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國
(江蘇省豐縣宋樓鎮(zhèn)宋樓初級中學 221731)
“共生教學”模型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成長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逐漸轉變成課堂中的輔助力量,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課堂設計的調整,師生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升課堂效率的目的.將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置換,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方案,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共生教學模型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對課堂的難點和重點繼續(xù)感知,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課程導入的過程應當具備一定的學科特色.在導入初中化學實驗課程時,教師應當充分考慮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使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引導學生感知實驗過程框架、獲得實驗啟發(fā)的目的.

利用實驗過程進行課堂導入的方法,不僅可以使教師和學生獲得更多的交流,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實驗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階段式問答的形式實驗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讓學生在一步步探索過程中感知教學框架,獲得良好的教學體驗.
為了改善化學課堂教師講授式學習的現(xiàn)狀,教師需要在共生模式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學生基本掌握課程內容后,教師可以針對課堂內容進行其他學科或是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的課外延伸,使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在實踐活動中充發(fā)揮自主探究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要求教師給予學生大量的自由發(fā)揮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進步.并且在課堂上對于實驗過程出現(xiàn)的“意外”進行延伸,還可以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
共生課堂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構建共同進步的共同體.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探討,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互相幫助的重要作業(yè),提升班級的凝聚力,還可以將學生的思維進行交換,使學生獲得來自于其余學生的思維啟發(fā).
例如,在“燃燒與滅火”這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掌握燃燒的條件,然后從燃燒的條件入手提出一些滅火的措施.教師在進行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互相討論,查閱資料進行交流.一些學生的想法比較獨特,他們從可以滅火的工具入手來思考滅火和燃燒條件之間的關系.例如學生從調查到市面上許多干粉滅火器的主要成分是CO2,想到了CO2不能燃燒的性質,認為干粉滅火器的作用是隔絕燃燒物品與空氣中的氧氣而達到滅火的目的.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習慣之間的差異可以促進他們思維的全面發(fā)展.
相較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建立起的交流互助更為密切.因此,在共生模式下,教師可以作為輔助力量,在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中適當?shù)亟o予學生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交叉碰撞,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全面發(fā)展.
以“共生教學”模型為基礎的化學課堂擯棄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式課堂,使學生成為化學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注于化學課堂,還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從而推動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