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玉,胡欣蕊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軟裝是一個空間的靈魂,“輕裝修、重裝飾”的設計理念隨著國人生活品質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隨著國人精神需求的提高,快節奏的生活背景下,人們向往回歸自然,遠離喧囂與浮躁。刺繡傳達的那份沉穩內斂、文化與底蘊,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們內心對精致生活的追求。將傳統刺繡與現代室內軟裝設計理念相融合,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為現代軟裝設計提供嶄新的思路、形成獨特的設計風格,迎合了人們對軟裝設計呈現的文化訴求,促進了我國室內軟裝設計的發展。
刺繡是使用針線在織物上編織繽紛多彩圖案的工藝,一針一線,精良考究。傳統刺繡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夾雜著祖輩情感、生活經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表現出極大的魅力。無論在色彩、造型、圖案還是工藝上,傳統刺繡都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內涵,不同流派的刺繡折射出不同地域的社會生活、民風民俗,是生活的態度、文化的傳承,彰顯著華夏文明的光輝。
傳統刺繡主要包含3個方面的文化內涵。
1.1.1 對自然、神靈的敬畏
古人由于生活條件低下,對刮風、下雨、雷鳴、閃電等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從而對自然產生敬畏,乞求神靈的庇護。傳統刺繡中常見日、月、云紋正是人們對自然敬畏、對天神崇拜的表現。
1.1.2 對繁衍、生命的感悟
生殖繁衍、生命延續是一個跨越歷史、時空的主題,在刺繡中表達繁殖和渴望子嗣興旺題材的也特別多,人們借助各種明喻、暗喻,讓子孫認識生命的起源與意義。如麒麟送子是表達對子嗣興旺的追求;魚紋隱喻婚配、繁衍;對鹿角的夸張處理,將鹿角描繪成很多分開的樹杈,象征生命力蓬勃、延續等。
1.1.3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幸福、美好是人們對生活的向往。以刺繡紋樣的形式呈現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渴望與贊美。如“年年有余”是比喻生活富裕,“室上大吉”是比喻闔府安康;如“喜上眉梢”這類傳統刺繡圖案,描述一只喜鵲在梅花枝上歇息,是好運氣的象征。
物質與精神相互交織,刺繡與生活相連,創造了實用與審美相融的傳統刺繡,探究其工藝技法、圖案、色彩都有著極高的美學意義。
1.2.1 刺繡工藝產生的獨特藝術美感
刺繡品種繁多,繡法各異,但追求的都是繡面絲線圓順、用色自然、神態逼真。好的繡品一針一線隨著畫作的比例進行,但又不再是單純的模仿,追求的是通過自身的理解,運用不同的工藝、繡法形成刺繡自身的藝術美感。
1.2.2 刺繡的色彩與圖案體現意境
一幅好的繡品,除了注意合理構圖、虛實遠近外,還要注意造型準確、光影明暗、色彩配比,運用色彩深淺變化產生層次,體現意境。
刺繡是我國獨創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蘊含濃厚的哲學思想,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把握,在現代軟裝設計中運用刺繡折射出的哲學思想、文化內涵進行點綴設計,讓軟裝空間具備傳統文化底蘊[2],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也提升了室內空間的品味與意境。比如臥室床上用品,運用刺繡工藝點綴,提升品質,彰顯精致生活。比如在書房中運用局部中國傳統刺繡紋樣與色布相拼的掛畫,典雅、內斂,與一方書桌、一把圈椅、一組書柜組合,淡淡的墨色中營造一份簡單、悠然,體現東方文化的底蘊。
現代軟裝是一種年輕的、充滿活力的藝術設計形式,可以與布藝纖維、竹質、木質、鐵藝等進行碰撞融合,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同時,傳統刺繡作為一種在布藝上進行的手工技藝,其色彩、肌理、質感形成了特有的風格,與現代軟裝產品通過在造型、材質等方面的碰撞融合,產生新的創意思維。
2.2.1 傳統刺繡色彩與現代軟裝
傳統刺繡在色彩上傳達濃厚的地域文化與特色,不同的民間刺繡用色各有不同,可以分析不同刺繡的用色風格,結合現代軟裝產品,在造型、材質上運用統一或對比的手法進行融合設計。比如湘繡在配色中善于運用深淺灰及黑色,加上適當的明暗度對比,增加質感和立體感,虛實結合,給人一種水墨般的素雅之感。運用湘繡的這種用色風格進行桌旗的設計時,造型中可以去繁就簡,擯棄過多的流蘇、穗子、珠子等裝飾,采用質樸的棉麻織物,產生清新淡雅的設計效果。再比如粵繡用色明快、對比強烈,多用金線勾邊,追求華麗的視覺效果,運用這種配色風格結合對比的設計手法,與古樸的木質圈椅進行碰撞,將湘繡運用在圈椅的靠背、扶手等局部,古樸與華美碰撞,產生一種另類的美感。
2.2.2 傳統刺繡肌理、質感與現代軟裝
由于絲線、針法、載體的多樣性,詮釋了不同的刺繡語義。為了表現不同的物體,表達不同的意境,選擇不同的針線、針法、載體,從而產生豐富的質感肌理。將刺繡產生的肌理美感運用在現代軟裝產品中,豐富軟裝產品的視覺效果,為室內軟裝設計注入鮮明的風格特色。如“針繡”會產生一種半浮雕立體效果,將這種刺繡手法運用在燈罩的設計中,可以豐富燈罩表面肌理,提升臺燈的附加值。如運用“小亂針”手法表現裝飾掛畫,遠看會產生油畫的效果,近看又能看到其特有的針法肌理,豐富了掛畫的表現形式。
精致華麗、一針一線皆是對傳統刺繡藝術的致敬,但不能做個簡單的搬運工,應賦予傳統刺繡新的生命,使之服務于現代生活,可以從其他各種藝術形式中汲取和吸收有益內容,創新刺繡的內容,豐富刺繡的形式,同時通過融合其他藝術語言、技法,獲得新的創作靈感,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對軟裝產品的創新需求。
2.3.1 中國傳統刺繡與西方刺繡融合
中西方刺繡特色:首先,中國傳統刺繡材料相對單一,西方刺繡材料相對豐富,不僅有繡線,還有亮片、珠子、絲帶、貝殼等各種材料[3],運用不同的材質豐富視覺效果;其次,中國傳統刺繡以平面繡為主,而西方刺繡由于材料的豐富性也導致繡面以浮雕效果為主;最后,中國傳統刺繡紋樣與西方刺繡紋樣表現形式、題材也存在很大差異,中國刺繡紋樣寓意傳情,西方紋樣浪漫,更注重追求形式美感。這兩種刺繡各有特色,可以將二者融合,中西結合,形成新的藝術形式,并將其運用到現代軟裝布藝產品中,如靠包、桌旗、墻畫。
2.3.2 傳統刺繡與現代審美融合
中國傳統刺繡工藝精湛,圖案寓意深刻,但對現代審美需求來講,過于傳統、繁雜,顯然不足以滿足當代人群的審美傾向。作為設計師,應結合現代審美需求,敢于大膽創新。如運用傳統刺繡手法表現現代抽象紋樣,傳統刺繡與現代皮革、麻布結合等,找到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點,讓現代軟裝產品既具有傳統韻味、文化內涵,同時又順應時代潮流,迎合現代審美。
2.3.3 傳統刺繡與現代科技融合
傳統工藝需要傳承、現代工藝需要創新,而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是最為融合的一種方法。如傳統刺繡與現代數碼印花結合,體現現代簡潔奔放與傳統精致的融合;傳統刺繡與爛花印花處理相結合,設計手法中加法與減法的結合,使作品設計手法豐富,富有層次感。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是人們對美和藝術要求不斷提升的一種體現,將這種表現技法運用到軟裝產品中提升了產品的藝術價值,同時使產品附加值最大化,富有時代意義。
刺繡是我國傳統美術工藝的瑰寶,有著獨特的魅力,在這個提倡創意、個性的時代里,從創新的角度出發,將傳統刺繡與現代軟裝設計結合,既傳承了傳統技藝,又給現代軟裝設計帶來創新理念,豐富了軟裝設計內涵,為現代軟裝設計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