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誠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 214400)
概念是對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生物學重要概念處于學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對生命基本現象、規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及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教師要向學生傳遞的概念通常包括三個要素:概念名詞或者是概念術語、概念的內涵及概念的外延.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所構建的概念,應該也包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記牢概念術語.正因為如此,在構建概念的時候僅僅靠教師的講述是行不通的,常常需要輔助以生物學實驗.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實驗教學引導構建生物學重要概念呢?結合平時的學習和實踐,筆者覺得有三個環節是非常必要的.
為什么要創設情境呢?好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教學情境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顯然,教學情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
當然情境的創設也有幾個注意點:
1.真實性
貼近學生的生活.生活是教學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師的教學要源于生活、回歸生活,使學生在生活的真實中真切地融入進去,在生活情境中進行實驗構建概念.例如教師在向學生傳遞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這一概念時,就可以通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思考,“如果想找青蛙,你會到什么地方中去找,如果想捕魚,你會到什么地方中去捕,如果想找苔蘚,你會到什地方去找……,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人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感悟生物與環境有關系.
2.時代性
符合學生的認知.比如在學習營養物質的作用時,曾經就有教師可能采用AD鈣奶的廣告來引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是如果現在教師再采用這個廣告語來引入,那是肯定不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因為,這個廣告現在已不是主流廣告,學生知之甚少,當然難以引起共鳴,所以說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也要與時俱進,曾經適用于學生的并不代表永遠適用于學生.
3.新穎性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創設情境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學生的學情,是否這種情境具有新穎性,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創設的情境已經是學生多次接觸,那么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
由于課堂時間、實驗材料、學生能力等的限制,常常導致了實驗教學不能有效開展.優化實驗方案是為了促進實驗教學的有效展開.具體來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功能,優化實驗過程,做到省時高效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在本質上是“經驗的不斷改造和改組”.例如在進行“觀察校園里的植物”實驗時,由于校園較大,且一節課中是在認識了形形色色的植物之后才進行的實驗,所以讓每個學生觀察校園里所有的植物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就可以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把校園劃分成若干區域,由每個小組自由認領相應的區域觀察.觀察過后,每個組在全班進行匯報.這樣學生就能克服時間不足這個問題,更有效的了解校園里的植物,同時有充足的時間通過對觀察過程的分析和反思,促進了學生對概念的構建.小組合作使每個學生都有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干,個個有收獲,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創造熱情,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合作精神,同時都能分享到實驗成功的快樂,達到省時有效.
2.對實驗裝置進行改裝,選用經濟的實驗用具,做到省材有效
實驗教學就是要鼓勵學生多動手動腦,既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培養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在做模擬胸部呼吸運動的實驗時,由于大型玻璃鐘罩個體大,數量少,且比較重,這樣就制約了每個學生參與實驗的機會.很多教師和學生會自行改裝,把玻璃鐘罩改為用塑料瓶等經濟實用的裝置.此實驗裝置簡便,操作簡單,學生可以自己組裝操作,變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這樣做可以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既省時省料,又強化了實驗效果.
3.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微觀世界,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學輔助手段,在實驗課上也發揮著重要功能.有些實驗,往往受實驗儀器的限制,總有一部分學生無法看清整個實驗過程,適時適量地應用多媒體手段輔助生物課堂教學,通過眼、耳、口、手、腦同時并用,優化學生的視聽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構建.
總之,針對實際,對實驗統籌優化,實現有效實驗,以便充分發揮實驗的教學功能從而引導構建生物學重要概念.
在實驗中,學生常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對于這些錯誤教師也要正確認識,有效利用,為什么呢?
1.錯誤是一種能動建構的基礎
學生學習中必然會犯錯誤,既然學生犯錯誤是一種普遍且無法回避的事實,那么汲取建構主義對學生錯誤的認識,就必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錯誤是一種動態生成的資源
生成性是當前新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秉持的新的課程觀和教學觀.教學應是一個個鮮活、流動的進程,一個個充滿人的情感、富有個性魅力的“探險”過程.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毫無錯誤,又怎能有意外的收獲和驚喜呢?
3.錯誤是一種行動研究的內容
行動研究的基本內涵是:由與問題有關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和實踐,對問題情景進行全程干預,并在此實踐活動中找到有關理論依據及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研究學生的錯誤比研究學生的成功更有價值.
吳舉宏老師曾經說過:教育需要以人性馴服工具性,以尊重個性作為師德底線,以開放驅逐控制,以生長替代重復,以智慧超越簡單,以思索達成深刻.所以,課堂教學中利用實驗教學引導構建生物學重要概念的過程也必須是成長的、智慧的以及不斷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