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明雋 馬新新
近年來,為跳脫出綜藝節目固有的內容框架,拓展綜藝邊界,桌游元素開始進入綜藝市場,從形式上的客串環節到桌游推理綜藝的興起,經過了創新融合的發展過程。現如今,桌游推理綜藝已成為一個細分的真人秀門類,憑借著邏輯連貫與快速反應,被受眾迅速認可與喜愛。例如,《飯局狼人殺》《高能玩家》等桌游綜藝的超高人氣與話題熱度,讓這類型綜藝成為全民爆款。2019年11月8日,《明星大偵探》第五季開播,“推理+娛樂”的新形態也讓綜藝節目走上一個新臺階。
《明星大偵探》是由“劇本殺”演化而來的桌游推理真人秀綜藝節目。從藝術形式上看,電視節目以屏幕上的聲音和畫面為媒介,由多種藝術因素綜合而成,屬于視聽綜合直觀藝術;劇本是以語言文字為物質媒介和表現手段,塑造具有間接性的藝術形象,屬于非直觀藝術。
兩種藝術形式的碰撞使得節目整體相互綜合發展。一方面,電視藝術拉近現實生活,激發觀眾參與;另一方面,劇本增加了節目的戲劇張力,完善了節目的情節邏輯層次。《明星大偵探》通過電視藝術對劇本演繹、記憶、應變、邏輯的多維度考量,將更立體的節目效果呈現給觀眾,加強了受眾的情感共鳴。
懸念是劇本創作的技巧之一,能夠豐富節目“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情節結構。《明星大偵探》通過規定情境,每一期設定不同主題,嘉賓根據預設背景情節進行角色扮演,分為兩個陣營:“偵探”——搜查線索,查明真相;“嫌疑人”——隱藏線索,混淆視聽。同時,配合劇本多元的戲劇結構,節目整體增加了邏輯維度。
開端篇,通過劇情推動嘉賓角色創作,鋪墊因果關系,加強觀眾的代入感,進一步完善了節目的邏輯層次與角色定位。發展篇,嘉賓開始搜證,然后集中推理,預設劇情開始浮現出明線、暗線兩條線索,設置貫穿型懸念、變換型懸念和交錯型懸念使得劇情有張有弛。高潮篇,嘉賓通過線索分析、一對一談話、辯討疑點等方式,進行最終玩家投票環節,此時暗線的探索程度將影響結局走勢。結局篇,公布結局,開始通過案情映射現實,加強觀眾感興。
節目在表現手法上敢于打破時間空間的邏輯關系,運用倒敘、插敘等手法加強創新性,其中“劇中劇”“視角切換”等藝術創作手法增加了節目的“燒腦”程度,豐富了節目的推理元素。節目通過假定場景融入更多娛樂形式,如群星演唱會、小劇場、偵探能量站等來加大娛樂信息的交互性,同時多樣的娛樂形式也更好地引出了故事主題。《明星大偵探》通過構建“推理+娛樂”IP矩陣,正在打造屬于中國現有市場的桌游類真人秀綜藝體系,擴大自身圈層受眾。
與傳統綜藝節目不同的是,《明星大偵探》邏輯更連貫,角色分工更明晰。嘉賓除了在節目故事情節上擔任敘述者,還各有劇情任務。按照推理與娛樂兩部分劃分,偵探、偵探助理、職業型專家串聯節奏助推情節發展,普通玩家及NPC、嫌疑人增加娛樂元素碰撞。多元的嘉賓構成,也更易實現節目與嘉賓的有機融合,加強與受眾間無形的羈絆感。
在全游戲化綜藝節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地位被淡化,但主持角色不會。由于情節推動的需要,故事背景和人物背景需要被介紹,因而成為主持角色的任務之一。節目中的主持角色大概有三個類型。一是偵探角色。在第五季節目中,控場能力較強的主持界常青樹何炅、撒貝寧以7∶3的概率較多次數擔任偵探,他們具有較強的駕馭節目的能力來把控節目進程。二是偵探助理。劇本殺考驗的是玩家的即興表演與邏輯表達,因此《明星大偵探》所有嘉賓不佩戴耳返,一些關鍵環節的推動需要由佩戴耳返的偵探助理代替導演組傳達。三是職業型專家。他們是法學院教授、犯罪心理學家等,這部分嘉賓通常負責完善劇情學理上的漏洞,以此連貫節目邏輯。主持角色只有把握好了節目的邏輯性,才能更好地帶動觀眾認真思考,實現共同推理的節目效果。
節目的娛樂元素也在于嘉賓的新鮮血液。嘉賓決定著節目的吸收與產出,節目組敢于邀請跨界維度較大的明星加入,就是看中了明星在不同圈層的隱形技能點,如歌手即興表演、諧星正經推理、呆萌人設大反轉。一方面,老嘉賓為節目的固定收視群體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嘉賓也在吸引外圈觀眾。
新老嘉賓帶來的節目標簽也各不相同。何炅(常駐嘉賓):可能性把控King+搜證達人;撒貝寧(常駐嘉賓):證據鏈推算者;張若昀、白敬亭:案件演算大師;劉昊然+戚薇:演技在線+推理加持;鬼鬼、魏晨、吳昕、魏大勛、范丞丞:才藝小生+綜藝趴擔當;papi醬、肖戰:推理趴新星。正是各種各樣的元素排列組合不斷加強了節目的互溶程度,更碰撞出意料之外的娛樂性。
新媒體形式能更好地延伸節目的傳媒領域,拓展節目的內涵與外延,因此,加強節目互聯網思維,創新衍生品內容生產尤為重要。《明星大偵探》除了塑造高質量的節目內容,也注重衍生品開發,既加強了縱向維度“推理+娛樂”的IP矩陣系列化衍生,又增強了橫向維度精神屬性的周邊化衍生。新媒體藝術的強互動性也賦予了節目主體新的功能,讓其無限貼近大眾文化,促使受眾感知變化,更樂于接受新的綜藝娛樂形式。
基于芒果TV的平臺資源優勢,順勢打造姊妹篇節目《名偵探學院》(第一季17期節目平均播放量為2037.7萬次),搭建出主體節目的立體維度。《明星大偵探》進行主線劇情任務,《名偵探學院》復盤推理進行受眾反饋接收。不得不說,錯峰播放的姊妹節目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主體節目的話題熱度,在節目經營上更好地滿足了受眾審視,實現了節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目標。同時,因為《明星大偵探》的游戲模式單一,在姊妹節目中加入了更多元素的游戲環節,如真人大富翁、你畫我猜、狼人殺等,加強了觀眾的期待感與節目的娛樂性。
衍生游戲產品——劇本殺APP“我是謎”被大力推廣,既給觀眾提供了線下體驗產品,又滿足了受眾強烈的參與欲望。其實桌游本身是一種線下互動游戲,但桌游的推廣以單一口碑形式傳播。“我是謎”將桌游轉換為線上模式,依靠明星同款體驗形式,拓寬其內在的文化精神屬性價值,帶動全民推理模式,一方面為《明星大偵探》帶來了線性熱度直接收益;另一方面,從受眾參與所帶來的時段價值看,也推動了劇本殺創作的直接動力來源。如今,一二線城市興起的各種偵探體驗館、劇本殺桌游社,也因節目的良性宣傳增加了熱度,而節目也得益于線下的爆火,收獲了更多節目受眾。
綜藝節目的創作形式是不斷變化的,現如今國內的綜藝趨勢已逐步走向“內容為王”,但還不能免于國外綜藝內容的約束。國內綜藝節目從中國“獨播”“獨創”到世界“獨家”“原創”,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需要媒體人發揮獨特的中國藝術創作手法——感興論(感物—感興—佇興—意興—神思—定興),用創新和真情實感來完成我們自己的綜藝本土化創作。從日常積累中找尋新世界的認知,感物起興,研究受眾所系,貯積感興,在藝術發現和藝術創作之間磨合,搭建屬于我們的綜藝傳播體系,最后呈現出中國的綜藝藝術,只有這樣,中國的綜藝市場才能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