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虎



戰國晚期至漢代,鏤空雕刻的龍紋玉環、玉璧、玉瑗(以下簡稱玉環)數量算不上多,但雕刻十分精美、傳神,件件都是精品。從造型上看,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不分區鏤雕玉環、玉瑗
這種不分區的鏤雕玉環,有的雕刻龍紋和螭龍紋,有的雕刻龍鳳紋,有的雕刻龍鳳獸紋。山東臨淄商王村齊國墓、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徐州漢墓等都有出土,多用組玉佩的組件。從館藏玉器看,這種玉環青玉的較多,白玉相對較少。
玉環
本為古玉器的一種,為一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形狀與鐲類似,其孔徑大于邊緣,也有與邊緣相等的。與此器近似的還有玉璧、玉瑗。
鏤雕龍紋玉環 外直徑7.4厘米 內直徑3.8厘米 厚0.3厘米 西漢
這件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鏤雕龍紋玉環,鏤雕三條首尾相連的龍,龍頭造型各異。類似的鏤雕龍紋玉環,南越王墓一共出土兩件,另一件也十分精美。
《爾雅·釋器》中指出:“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郭璞注:“肉,邊;好,孔。”邢禹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于孔者名璧,孔大而邊小者名瑗,邊、孔適等若一者名環。”這里把幾種器物的形制講得十分清楚,“肉”是指周圍的邊,“好”是指當中的孔,即三者的名稱由中心的圓孔大小來決定,大孔者為瑗,小孔者為璧,孔徑與玉質部分邊沿相等者為環。后玉環成為玉制的環的統稱。
鏤雕龍紋玉環 直徑7.9厘米 漢代
徐州駱駝山漢墓也出土了一件龍紋玉環。
玉環古時一般用作佩飾,《宋史·輿服志三》:“袞冕之制……小授三,結玉環三。”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間施玉環三。”《晉書·周訪傳》:“訪大怒。敦手譬釋,并遺玉環玉碗,以申厚意。”因“環”與“還”同音,古人可能還把它作為一種信物。據說古代逐臣待命于境,賜環則還,即得到天子送來的環,就知道自己收被重新召回,官復原職。
鏤雕龍鳳熊紋玉環 西漢
徐州東洞山西漢楚王后墓出土一件鏤雕龍鳳熊紋玉環,材質為和田白玉,雕刻三條虺龍,及熊、鳳、云紋。
徐州駱駝山漢墓出土鏤雕龍紋玉環 漢代
玉環流行于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新石器時代玉環的基本造型為扁平的圓環狀,多用白玉、黃玉制作。整體圓整光潔,內外壁平直,有的環上對鉆有小圓孔,孔壁斜直。玉環中心稍厚,邊緣較薄,通體磨光,制作精致。戰國玉環種類很多,有絲束環、云紋環、谷紋環、三龍外蟠環、重環及瑪瑙環。漢代時玉環多用于成組佩玉的中部,直徑較小,環表面飾典型的漢代紋飾,如勾云紋、四靈紋、螭紋等。漢晉時的玉環略有變異,環面素樸無紋,只在圓形外側對稱雕出兩長方形凸起。唐代玉環圓形,體較厚,琢成內外六瓣蓮花形,束腰。宋代有扁圓形玉環,如早期形制。明、清兩代多雕團龍紋、蟠螭紋及竹節形玉環,龍身多飾魚鱗紋,旁襯卷云紋。
鏤雕龍紋玉環 最長處11厘米最寬處10.5厘米 內直徑6.4厘米 厚0.3厘米 戰國
這件山東臨淄商王村戰國晚期齊國墓出土的鏤雕龍紋玉環,造型為兩條龍盤繞在一只玉環上,龍首朝外,張口露齒,威風凜凜。
中山王墓出土透雕夔龍玉環 戰國
尤為精美的是河北平山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戰國中期透雕夔龍玉環,構圖十分簡潔,但給人感覺簡約而不簡單。
玉璦
玉瑗是我國從新石器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種臂飾,扁圓而有大孔,即扁圓環形。瑗同援義,其孔大,便于二人抓握相援。戰國玉瑗形狀與新石器時代的瑗的區別,是戰國玉瑗紋飾漸多,有些作紐絲紋的玉瑗,肉部中央加厚,兩邊變薄,剖面如棗核形。紋飾以 紋和云雷紋為多。也有變化成一條首尾相接的龍形或變化成筒形的。
在河南洛陽中州路春秋第三期墓出土1件由13顆大小,形狀不同的小玉珠和l顆小玉串連而成的腕飾,出土時置于入架腕部。
鏤雕龍鳳紋玉瑗 直徑8.5厘米 厚0.3厘米漢代
這件西漢長沙王陵出土鏤雕龍鳳紋玉瑗,雕刻變體龍鳳紋及云氣紋。
二、中空重國玉環,玉瑗、玉璧
這種玉環玉質、雕工一般都比較精美。以下是幾件較為精美的館藏戰漢重圈玉環。
鏤雕重圈玉環 外直徑11厘米 內直徑6.4厘米 厚0.3厘米 漢代
這件山東臨淄商王村戰國晚期齊國墓出土的鏤雕重圈玉環,和田白玉,鏤雕二龍二螭。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兩件重圈玉環十分經典。
重圈玉瑗 漢代
南越王墓出土。
重圈玉環 漢代
南越王墓出土。
鏤雕龍紋玉瑗外直徑分別為4.5厘米 4.7厘米 西漢
江蘇泗陽三莊漢墓群出土了一件西漢玉瑗。這種中空的重圈玉環在東漢時期也頗為流行,河北定州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過一對類似的透雕龍螭紋玉瑗,雕刻一龍、一螭,龍螭首尾相連。
重圈玉瑗 戰國早中期
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
尤為精美的是湖北荊州熊家冢出土的一件戰國早中期透雕虺紋玉璧,雖然外緣稍有殘缺,但給人感覺無處不透著精氣神。
玉璧
《爾雅·釋器》載:“肉(周圍的邊)倍好(中間的孔)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根據中央孔徑的大小把這種片狀圓形玉器分為玉璧、玉璦、玉環3種。
從考古出土的實物看,古人在制作玉器時,對于玉璧的孔徑與器體的比例并沒有嚴格的規定,因此今天我們習慣上把寬邊小孔徑的圓狀器統稱作璧,而窄邊大孔徑的稱為環,一般不再用“瑗”這一名稱。
玉璧是中國玉器中出現最早并一直延續不斷的品種,是很重要的瑞玉,戰國至兩漢是玉璧的鼎盛時期,,花紋形式多變,飾紋種類極為豐富,使用范圍大增,數量也屬歷代之冠。
我國玉文化沉積蘊涵了深厚的炎黃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器為載體的玉文化,深刻地反映和影響了中國人傳統的思想觀念并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收藏和鑒別古玉璧,一定要切實掌握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風格特征。
古玉中禮玉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古人萬物皆有靈性的觀念,認為美石一一玉是山川的精華,上天恩賜的寶物,具有溝通天地鬼神的靈性。成書于戰國末期的〈《周禮》把壁、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為“六器”、“六瑞”。實際上玉禮器出現相當早。良渚文化中就出現大量玉琮、玉璧,數量之繁多,制作之精美,后來的歷朝歷代只能望其項背。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穿孔稱作“好”,邊緣器體稱作“肉”。《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一般把體形扁平、周邊圓形、中央有孔且邊大孔小的器物稱為壁。考古發現,玉璧最早產生于距今約5、6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紋飾的玉璧出現。玉璧的應用范圍也極為廣泛,既是權力等級的標志,也可用于佩戴,亦能作為隨葬品,同時又是社會交往中的饋贈品或信物。
漢代玉璧沿襲了戰國的風格而又略有變化,玉質仍以白、青、碧玉為主,但壁的形體加大,有的直徑達30直至50厘米以上,組合紋飾更為流行,有的還飾以吉祥文字。
三、內外國互動的重國玉環、玉瑗、玉佩漢代
這種鏤雕的重圈玉環,雖然分區,但內外圈所雕刻的紋飾渾然一體。這種造型尤其以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鏤雕龍鳳紋重圈玉瑗為典型。透雕虺紋玉璧戰國早中期荊州熊家冢出土。
鏤雕龍鳳紋重圈玉瑗直徑10.6厘米厚0.5厘米漢代
這件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鏤雕龍鳳紋重圈玉瑗,內圈透雕一條游龍,其爪伸出圈外,外圈透雕一只鳳鳥,站在龍的前爪之上,鳳回首與游龍對視,似與龍進行交流,從構圖到雕刻無不精美絕倫。北京大葆臺西漢墓也出土一件類似鏤雕環形玉佩也很精美,但不是重圈的。
鏤雕龍鳳紋重圈玉瑗 漢代
南越王墓出土。
玉佩
戰國、秦漢時期的玉佩繁縟華麗,甚至數十個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絲線串聯結成一組雜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華貴威嚴。魏晉以后,男子佩戴雜佩的漸少,以后各朝都只是佩戴簡單的玉佩,而女子很長時間里依然佩戴雜佩,通常系在衣帶上,走起路來環佩叮當,悅耳動聽,因此“環佩”也漸漸成了女性的代稱之一,環佩在樣式和佩戴方式上是不斷變化的,清代學者葉夢珠《閱世編-內裝》解釋說:“環佩,以金絲結成花珠,間以珠玉、寶石、鐘鈴,貫串成列,施于當胸。便用則在宮裝之下,命服則在霞帔之間,俗名墜胸,與耳上金環,向惟禮服用之,于今亦然。”可知清代女性的環佩已經從古時只系于衣帶的腰飾,而轉為墜于胸間的項飾了。孔子曾說“君子與玉比德。”他認為玉具有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之風。《禮記·聘義》:“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流傳千古的名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更是把玉的特質與人格尊嚴聯系在一起。在《詩經》中有很多以玉喻人的句子,例如,《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召南·野有死麋》“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詩句與意境最為優美的是《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一個男子贊美他將娶的妻子不但容貌美麗,而且有美玉一般的內心。但被比喻成玉人的人,并不都是女子,常常也被用來指男人,例如《世說新語》說嵇康:“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以后就有了典故“玉山傾倒”或者“玉山傾頹”。而一對容貌人品皆出眾的夫妻往往也被喻為“—雙璧人”。
四、鏤雕咬尾龍形玉環
這種龍紋玉環構圖簡潔、明快,但卻十分干煉、生動。
龍形玉環 直徑4.6厘米 厚0.4厘米 漢代
這件是安徽天長三角圩西漢墓的出土的龍形玉環。
龍形玉環 外直徑7厘米 漢代
這件河北定州出土的西漢中期龍形玉環,與安徽天長出土的龍形玉環比較相近。安徽巢湖放王崗西漢初期呂柯墓出土一件咬尾龍形玉環,與這兩件造型完全不同。
龍形玉環 漢代
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龍形玉環更加特別,不是咬尾龍形玉環,而是雙首龍形玉環。
雙首龍形玉環 漢代
上海震旦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西漢初期龍紋玉環也很特別,這件玉環的龍伏立在絞絲玉環內緣。
龍紋玉環 漢代
此外,漢代龍形玉環中,蟠螭紋玉環比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