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維娜 劉 麗
編輯出版專業的畢業設計采取的是實踐作品與創作報告相結合的方式,實踐作品包括紙質圖書、紙質雜志、數字交互出版物。不論出版物屬于何種類型,出版物的編校質量都不容忽視,都應該恪守不超過萬分之一的“底線”,但現實情況不容樂觀。筆者以河北傳媒學院編輯出版學專業2019屆和2020屆本科生的畢業作品為考查對象,就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
1.扉頁必要信息缺失。扉頁是指襯紙下面印有書名、出版者名、作者名的單張頁,因此圖書的扉頁必須印有書名、出版者名和作者名。如果有譯者,還需要加上譯者名。如果是國外作者或者譯者應當加國名,我國古代作者則應該加朝代名,如[日]東野圭吾、[漢]劉向。但是仍有些學生在扉頁只印書名,或者印了作者名,但古代作者不加朝代名。
2.版權頁安排在正扉頁之前。按照國家標準,版權頁一般安排在正扉頁的反面,或者正文后面的空白頁反面。在實際操作中,關于版權頁存在下列錯誤:一是有學生將版權頁印在了襯頁的反面,正扉頁置于其后;二是有學生將版權頁置于封底。
3.版權頁漢語拼音書名拼寫差錯。漢語拼音書名至少應在封面、扉頁、版權頁一處加注①。筆者發現,在加注拼音書名時有如下差錯:一是以字為單位拼寫,二是整個書名連寫無間空,三是全部大寫或者全部小寫。
4.版權頁中載體形態記錄一項信息缺失。其中最常見的差錯為不注明字數和開本,或者印數不留千位空。
知識性差錯多見于學生選擇的文學類、歷史類、地理類選題中,少兒類選題中該類差錯較為少見。
1.古詩詞、對聯差錯。如引蘇軾《水龍吟》中“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錯為“春分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引五賢祠的題字中,“孝能竭力王祥覽,忠以捐軀顏杲真”錯為“忠以捐軀顏皋真”;西安鐘樓的對聯“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歷史古今名城”,錯為“八百里秦川文武圣地,五千年歷史中外名城”。
2.歷史差錯。一是歷史名人的生卒年搞錯。如王祥生卒年為公元184年—公元268年,錯為公元184年—公元269年;“算圣”劉洪生卒年為公元129年—公元210年,錯為公元140年—公元206年。二是歷史文物的專業名稱搞錯,如“明黃緞繡八團雙鳳捧金壽字紋袷袍”錯為“明代緞繡八團雙鳳捧金壽字紋袍”。
3.地圖差錯。一是所用地圖不是最新版的地圖;二是圖與圖片說明不對應,如圖中所示的是江蘇省南部8個地市,圖片說明卻為“江蘇省蘇州市地圖”。
文字性差錯是學生畢業作品中最普遍的一類差錯,其錯誤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地得”的錯誤,如“燉的爛”“努力的治療”;有衍字,有丟字,有顛倒,還有其他訛誤,如“一副作品”“源源流長”“帶口罩”“亦或”。
這類差錯有些是沒有遵照常用標準,有些純粹是技術問題。前者有前后內容不一致,或者目錄標注頁碼與正文頁碼不一致,或者目錄與正文標題不一致等情況;書眉標題與目錄不對應,或者書眉沒有遵循“雙高單低”的原則,即雙頁碼的級別比單頁碼高,如雙頁碼是章名,單頁碼是節名。后者有段落重復、串行,在前文出現的段落,在后文其他段落又整行整行出現,造成語義表達割裂。
造成學生畢業作品差錯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這里研究其原因主要是為了尋找其中的某些規律,以反思教學,提高畢業生畢業作品的質量,進而為社會輸出合格的編輯出版人才。
1.理論基礎不扎實,缺乏實踐。學生畢業作品中出現的輔文差錯,說明學生對《書籍裝幀設計》中圖書結構部件的相關知識掌握不牢固,所以才會出現輔文的位置不明、排序混亂等差錯,這是其一;其二,學生缺乏必要的實踐訓練,也沒有相關的出版社實習經驗,畢業設計中對圖書部件的位置安排多參照手頭的圖書,而在參照過程中又出現了各種疏失。
2.學生編校合一,角色轉化困難。學生完成畢業作品,需要經歷選題策劃、組稿、編輯、校對、裝幀設計、印刷等整個圖書制作流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既是編輯又是校對,同時還是裝幀設計師,一個人扮演著多重角色,直接導致了精力的分散。而在從編輯向校對進行角色轉化時,又難以精準到位,總存在著偏差,因此其自校往往留錯率較高。
3.重視程度不夠,未三審三校。不少學生對畢業設計不重視②,這是造成畢業作品差錯眾多的最大主觀因素。學生認為畢業設計只是一個畢業流程,因此從思想上懈怠,對畢業設計敷衍了事,作品制作七拼八湊,稿件質量不高。同時,正是由于思想上不重視,所以其往往忽視校對環節,只是自己草草通讀一遍,缺乏正規圖書出版流程中的“三審三校”和“三校一讀”環節。
教師指導不到位、把關不嚴也是造成畢業作品質量不佳的一個原因。教師除了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致力于科研,還有繁雜的日常性事務需要處理,導致指導畢業設計的精力不足,這是其一;其二,有些青年教師缺乏相關的出版社實踐經驗,也尚不具備講師職稱,無法單獨承擔指導工作。
教學環節缺乏有效的實踐訓練。由學生畢業作品中凸出的各種問題反觀教學,發現在教學環節缺乏實踐相關的設置,多數學生制作畢業作品時是第一次將一個選題方案付諸行動,第一次制作一本實物圖書。沒有相關的經驗積累,自然無法熟能生巧,所以制作作品時才會捉襟見肘,漏洞百出。
教師在學生選擇編輯出版專業之后,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循序漸進地貫徹“畢業設計關乎畢業”“好的畢業作品有利于就業”等思想,從根本上引起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在具體操作上,一是可以將畢業年級畢設作品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教學案例和低年級學生進行討論分析;二是可以舉辦優秀畢業生的畢業作品展,組織低年級學生參觀,并向其介紹畢業生的就業事跡,激勵其認真對待畢業設計。
畢設作品的高質量,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層層把關。要提高指導教師指導工作的積極性,首先要及時發放指導費,讓指導教師切實感覺到付出和收獲成正比;其次,學校在每年評定優秀畢業作品的同時,評選出優秀指導教師,并給予一定的物質或者精神獎勵,如作為職務評聘的參考條件。
在編輯出版專業的本科教學中加大實踐部分的比重,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如果能從課堂教學就著眼于學生畢業設計,以及其今后的職業技能,那么將有效避免教與學“兩張皮”的問題。在具體操作上,首先,小學期的實踐設置應更為系統全面,如大二年級組織學生去出版單位實習校對,大三年級實習排版設計;其次,在課程考核方式設置上采取多元化策略,少考試多考查,比如在課程結課考核中就可以布置作品設計,讓學生在實踐中熟悉圖書制作的相關流程,為后續的畢業設計奠定基礎。
注釋:
①劉涌泉.圖書質檢中常見編校差錯淺析[J].科技資訊,2016(04):108-109.
②高琪,李位星.本科畢業設計中群組指導模式的實證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0):38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