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新年的第一縷陽光顯得格外溫暖,因為灑在過上小康生活的近14億中國人民的笑臉上和心田里。新的一年,我們迎來新的歷史坐標——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黨兌現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人民群眾共同期盼的美好愿景變成現實。這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將是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注定成為中國歷史乃至人類發展史上激動人心的高光時刻。
當驚世界殊。資料顯示,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第一個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
“最成功的脫貧故事”是如何書寫的?
從古至今,小康社會一直是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但只有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建設小康社會才真正被提上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真正具備基礎和條件。這背后,最核心的“密碼”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接續奮斗。
忘不了,老一輩革命家心心念念的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毛澤東同志說:“我們現在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鄧小平同志提出著名論斷:“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億萬人民從溫飽向小康鏗鏘邁進。
我們更會銘記眼前發生的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貧困人口的數量都在減少。“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的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如此總結自己走過的扶貧路。從政以來,總書記操心最多的事,就是扶貧。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說:“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又說:“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扶貧事業的歷史性成就,再次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國之治的偉力。
脫貧攻堅路,共筑中國夢。百姓的饑飽冷暖,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牽掛。與貧困的斗爭永遠在路上,不僅要防止新的貧困產生,還要防止返貧。對此,廣大黨員干部要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更多從制度層面著眼著手著力,更多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努力實現“有溫度的發展”。
脫貧攻堅戰場上戰鼓聲聲,催人奮進。把小我融入大我,為人民幸福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一筆,每個黨員都應該有這種追求。想到自己的奮斗將寫進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一頁,一種歷史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曙光在前,重任在肩。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攻堅,定能換得百姓“盡開顏”,讓貧困在中華大地上徹底絕跡,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