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吳建華


摘要: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即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管理,是指在檔案作業過程中,國家和用人單位為使檔案從業者免受各方面有害因素影響而采取的措施的總稱。文章基于管理維度理論,構建了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型(AOHM Model),其以主體要素、方式要素、資源要素、客體要素和內容要素為支撐軸,以代表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終極目標的核心維、代表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運行機制的運作維、代表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指導思想的理念維為組成結構。該模型在職能交錯與機構缺位的體制方面、投入不足與統籌缺乏的技術方面、修訂滯后與內容零散的法制方面、意識培育與環節缺失的落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落地難度,可以從科研投入、法制建設和協會構建方面著手加以應對。
關鍵詞:檔案職業;職業健康;健康管理;管理要素;管理模型
分類號:G271.6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Model of Archives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Zhang Fan, Wu Jianhua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Archives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that is, archives practitioners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refers to the general term of measures taken by the state and employers to protect archives practitioners from various harmfu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archives oper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nagement dimens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Archives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AOHM Model), which takes the subject element, mode element, resource element, object element and content element as the supporting axis, the core dimens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ultimate goal of archives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the operation dimens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rchives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and the guiding ideology which represents archives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The idea dimension of the system is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model, such as the institutional aspect of function interlacing and institution vacancy, the technical aspect of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and overall planning, the legal aspect of lag in revision and scattered cont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and link deficiency, which can be dealt with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vestment, legal construction and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Archival Occupation; Occupational Health; Health Management; Management Ele? ments;ManagementModel
1引言及研究現狀分析
職業健康工作旨在保護廣大職業群體的生命健康權益,始終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特別是在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重工業以及高毒、放射性的行業,專業性職業健康保護法律法規以及標準規范建設已取得較為突出的成果,用人單位的勞動者職業健康管理意識和工作效果也在逐年提高,但在檔案行業,檔案職業健康則一直是個被忽視的問題,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都過多強調檔案從業者應該具有何種能力,應該提供怎樣的服務,應該做出怎樣的改變,檔案從業者的身心健康保障卻沒有隨之得到應有的關注,這不僅不利于檔案事業的發展,更有悖于國家的方針政策。筆者認為,社會對檔案從業者日益嚴格的要求與檔案從業者的健康狀況之間形成了巨大矛盾,而這一矛盾業已成為發展檔案事業的一大阻礙。
檔案業界已有部分代表意識到了檔案職業健康問題的重要性。國家檔案局原局長、中央檔案館原館長楊冬權就檔案館工作人員津貼問題發起了倡議[1];江蘇省檔案館除舉辦“2019檔案從業者安全保護專題研討會”外,還積極開展緊急救護與健康知識普及教育活動。但是目前關于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呼吁和行動仍是零星、不成體系的個別情況,與我國世界上規模最為宏大、體系最為完備的檔案事業[2]地位不相匹配。而就學界研究現狀來說,雖有個別文章涉及檔案工作者的健康安全問題,但均是粗淺地漫談檔案工作環境的風險要素,簡單提出一些防護策略,并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3][4]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活動究竟應當如何系統開展成為當下的一個重要議題。
因此,本文以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為主題,在辨析檔案職業健康及其管理的概念的基礎上,借鑒管理維度理論,提出基于管理要素的AOHM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型,剖析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結構要素和核心目標、運行機制和指導思想,并就模型的落地難點和應對策略進行分析,以期為相關部門和機構開展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提供參考模型,維護檔案職業者的身心健康,促進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
2檔案職業健康及其管理的概念解析
就檔案職業健康管理而言,無論是“職業健康”還是“檔案職業”的基本內涵都存在分歧和混淆的情況,因此,按照概念拆解組合的方式,對相關概念進行辨析具有重要意義。
2.1職業健康、職業衛生、職業安全與職業醫學的關系辨析
在勞動者保護領域,“職業健康”“職業衛生”“職業安全”“職業醫學”以及相互組合而成的概念層出不窮,即使是在各個標準規范之間也存在混用情況,四者雖然在內涵意蘊上整體較為一致,但也有各自所突出的重點,而理清各概念間關系是確定在檔案行業使用何種術語的基礎。就歷史發展而言,在建國初期,主要關注的職業對象是工業體力勞動者,此時該概念被稱為工業衛生;隨著服務對象范圍擴展至全體體力勞動者,該概念發展為勞動衛生;而后全職業群體成為關注目標,職業衛生的提法開始出現;在2001年12月,原國家經貿委、國家安全生產局修訂《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試行標準》時,正式將“職業衛生”一詞修訂為“職業健康”,[5]此后,職業健康的概念更多用來表述較為宏觀和全面的職業者保護工作。
就概念含義而言,首先,目前最權威的“職業健康”概念是1950年由國際勞工組織(IL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聯合職業委員會所做出的界定:“職業健康應以促進并維持各行業職工的生理、心理及社交處在最好狀態為目的,并防止職工的健康受工作環境影響;保護職工不受健康危害因素傷害,并將職工安排在適合他們生理和心理的工作環境中。”[6]其次,根據《職業衛生名詞術語》(GBZ/T 224—2010):“職業衛生是對工作場所內產生或存在的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損害進行識別、評估、預測和控制的一門科學。”[7]復次,根據《職業安全衛生術語》(GB/T 15236—2008):“職業安全是以防止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發生各種傷亡事故為目的的工作領域及在法律、技術、設備、組織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應措施。”[8]最后,職業醫學則是臨床醫學的一個分支,其任務是保持作業場所員工的健康,包括疾病與損傷的預防和治療,以及促進生產力和對社會的適應性。[9]參考以上概念,筆者認為,四者的描述對象不同,不同于職業衛生對工作環境的關注、職業安全對意外傷亡事故的重視和職業醫學專注于臨床醫療,職業健康以職業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為著眼點;四者的內容范圍不同,職業健康體現的是“大健康”的理念,涉及職業者全生命過程的健康保護行動,其涵蓋了職業衛生和職業安全各自強調的內容,同時還包含了職業醫學對于臨床治療和研究的內容;四者的性質不同,職業健康更多地體現為一種狀態、目標和理念,而職業衛生、職業安全和職業醫學則更多代表著一種手段、措施和過程。四者概念關系見圖1。
在檔案領域,對檔案從業者的保護絕非簡單提升意外事故防范力度,監測和控制檔案工作環境健康風險,而是全維度、全過程的健康保護和管理,因此,職業健康為本文的核心術語。
2.2職業健康視角下的檔案職業主體范圍劃定
“職業健康”的概念直接指向職業者,探討人的狀態,因此,“檔案職業健康”中“檔案”二字的作用實則在于對職業健康描述對象范圍的限定,即檔案行業中的從事具體檔案作業的工作主體,筆者稱之為“檔案從業者”,“檔案職業健康”的全稱應為“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出于常識性認知和實踐操作上的方便,因此采用簡稱。“從宏觀層面上來,可以將所有接觸檔案或檔案工作的人員分為:各級檔案局工作人員、各級各類檔案館工作人員、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內部檔案部門工作人員、專門從事檔案科研與教育工作的人員、商業性檔案服務機構檔案工作人員。”[10]檔案職業健康所描述的對象是從事具體檔案作業的人群,即不包括檔案行政管理人員和科研教育人員。
綜合前文論述,本文將“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定義為:在檔案作業過程中,國家和用人單位為使檔案從業者免受各方面有害因素影響而采取的措施的總稱。
3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型的構建及分析
就當下的研究現狀而言,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標、工作主體、工作客體、工作方式、工作資源、工作內容、工作理念等問題都尚無定論,這些問題的明確切實關系到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的推進質量,為了系統化落實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需要有一個體系化的理論宏觀引領整項工作的開展,因此,本文借鑒管理維度理論,以考慮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落實要點并為相關機構開展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抓手為出發點,構建了“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型”(Archives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Model,AOHM Model),模型圖(簡稱AOHM模型)如圖2所示。其由五條分別代表著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概念結構要素的支撐軸和三個分別體現著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核心目標、運作機制和管理理念的維度共同組成。
3.1支撐軸: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結構要素
胡鴻杰認為,“任何一項管理活動都存在于由管理內容、管理資源和管理方式組成的三維空間之中,即有內容、耗資源和用方式”[11]。何思源則在此基礎上提出,“管理是主體之于客體的活動,故補充‘主體(組織)和‘客體(對象)兩個要素”[12]。筆者認為,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就其本質而言也是一種管理活動,因此其概念結構適用于上述理論,即,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概念結構由主體、方式、資源、客體和內容五大要素組成,五大要素在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型中扮演著支撐軸的角色,無論是核心目標的實現、管理模式的運作還是指導理念的構建,都需要圍繞五大要素而展開,缺一不可。
3.2核心維: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終極目標
保護檔案職業健康,自然是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核心目標,也是整個模型的核心維度。結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職業健康保護領域的相關研究[13]以及檔案職業的特點,檔案職業健康主要體現在職業病、安全事故、心理健康、風險管理和健康文化五個方面。
首先,防治檔案從業者職業病。職業病防治問題始終是職業健康保護的重點內容,根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國衛疾控發〔2013〕48號)和《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國衛疾控發〔2015〕92號),檔案工作有可能產生的職業病涉及十類職業病中的“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職業性化學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腫瘤”七個大類,檔案職業病的防治工作任務艱巨、刻不容緩,是實現檔案職業健康保護目標的重要著力點。
其次,避免安全事故發生。安全事故除包括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突發事件外,還包括其他導致工作活動停止的意外事件,檔案工作也存在著眾多安全事故隱患,整體可劃分為行為隱患和環境隱患兩類。行為隱患指檔案從業者的不當工作行為致使個人安全、檔案安全、工作開展受到影響;環境隱患則指檔案庫房、檔案保管設備等硬件條件的質量、維護問題和規章政策等的缺失或執行不當的情況而帶來的風險。排查安全隱患,避免安全事故發生,設計安全預案,落實安全救援也是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應有之義。
再次,加強檔案從業者心理健康保護。目前已有部分學者對檔案從業者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研究,內容涉及職業認知、職業滿意度、職業倦怠等問題。就當下的絕大多數檔案部門而言,工作內容瑣碎、環節重復、方式單一,職業地位邊緣、不受重視,加之越發嚴格的工作技能要求和職業對比產生的心理落差,檔案從業者難免出現情緒衰竭、工作態度去人性化、焦躁、憂慮等心理問題,如何疏導心理壓力,保護心理健康也是檔案職業健康管理需要關注的問題。
復次,融合風險管理思維。風險管理是規劃、評估、處理和監控風險因素,從而降低風險影響的一種手段。檔案職業健康管理要從風險管理的視角出發,堅持防治結合、源頭治理,最大程度降低職業健康風險的影響。
最后,構建檔案職業健康文化。檔案職業健康文化是指各類主體在檔案職業健康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共同目標、思想、信念、價值觀等的集合體。檔案職業健康管理不僅需要落實健康風險管控、職業病防治等工作,還需要加強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保護意識的培育。
3.3運作維: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運行機制
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型的第二層是運作維,也就是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運行機制,即各類主體利用多種管理方式,憑借各類管理資源實現檔案從業者的職業健康。
(1)主體:政府監管,機構自主,委托為輔
理清我國職業健康管理體制是明確檔案職業健康管理主體結構的基礎,在2018年開啟的新一輪機構改革行動中,職業健康管理體制發生了較大變化。首先,就行政管理機構而言,以國家層面為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職業健康行政監管職能,負責擬訂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相關政策、標準并組織實施;開展重點職業病監測、專項調查、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和職業人群健康管理工作;協調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負責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管理工作”[14]。國家醫療保障局負責“醫療、醫藥、醫保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實施以及行政執法,并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加強制度、政策銜接,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協同推進改革,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和醫療保障水平”[15]。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則負責工傷、養老等社會保險以及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等工作。綜合而言,衛健委、醫療保障部門和人社部門共同組成了職業健康行政管理機構。其次,就職業健康管理的主要責任而言,用人單位必須遵從《職業病防治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和部門行政規章對于職業健康管理的要求,提升主體責任意識,落實職業健康治理,構建職業健康文化。再次,就職業健康管理的外部保障而言,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即“為用人單位提供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職業病防護設備設施與防護用品的效果評價等技術服務的機構”[16],則以專業性、科學性、針對性的技術手段為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管理活動提供幫助。最后,醫療衛生機構則扮演著最終保障的角色,主要負責職業病的診斷及相關治療的工作。
綜合而言,用人單位要在接受職業健康行政管理部門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監管的基礎上,適時借助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的外部支持,切實落實檔案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管理。
(2)方式:傳統方式,數字手段,自主創新
就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方式而言,除傳統意義上的通過現場方式、會議方式和文件方式[17]對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進行管理外,借助信息技術,數字化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狀況,提升健康管理效果也是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工作立足點。檔案職業健康管理主體要堅持自主創新,根據檔案工作的特點,運用符合實際需求的管理方式,合理安排工作,推進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科學化。
(3)資源:主觀投入,客觀規章,外部支持
就檔案職業健康管理資源而言,主要涉及人、財、物、規章制度等資源。人力資源涉及上述管理主體的所有群體,但各主體之間應當有著順暢的溝通渠道和方式,共同參與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同時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健康管理小組,組織落實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財和物兩方面主要是指國家和用人單位對于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的資源投入問題,例如針對性的檔案職業補貼傾斜,檔案作業設備專項津貼,檔案職業健康科研攻關專項經費等。就規章制度而言,除職業健康領域的法律法規、政策規章、標準規范外,用人單位的檔案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度、職業病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工傷保險制度、職業健康文化活動制度,以及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和醫療保障機構的相關制度等也涉及其中。
(4)客體:全面覆蓋,一視同仁,重點突出
如前文對“檔案從業者”概念內涵的分析,所有從事具體檔案工作的人員均是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客體,包括用人單位不存在或無法確定勞動關系的檔案從業者也應當受到相應的關注,管理主體針對所有類型的檔案從業者進行的職業健康管理在態度和基礎保障上要做到一視同仁,但同時針對已患有檔案職業病的從業者以及在健康威脅因素較多的工作場所工作的從業者群體也要做到重點關注。
(5)內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動態評估
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內容設置應當充分把握職業健康發展規律,在遵守國家相關規定的基礎上,用人單位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思路,制定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計劃,開展健康監護、工作場所環境監測、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應急救援與其他衛生服務、工作場所健康促進、職業危害的識別、評估與控制等工作,[18]改善工作條件,從源頭治理檔案職業健康威脅因素。
綜合而言,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式是指在職業健康行政部門的監管、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配合和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及醫療保障機構的支持下,用人單位利用多種手段,憑借內外部環境多種資源的投入,對檔案從業者的職業健康問題展開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思路的管理活動。
3.4理念維: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指導思想
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型的第三維度是理念維,即基于五大管理要素角度而著眼于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式的指導思想,根據管理模式的內涵結構順序,分別是:多元主體的協商參與、緊貼實踐的多重方式、多維視角的資源保障、基于工作內容的人員劃分和動態機制的全程管理。
首先,多元主體的協商參與。雖然用人單位承擔主要的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保護責任,但是只有在多元主體協商溝通、共同參與的基礎上,才能構建起適合檔案從業者需求的職業健康保護體系。其次,緊貼實踐的多重方式。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管理方式的選擇與設計,一定要緊貼檔案從業者實際需求,職業健康管理方式的創新也需要堅持問題導向意識,以檔案從業者的所想所需為出發點。再次,多維視角的資源保障。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所投入的資源,必然是一個多種資源系統組合的體系,人、財、物、規章制度的協調配合,內外部的力量結合,主觀投入與客觀環境的契合都要求管理主體予以關注。復次,基于工作內容的人員劃分。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的客體一定是“寬概念”,而非“窄概念”,無論何種機構性質,從事具體檔案工作的人員均應當受到相應的職業健康保護。最后,動態機制的全程管理。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必須秉持全程管理的意識,一方面要將職業健康保護工作融入檔案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另一方面要從職業健康風險管理的角度落實到每一位檔案從業者的全流程職業健康管理,并且根據實際狀況動態調整,以期達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4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型的落地難點
基于管理要素的AOHM模型是一種理想情況下的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應有的工作狀態,這種狀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五大理念的實現,但從當下的實際情況而言,這一模型的落地還存在諸多難點,五大理念的實現還有諸多痛點,結合管理要素而言,主要涉及主體要素視角的體制問題、方式要素視角的技術問題、資源要素視角的法制問題以及內容要素視角的落實問題。
4.1體制:職能交錯與機構缺位
首先,職業健康行政監管體制還需進一步理順。一方面,職業健康監管機構共經歷了五次職能調整:(1)1949—1998年:勞動部門負責職業健康監管;(2)1999—2003年:衛生部門負責職業健康監管;(3)2003—2008年:衛生部門與安監部門雙重監管;(4)2008—2018年3月:安監部門為主監管職業健康;(5)2018年3月以來:重新劃歸衛生健康部門監管。[19]雖然目前職業健康監管職能回歸了衛生部門,但是數次職業衛生職能調整,導致人才及裝備流失、技術水平下降、崗位空缺,監督能力被削弱,監督體系的建設進展緩慢,監管手段、監管隊伍、監管經驗及素質等均有待完善。[20]另一方面,雖然根據各自的“三定方案”,人社部、醫療保障系統參與并各自負責相關領域的工作,但是兩者與衛生健康系統的實際工作銜接問題、政策一致性問題、協同共治能力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其次,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參與問題。雖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并非職業健康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一員,但是根據《檔案法》中對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統管當地檔案事業發展的規定,檔案從業者的職業健康也應當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考慮的內容,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落實與融入也是一大難點。最后,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和醫療保障機構的發展問題。根據《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的確定及診斷需要經過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現場評測、醫療保障機構的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其后再進行治療,工作環節缺一不可,這對于外部服務機構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但當前的相關機構數量仍然較少、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非常不利于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的開展。
4.2技術:投入不足與統籌缺乏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之職業健康保護行動”要求“研發、推廣有利于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推動各行業協會制訂并實施職業健康守則”[21]。就近五年來獲得國家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獎的167個科技項目而言,其中僅有4項涉及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分別是“檔案電子信息系統機房高壓細水霧應用研究”(2015)、“霧化殺蟲滅毒機的研制”(2016)、“檔案庫房微生物以及有害氣體對檔案載體和人體健康影響研究”(2017)、“檔案庫房環境安全智能系統設計與實現”(2018),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于檔案職業健康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統籌全國相關機構的科研工作。
4.3法制:修訂滯后與內容零散
自《職業病防治法》出臺以來,相關的標準規范、政策規章不斷頒布,職業健康管理法規體系基本形成,但是因為職業健康監管職能的多次變動,法規體系、特別是涉及多個主體機構的標準規范的建設情況出現了交叉、多頭管理等問題,具體內容也出現了統一性差、銜接性缺失的問題,[22]職業健康管理法規體系的系統梳理、修訂工作需要及時跟進。而除明確檔案庫房建設要求的標準規范外,檔案行業鮮有圍繞檔案職業健康進行規定的法規性文件,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在檔案行業的應用落實、檔案機構對檔案從業者的健康保護都需要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提供一套系統完整的指導性文件。
4.4落實:意識培育與環節缺失
在筆者調研了解到的相關信息中,絕大多數綜合檔案館對檔案從業者展開的職業健康管理活動只有年度職工體檢這一項,部分單位偶爾會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職業健康保護講座,這種職業健康保護活動實則違背了國家強調的全過程保護的“大健康”概念。究其原因,除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意識缺失外,檔案從業者自身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用人單位和檔案從業者均需要認識到,檔案職業健康管理要求的是檔案工作全環節的管理以及健康風險的全過程管理,任何環節缺一不可。
5結語
加強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是實現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的重要路徑。雖然本文提出的基于管理要素的AOHM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模型的落地落實還有諸多難點和掣肘需要解決,但是筆者認為以下幾方面是很好的切入點。首先,加強檔案職業健康管理研究,提升科研資源投入力度。其次,宏觀統籌職業健康法制建設工作,豐富檔案職業健康法制內涵。最后,成立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協會,銜接各類主體的工作開展,以第三方的身份協助推動檔案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的落實。
注釋與參考文獻
[1]楊冬權.關于為檔案館工作人員設立崗位津貼的提案[J].中國檔案,2017(3):14.
[2]張斌,楊文.論新時代中國特色檔案學話語體系的構建[J].檔案學通訊,2019(5):4-12.
[3]田麗媛.我國檔案職業安全的困境與思考[J].檔案天地, 2018(9):41-43.
[4]殷忠東,鄭奇茹,徐志紅.加強檔案工作者的勞動保護[J].蘭臺世界,2019(15):22.
[5][6]王祖兵,李克勇,鄭光,張雪濤,劉武忠,黃滬濤,侯強.我國職業健康事業傳承與發展[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9(2): 101-106.
[7]GBZ/T 224-2010,職業衛生名詞術語[S].
[8]GB/T 15236-2008,職業安全衛生術語[S].
[9]李剛,曹叔翹,邢漪,張永昌.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及職業健康的區別和聯系[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8(5):158-161.
[10]楊靜.組織屬性與工作內容:關于檔案職業主體問題的探討——兼與《社會與組織:檔案職業辨析》一文商榷[J].檔案學通訊,2018(2):14-18.
[11][17]胡鴻杰.維度與境界:管理隨想錄[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5:13-15,112.
[12]何思源.社交媒體信息的檔案化管理:概念模型與管理模式[J].浙江檔案,2019(4):28-31.
[13]鮑江東.我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評價研究[D].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8:34.
[14]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EB/OL].[2019- 11- 07].http://www.nhc.gov.cn/wjw/jgzn/ 201809/3f4e1cf5cd104ca8a8275730ab072be5.shtml.
[15]國家醫療保障局機構職能[EB/OL].[2019-11-07].http://www.nhsa.gov.cn/col/col16/index.html.
[16]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EB/ OL].[2019-11-07].http://www.moj.gov.cn/news/content/2019-08/ 26/zlk_3230320.html.
[18]張敏.大型企業職業病防治理論體系的創建和防治模式研究[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9(5):16-22.
[19]顏燁.職業病健康監管機構沿革與治理體系分析[J].中國國情國力,2018(12):37-39.
[20]趙欣然,趙立強,秦瑩.我國職業病防治現狀與對策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9(15):2720-2727.
[21]《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之九:職業健康保護行動[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9(8):395-396+封三.
[22]朱素蓉,戴云,高智群,等.我國職業病防治法律體系的歷史、現狀和發展[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3(11):839-841+846.