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市金牛區進一步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預防和化解勞動爭議糾紛的路徑,健全勞動爭議多元處理工作格局,建立部門聯動、多方參與的勞動爭議糾紛解決機制,構建“主動服務、靠前服務、精準服務、聯動服務”的服務體系,深化和諧勞動關系建設,切實保障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由金牛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整合區法院、人社、司法、工會、工商聯等部門的資源和力量,成立區勞動爭議調解服務中心。區人社局牽頭管理調解服務中心,建立聯動化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工作機制,強化基礎保障,確保平穩運行。調解服務中心施行實體化運作,集中設置勞動爭議人民調解、仲裁申請、司法確認、訴訟、法律援助和勞動監察投訴舉報登記等服務窗口并配置調解室,構建勞動爭議調解“一站式”服務,降低勞動者維權成本,提升矛盾化解效率。自2019年11月實體機構建成并投入運行以來,截至2020年8月20日,共計受理勞動爭議糾紛案件2273 件,其中1062 件進入案前調解程序,調解中心成功調解503 件,113 件完成司法確認程序;承接仲裁委委托的已立案勞動仲裁案件庭前調解工作,目前全部庭前調解成功。
全面推進“調、裁、審”銜接機制落實,充分發揮調解在勞動爭議處理中的基礎作用,著力推動糾紛解決端口前移。落實案前調解建議制度,對未經調解、當事人直接申請勞動仲裁的爭議,可出具調解建議書,引導其先行調解。落實仲裁庭前調解制度,對已進入勞動爭議仲裁程序的案件,仲裁委員會經當事人同意,委托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進行調解。引入司法確認和仲裁審查制度,經調解達成協議的,雙方當事人可就近在調解服務中心提出司法確認或仲裁審查申請。落實訴前引導機制,經調解服務中心形式審查認為不屬于勞動爭議受理范圍的案件,可引導進入訴前調解。推進裁審對接機制建設,明確同一類問題的處理依據、統一裁審尺度,提升仲裁辦案質量。通過“調、裁、審”銜接機制的全面推進,逐步實現勞動爭議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規范化、系統化、常態化,形成無縫銜接、逐層化解、全面高效的多元化解糾紛解決新模式,極大降低勞動者的維權成本,縮短案件解決周期,基本實現勞動爭議的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
加強基層專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在街道和規模以上企業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在社區設置勞動爭議調解小組,著力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推進區級調解組織建設,依托區總工會成立金牛區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為解決勞動爭議糾紛的常設調解機構,同時在街道、社區、律所多點設立調解室,就近及時化解勞動爭議糾紛。加強勞動爭議專業性調解組織隊伍建設,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勞動關系公共服務。加強調解員隊伍專業化、規范化建設,組織全區街道、社區、企業及從事勞動爭議方面工作人員共計166 人參加勞動關系協調員考試,提高勞動保障政策水平;特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勞動保障監察員充實勞動爭議調解隊伍。發揮律師調解的專業優勢,由調委會與律師事務所簽訂法律服務協議,邀請22 名專業律師加入調解員隊伍;鼓勵和支持退休法官、檢察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和仲裁員參與勞動關系公共服務;發揮社區工作者、平安志愿者、勞動關系協調員、勞動保障網格員預防化解勞動爭議的作用。目前全區基本形成了橫向覆蓋人民調解、仲裁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縱向輻射街道、社區、企業的勞動爭議多元化解組織網絡。
下一步,金牛區將繼續以社情民意和群眾訴求為著眼點,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從源頭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平安和諧與公平正義。以創建“成都市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區”為重要載體,縱深推進全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建設,探索形成具有金牛特色的勞動關系工作模式。爭創“四川省勞動人事爭議標準化仲裁院”,積極發揮中心高端法律服務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服務水平。全面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創新探索更多更優的“高端”“特色”公共服務產品項目。建立健全“一庭三所聯調+勞動保障”的多元解紛體系,推動勞動保障工作與社區發展治理和社會綜合治理深度融合,力爭創造勞動爭議多元化解的“金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