057 人健康體檢服務并開具相關證明材料,為農民工及時快速外出務工和返崗提供了強力保障。
暢通一條外出渠道。按照“出家門進車門,下車門進廠門”的總體要求,持續開展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春風行動”。于2月19日在全市率先開行首班跨省超長距離直達包車,往返歷時83 個小時,行程近5000 公里,安全圓滿地將22 名農民工(含家屬)送達浙江省西店鎮務工返崗。以此為示范引領,使全區乃至全市的農民工返崗行動迅速升溫,掀起了返崗熱潮。大部分農民工通過自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自發包車等多種形式順利返崗。截至目前,雨城區共組織返崗專車9 班,將151 名農民工送到浙江、福建、陜西等地復工,并將14 名農民工從重慶接回。
織密一張信息網絡。針對疫情期間特殊情況,采取特殊措施,大力開展網上招聘“春風行動”,提出“網上招聘不停歇、人社服務不打烊”口號,實踐探索縣鄉村組四級聯動機制,為就業者和企業搭建雙向求職平臺,進行就業崗位信息全方位收集發布、多渠道覆蓋宣傳、精準化定向推送,累計面向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等群體發布推送各類崗位信息20000 多條,印制宣傳資料5000 多份。截至目前,已發布網上招聘信息13 期,召開現場招聘會7 場,送崗下鄉5 次。
強化一波政策激勵。區人社局出臺《疫情期間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十六條措施》,推行“社企服務連心卡”,與32 家企業建立“人社服務專員”聯動機制,“一企一員”“一對一”提供政策咨詢、幫困解難、獎補落實等上門式、主動式服務。截至目前,已為3 家企業發放272萬元困難企業穩崗補貼,惠及職工344 人;2—6月累計緩減免社保費2955.4萬元,惠及555 家企業和用人單位,竭盡全力為企業減負助力,通過穩企業穩住就業“基本盤”。
同時,針對個人就業創業,加大援助和激勵力度,目前已為15 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20萬元,為2 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農民工發放創業補貼2萬元,為10 名創業高校畢業生發放創業補貼10萬元。扎實開展“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共提供531 個招聘崗位,今年以來已招用35 名高校畢業生和未就業青年參加見習,撥付見習補貼13.992萬元。
兜底一批重點群體。把做好貧困人員就業工作擺在重中之重,嚴格落實《雅安市支持貧困勞動力就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十條措施》,與扶貧開發局聯合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的通知》《關于開發貧困對象疫情防控臨時公益性崗位的通知》等文件,采取有組織勞務輸出、鼓勵和支持就地轉移就業、公益性崗位開發安置、線上線下技能培訓等多種措施,兜底保障貧困勞動力生產生活。截至目前,全區已針對貧困人口開發717 個公益性崗位,對貧困人員中特困對象進行兜底安置,組織勞務派遣輸出130 人,組織1 場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會,促進轉移就業468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