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迪
【摘 要】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媒體間的融合程度逐漸加深,傳統媒體格局被沖擊振蕩。立足媒體融合時代背景,黨刊記者要做好定位及輿論引導,使黨刊在媒體時代下實現融合轉型,提高媒體綜合應用水平。
【關鍵詞】媒體融合? ?黨刊記者? ?定位? ?策略
媒體融合在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撐下,融合深度及廣度不斷加深,傳統媒體格局背景下的黨刊迎來了轉型發展良機。黨刊肩負時代發聲使命,在報道價值愈加重要的背景下,黨刊記者要力求在報道內容、報道手段及刊物管理等層面創新思路,全新定位,賦予新時代黨刊更高的鮮活度。
一、媒體融合時代黨刊記者全新定位的必要性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要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及管理上加以深度融合,進而打造出具有先進報道手段、多樣化報道形態及強大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黨刊黨報不僅報道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信息,又因其處于傳媒產業領域,帶有一定的傳播專業性。作為黨刊記者,應通過定位轉型為主流思想輿論開辟新的傳播發聲通道,讓黨刊更有力度、有溫度、有深度。
二、媒體融合時代黨刊記者實現全新定位的相關策略
1.堅持正確的黨刊報道方向。黨刊一般創刊較早,例如《群眾》等刊物。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黨刊記者首先要正視并尊重黨的歷史,挖掘其在社會主義建設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價值,讓黨刊在新時期重煥風采。黨刊記者應堅定唯物史觀,重視其在社會主義建設及發展中所起到的舉旗定向、服務大局的作用,自覺地圍繞黨的建設進程與時俱進地開展相應報道,服務廣大受眾,讓黨刊文章能夠為民發聲。
黨刊進入新時期,新舊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黨刊記者必須對此有充分認知。一是要按照黨中央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在黨刊中著力體現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二是充分結合傳統媒體及新興媒體,讓黨刊的群眾性在新興媒體中繼續傳遞并深入融合,發揮其輿論指引功能。三是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堅守。四是認清輿論環境復雜性,不動搖宗旨,不改變作風。始終堅持正確的黨刊報道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輿論傳播形式為己所用。
2.拓展編輯報道思路。在黨刊的融合發展上,要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運用各種網絡傳播手段,拓展編輯報道思路,運用網絡語言,加大網上理論宣傳力度,在黨刊更好看上下功夫,使黨刊更加接地氣。相關要點如下:
第一,認清形勢,對黨刊編輯報道理念加以轉變。在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下,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傳統媒體生存空間逐漸縮小。媒體融合背景下的黨刊要注重編輯報道思路的拓展及創新,一方面要做到信息傳遞的強化及彼此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從黨刊記者的報道思路及方式上進行轉型。可在編輯部內部展開融媒體時代黨刊報道思路及方式的探討,發現并消除抱殘守缺或一味固守的思路,在報道方式中融入多媒體形式,讓黨的聲音及時傳遞,使黨刊報道更接地氣。第二,確定報道資源優勢,找準黨刊編輯報道突破口。融媒體時代,黨刊記者在黨政新聞信息的報道上,應結合黨刊的固有資源進行分析,摸索可行性強且易于接受的編輯方式。例如,《群眾》刊物聚焦了群眾網、群眾工作研究基地等優質資源,采用微博及微信等媒介形式,廣泛收集群眾所思所想,深入研究群眾的思想指向及目標訴求,從而幫助刊物確立新時期報道方向,搭建黨刊編輯傳播新格局。
3.注重“刊地網”媒體理念的傳播及應用。“刊地網”是融媒體時代黨刊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黨刊傳遞正能量及主旋律的主要渠道。“刊地網”不特指單一的黨刊刊物,而是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搭建新平臺,在刊物融合中充分釋放黨刊傳播價值。黨刊記者在具備“刊地網”傳播理念的基礎上,要做好如下幾點,以保證黨刊與群眾同聲共頻。
首先,要做好“刊地網”平臺的搭建工作。主要對黨刊刊物進行電子化編輯及傳播,由黨刊網站進行專門管理及運營。以《群眾》為例,設置《群眾》系列版及資訊版,為不同的受眾群體提供信息參考,形成了刊物傳播矩陣。在此基礎上,應汲取各類黨刊辦刊經驗,對黨刊網站進行升級改造,豐富黨刊門戶網站的內容,多方爭取運營及維護資金。其次,借勢資源整合,推進黨刊報道形式及價值升級。打造“刊地網”傳播格局并無捷徑可走,黨刊記者應以網為媒、以刊為介,實現“刊網”與“地網”之間的深度結合。在黨刊的報道選題上,可以結合群眾所思所求,讓黨刊報道真正為民著想、為民發音。最后,通過舉辦黨刊走入群眾、黨刊擁抱新媒體等活動,讓黨刊刊載及報道最貼近群眾的活動及事項,拉近黨刊與群眾之間的心理距離。例如,《群眾》舉辦多場黨政理論走入百姓家的活動,讓群眾通過微信、微博等談所思所感,使黨刊的傳播價值得以放大。
4.實現在黨刊融合方式及技術形式上的跨越。首先,在黨刊融合方式上,要經由物理跨越向化學跨越演變。黨刊在與新媒體的融合上,要借助互聯網媒介,實現互聯網與黨刊的物理結合,在此基礎上,圍繞黨刊做好媒體的化學演變,讓黨媒能夠實現采集、生產、發布及傳播的多向聯動。其次,在技術形式上,要實現黨刊由傳統的PC端向云端的跨越。建造黨刊信息傳播云服務端及系統,融合微信、電子刊物、數字報紙、黨刊APP等多種媒體技術傳播形式,采用云端系統進行串聯,實現黨刊技術形式的大融合及大變革。
三、結語
黨刊是黨政思想傳遞的主要渠道,也是傳播時代信息的有力武器。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要實現黨刊與融媒體的深入結合,需要認清新時期黨刊肩負的歷史使命,著力把握準黨刊記者的編輯及傳播定位,讓黨刊能夠真正代表廣大群眾的呼聲,在黨刊的傳播方式路徑上拓展更新,從而使傳統媒體介質下的黨刊能夠主動擁抱融媒體,發揮其應有的輿論引導作用。
(作者單位:湖北黨員生活雜志社)
【參考文獻】
[1]權東日.淺談黨刊新聞記者需要具備的條件[J].新聞研究導刊,2019(7):5;
[2]劉婭蘭.黨刊記者應牢固樹立強烈的政治意識[J].新聞傳播,2018(14):55-56;
[3]呂欣.淺議多媒體時代黨報黨刊記者的社會責任感[J].新聞研究導刊,2017(14):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