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伶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松陵第一中學 215200)
新課改形勢下,要求初中化學教學需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知識探究能力、觀察與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為將“借助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學習,促使學生具備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方針加以落實,要求教師需針對化學教學展開合理引導,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以化學教學所具備的特殊性為依據展開相應的教學改革,以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創新靈感的調動.
初中課程的重要構成部分即為初中化學,伴隨新課改推進,針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提出新要求,此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將創新能力培養滲透至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為同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要求,同傳統模式下的注重理論教學知識的灌輸相較而言,新課改對學生是否具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予以重視.其次,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可為學生良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創造條件,教師僅有將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一種習慣慢慢培養,方可在同一問題上形成突破性理解.為學生全方位總結、分析問題打下基礎.
1.利用化學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伴隨科學技術教育現代化發展,HPS(科學歷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理念應用至教學匯總.教師在講述化學知識時,結合HPS主要內容,可促使學生對科學知識發展形成認知,由此推動學生科學方面的創新能力、思想意識的提升.如展開“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教學內容時,涉及元素周期表內容,教師講述元素周期表內容時,便可將門捷列夫的周期律發現過程向學生介紹,促使學生深層次理解此知識,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門捷列夫在1860年,為找尋元素周期律,首先收集已知元素性質資料,再分析、記錄數據,發現某些元素存在共同之處,也存在不同之處,基于此,門捷列夫不斷展開研究,最終探尋元素在化學性質方面的規律.1869年,門捷列夫成功發表元素周期表,并將化學元素展開歸納整理.此歷史知識,可有助于學生深層次了解元素性質內在含義,針對化學知識展開科學探索,還可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關注知識的歸納、比對,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2.利用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良好的開端為成功的關鍵,教師在教學序言時便應促使學生對化學課程的重要性形成認知,并認知到化學知識廣泛應用至生活中,針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產生重要意義.伴隨工業化發展,此類燃料儲存量日漸減少.同時,此類燃料燃燒之后,將會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此時,教師便可向學生提問:“未來最為理想的生活能源是什么?”此時,學生將會給出諸多答案,隨后,教師再次提問:“同學們,將你們自身的想法轉化為實際為人類服務?”此時,教師無需給出答案,應予以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并將STS(科學-技術-社會)理念結合,促使生活向化學邁進,逐步由化學向社會科技邁進,借助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展望化學發展前景,以實現學生針對化學創新熱情的不斷激發.化學學科自身便同生活、生產聯系密切,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不可局限于課本,應將學生引出教師,走進生活、生產,教師可引導學生至工廠、農業基地加以觀察,對生活、生產中的化學現象加以觀察,再展開詳細記錄,借此方式,可實現學生勇于探索精神、良好科學態度的養成.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勇于提問.
綜上所述,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基礎教育階段重要內容,化學教師需加以關注,并借助多種教學策略的采取,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素養重要構成,化學教學需予以重視,如教師可利用化學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還可利用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推動人才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