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思怡
對“紀實”與“真實”的認識,仍然存在見仁見智的問題,筆者認為紀實是紀錄片創(chuàng)作過程中以紀錄為創(chuàng)作手法、以非虛構的形式來實現“真實”的手段方法。因此,紀實的影像會給人帶來“真實感”,這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上一種審美感受的重要價值,而紀實這一傳播手段也在整個泛紀實傳媒內容生態(tài)的領域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傳統(tǒng)媒介與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紀錄片出現各種生長演進:形式創(chuàng)新、內容拓展、片長規(guī)格變化、播出渠道多樣等,與此同時形成一個小眾化但極具發(fā)展空間的領域——泛紀實內容。
處于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的泛紀實內容生態(tài),除了傳統(tǒng)的紀錄片之外還包含紀實短視頻、紀實真人秀娛樂節(jié)目、影視IP衍生的“記錄番外篇”等新興紀實內容,在媒介融合語境下一齊構筑了泛紀實內容生態(tài)的大格局。紀實短視頻一出現便引發(fā)了高度關注,成為媒體融合時代泛紀實內容生態(tài)的新景觀。值得討論的是:綜藝節(jié)目分類下的紀實性微綜藝以及視頻播客Vlog是否可以被歸類為紀實短視頻?
1.紀實性微綜藝與紀實短視頻
隨著媒介不斷延伸、融合、變化,各種視頻形態(tài)興起,主流媒體早已開始布局短視頻生態(tài),綜合視頻平臺如優(yōu)酷、騰訊、愛奇藝等,在面臨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時,也有一定的競爭壓力。為爭取用戶時間,綜合視頻平臺也紛紛在短視頻內容領域發(fā)力,并且漸漸探索出了一條以長視頻帶動短視頻發(fā)展的道路,推出了微綜藝、微紀錄片等新視頻形態(tài)。其中,微綜藝中的紀實性微綜藝并沒有清晰特定的定義,更多的是行業(yè)內部對這種既帶有紀實性但又不能完全被歸于紀錄片一類的短視頻節(jié)目的指稱。但紀實性微綜藝與紀實短視頻有交叉的概念,從形態(tài)上來看,它更像是紀實短視頻將紀實性和短時長的特性賦予綜藝節(jié)目。
2.Vlog與紀實短視頻
近年來,Vlog在國內借助社交媒體平臺迅速發(fā)展,相較于一般意義上的生活記錄短視頻,Vlog的創(chuàng)作門檻較高,內容也更為精良,需要一定的前期策劃以保證畫面的協調和視頻內容的故事性。區(qū)別于一般表演性質的短視頻,Vlogger通常面對鏡頭敘述,使Vlog更具互動感、社交感和相對真實性。筆者認為,Vlog和紀實短視頻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避開了一般短視頻“秀”的心理,并且Vlog因其明顯的內容驅動特征得以呈現出紀實短視頻一般的思想性。
PGC(專業(yè)化內容生產)模式和UGC(用戶自行生產)模式是紀實短視頻的兩種生產模式。以“一條”“二更”為代表的PGC模式創(chuàng)作平臺一般通過兩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戶端)傳播;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UGC紀實短視頻平臺自身不生產原創(chuàng)內容而是對用戶自主創(chuàng)作內容進行聚合分享。多元生產為紀實短視頻傳播主體所青睞。
此外,堅持市場導向的各視頻媒體為適應紀錄片市場的受眾年輕化趨勢,積極開發(fā)“青春+”的泛紀實內容:泛青春題材內容,如騰訊視頻于2019年面向特定受眾特定年齡群制作的紀錄片《藝考生》;敘事表達年輕化,如芒果TV于2018年制作的《我的青春在絲路》是對主旋律的年輕化表達。
隨著紀錄片觀眾由電視端走向互聯網端、移動端,泛紀實內容生態(tài)進入了渠道飽和甚至過剩的階段,加之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推出,“內容為王”的觀點再次壓制其他占到了高位,做出引發(fā)觀眾共鳴的優(yōu)質內容、獲得足夠的閱讀量成為制勝之道。
一方面,紀實短視頻內容在敘事結構上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常見將整個內容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放在開頭,使觀眾產生“問號”或“嘆號”,利用廣告學中的“黃金7秒”印象理論。其次,精煉內容,以局部化的敘事方式呈現具有故事性的內容。例如各大網絡及自媒體平臺所制作的“非遺”系列紀實短視頻:平均時長一般不超過15分鐘,開頭大多是“非遺”代表畫面或聲音吸引“眼睛或耳朵”,其后加入手藝人的內心獨白或采訪同期聲,更容易讓觀眾產生浸入感和共鳴。另一方面,部分視頻平臺利用媒介融合背景,已經形成聯動其他平臺或產業(yè)生態(tài)資源的開發(fā)平臺矩陣。以優(yōu)酷為代表,將內容與技術進行融合,與阿里巴巴經濟體形成生態(tài)內互動。例如阿里集團2018年新推出的“88VIP”活動,通過88元阿里超級會員身份享有優(yōu)酷全年會員權益。此后,優(yōu)酷還提出“從產購到共生”,與平臺一起經營內容,生產更優(yōu)質、“性價比”更高、更適合自身平臺的內容。
近年來,泛紀實內容生態(tài)改變了原有的以電視為紀錄片主要傳播渠道的傳播方式,到今天,臺網聯動早已成為新常態(tài),并且網制網播的模式成為主流。同時,在媒介融合大趨勢下,以全媒體融合互動為基礎的全媒體傳播,是泛紀實內容新的傳播格局,且達到了一定的傳播效果。從網絡社交平臺這一傳播渠道上可見一斑,紀實短視頻篇幅精短,不會耗費太多時間,一部好的作品通過社交平臺的“贊”“評論”“轉發(fā)”等功能,便可以進行鏈式傳播,快速傳播開來。尤其在微博平臺上,明星、大V的存在使紀實短視頻的傳播有機會通過這些“意見領袖”來擴大視頻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以“一條”“二更”公眾號為代表的商業(yè)型短視頻自媒體,除了依賴流量廣告的傳統(tǒng)盈利模式,其涌現出了更多創(chuàng)新性強、特色化的商業(yè)模式。“一條”通過在內容上發(fā)力以帶來用戶流量,通過廣告和電子商務實現盈利;“二更”除了流量變現、商業(yè)定制等盈利點外,還具有一定的平臺功能,包括媒體渠道資源整合、視頻制作團隊資源整合、廣告主資源整合等視頻營銷資源整合功能。
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通過整合分析用戶數據來進行市場化的媒介經營。尤其在內容制作方面,不論是平臺自制內容還是平臺用戶眾創(chuàng),都是通過實時互動得到回饋信息,進而指導之后的內容創(chuàng)作。如此一來,實現了媒介與人的融合,這種融合一方面可以帶動此類泛紀實視聽內容在傳播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也能夠反哺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